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名为《暮年》的诗被多个短视频博主署名为杜甫,但并非诗圣杜甫所作,如何看待此类现象?

名为《暮年》的诗被多个短视频博主署名为杜甫,但并非诗圣杜甫所作,如何看待此类现象?

名为《暮年》的诗被多个短视频博主署名为杜甫,但并非诗圣杜甫所作,如何看待此类现象?谢邀,专业相关。结论先行:责任不在大众,在古代文学专业相关行业从业者。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挺多的,首先是为什么会署名杜甫这样的名人?这是古人常用的作伪的手段

谢邀,专业相关。

结论先行:责任不在大众,在古代文学专业相关行业从业者。

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挺多的,首先是为什么会署名杜甫这样的名人?

这是古人常用的作伪的手段,当一个籍籍无名的作者写了一部作品,他又想让这部作品为众人所知,那署上自己的名字估计没人看,但如果署上名人的名字,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列子》这本书,本是魏晋时人所作,但作者是个小人物,他就署上了战国时期列子的名字,于是这本书就广为流传。

伪书并非一无是处,相反,有的伪书还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或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伪书本身可反映作伪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风气。

就拿《列子》这本书来说,它是伪书,我们虽不能根据《列子》研究先秦思想,但可以从中看出魏晋时期的学术和文学思潮。

当然,多年后,也许有人根据抖音上的这些“诗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

视频创作者把“诗歌”作品的名字署名为杜甫、李白、苏轼这种大家,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因为如果署作者自己的名字,估计没什么人看。

这其实利用了人对权威盲目崇拜的心理。有名的人,放个屁都是香的,普通人真写出好作品,得需要机缘慢慢出头。

第二个也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水平堪忧的作品,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

原因很多,和抖音平台、名人效应、国人传统文化水平有限有脱不开的关系。

但是,不能把责任都甩给文化人口中的“大众”,然后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吐槽他们水平低,从而获取一种文化优越感。

感叹几声,“啊,你们怎么那么low”,或者痛心疾首地嚎两句“杜甫都被你们糟蹋了,我好气哦”。

这没意义,更非君子所为。

作为一个专业相关的人,我想从我们这行的从业者角度说两句。

1.这样的诗句传播这么广,并非一无是处,这个必须承认,它一定是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

比如“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这些句子,虽然没什么境界、格力、气骨可言,但却是每个普通人相关的柴米油盐,有人被感动,很正常,没必要看不起。

2.从今年的河南电视台出圈的节目,李子柒视频,乃至抖音的诗词短视频,都能看出一点,即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高。

但是为什么,现实却是各类"牛鬼蛇神"出来作妖?比如,某些大语文老师,某落梅,比如问题中的抖音博主。

责任在“我们”,在我们这些古代文史哲的研究者,和相关行业从业者。

是我们“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在书房内拿着繁体竖排的本子,自娱自乐,圈地自萌,自哀自怜,自以为是。

要么效仿乾嘉学派以艰深晦涩为荣,要么风花雪月以不食人间烟火为傲。

摆出一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嫌铜臭味污染了自己的姿态。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盛世白莲花。

正是因为“我们”这些拿了社会相关资源的“业内人士”,享受了种种文化福利,只顾一己之私,没有文化担当,还喜欢寻找文化优越感,助推了抖音的这个现象。

要知道,古代文学作品,是这片大地上,曾经存在过的人的真实而鲜活的感受、思想、想象的凝聚体。而逝者已矣,重要的是当下时空中存在的鲜活的每一个人。

所以,古代文学的价值在于以古人的感受、思考去慰藉、照亮现代人。使现代人的心智更为坚韧,对这个社会的体认更为深刻,成为一个开阔而完整的人。让人勇敢地,全面地,酣畅林地地面对混乱的、并不美好的现实生活。

从心灵出发,进而慢慢地渗透到现实中去。

所以,古代诗词文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需求和价值。只是现在,供不应求,致使市场上出现了良莠不齐的产品。

南大的莫砺锋老师在《古籍情报》关于古籍整理,有这样一段话:

典籍整理的终极意义在于更好地阐释传统文化精神……对古代经典的代表作品进行准确可靠的注释和生动灵活的解说,将给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

在这方面,康震,戴建业等一些老师其实是做得非常好,但有勇气和能力走出这一步的学者非常少,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走出书斋,踏入时代的浪潮中。

《论语》中有句话:“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纵使一个人为人清高,是个谦谦君子,那也不过是个小人儒、自了汉,而只有于世间有所作为,有担当,才可称为君子儒。

汝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上一篇: 清朝的八旗制度怎么形成?旗主有多大权力?为何官员都怕见旗主?
下一篇: 刘立夫 |《容斋随笔》: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