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隐藏 ]
列女传
《列女传》原名《九十洲绣像列女传》,是西汉刘向有感于汉成帝后宫之事始撰,记述了上古至汉代妇女的嘉言懿行,为中国最早专门阐述妇女生活准则的教科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赞扬的内容在现在的多数人看来是对妇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列女传》对后世影响巨大,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因此西汉以来注释、校勘、整理者层出不穷。不仅出现了梁端《列女传校注》、王照园《列女传补注》、萧道管《列女传集注》三部著名的注作,还曾吸引了茅坤、段玉裁、王念孙、黄丕烈、顾广圻、孙诒让、王国维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受此影响,一大批同类型的作品相继出现,如明汪宪所辑《列女传》、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传》、明董希周辑《新续列女传》、清汪宪撰《列女传》、清刘开辑《广列女传》,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甚至还将《列女传》演绎成通俗小说等。因此,目前通行的版本中,部份版本的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但迄今为止,除了上诉校勘、注释、整理、延续本和少数论文外,尚缺乏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所蕴含的学术、文化、传统价值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鉴于此,我们将23种相关原始文献汇编成书,共计十册,以期有裨于妇女史研究、版本研究和文化承传等。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绘画的方式传达了书中列女的故事。《列女仁智图》是宋人摹本。但仔细端详,保留了顾恺之过人的画技。现存《列女仁智图》仅余二十八个人物。在顾恺之的笔下,画卷中人物的神态、气质、身份被描绘得生动有趣,恰如其分。顾恺之对生活观察十分细致。这样才可以将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气质描绘得如此传神。《列女仁智图》省掉背景平列人像的画法,是汉代同类题材大多采用的画法,称作"平列构图布局法"。顾恺之的画技,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使平摆浮搁的人物之间有了内在联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的后代,经历了宣帝、元帝、成帝三朝,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官,是西汉著名学者,生平著书多种,其中有《洪五行传》、《新序》、《说苑》、《别录》、《世说》、《高士传》、《列女传》等。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列女仁智图,局部
《列女传》8卷,汉刘向撰。
西汉成帝年间,命谒者陈农搜求天下遗书,于是,散落于民间的大量的诸子百家及各行各类典籍被汇集于汉政府藏书台。为了对这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古书进行系统整理,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刘向遂与其子刘歆受诏同领校书,开始细心地校正古书。而《列女传》就是刘向在校书时编撰的,他说:"臣向与黄门侍郎歆所校《列女传》,种类相从为七篇,以著祸福荣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画之屏风四堵。"(徐坚《初学记》引《七略别录》)班固也说"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之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汉书·刘向传》)
可知刘向作《列女传》,其目的就在于以此作为妇女的教育用书,同时也以"古列女善恶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宋人曾巩语)。
《列女传》屡经传写,到了宋代已经不是原来的本子了,分篇也各有不同。现存的本子是7卷,每卷15人,共105人,每一卷的后面都有颂。书后有《续列女传》1卷,相传是东汉班昭所增加,《续传》又收列女20人。到了晋朝,又得名画家顾恺之为之一个个画出图像来,于是《列女传》的影响才大起来。
本书的7卷就是7类,按其编排顺序依次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
《母仪传》主要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标准,选取那些言行仪表中合封建礼仪道德的母亲,用以教育后代,以兴教化。例如魏芒慈母的故事,讲魏芒卯的后妻宁肯委屈3个亲子,而绝不亏待前妻5子,勤劳忧惧,仁爱持家,致使前后8子亲如一母兄弟,后来皆为魏大夫卿士。
《贤明传》主要选取贤明廉正、动作有节、通晓事理、遵纪守法的女性。如周宣王后姜氏,贤而有德,非礼不言,非礼不动。周宣王曾沉湎于女色,早睡晚起,不理朝事。姜后即脱簪珥彩服,待罪永巷,痛责自身以谏宣王。宣王惭而从谏,乃早起晚退,勤于政事,成为有名的中兴之君。
列女传
《仁智传》选取的是聪明仁智、能预识难易、避危趋安的女性。如曹僖氏妻善于观人。晋公子重耳不得志时,曾到曹国,曹恭公不予礼待。曹僖妻则谓僖曰:不知其子者,视其父;不知其君者,视其所从。视晋公子的随从,皆有卿相之材,将来必有成就,应该礼待他们。曹僖即从而礼待之。后来公子重耳果然成霸业,成为著名的霸主晋文公。文公为报曹僖当年之恩,令兵士不许入其间里,而士民百姓却扶老携幼,赴其闾门以避祸,门外成市。时人都夸赞曹僖之妻有远识。
《贞顺传》选取的是谨遵妇礼、忠贞不二的女性。如蔡人之妻既嫁于蔡,而其夫有恶疾,其母欲改嫁之。该女认为夫之不幸即妾之不幸。嫁人之道,一旦结婚,则终身不改。今夫不幸染上恶疾,正应细心照料,以情相慰,怎么可以弃之而再嫁呢?遂不从。
《节义传》选取的是好善慕书、终不背义、为了节义而不避死亡的女性。如鲁义姑姊的故事。齐军攻鲁,于郊野之中见一妇人怀抱一儿,手牵一儿而行。见齐军将至,妇人弃怀中儿而抱手牵者向山中奔去。弃儿啼哭,妇人径行而不回头。
齐将追及而问之,才知妇人怀抱者乃是其兄之子。她解释说:
见齐军将至,力不能护两儿,则舍己子而反抱兄子。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己子,是背义也。齐人听之,而罢兵。
《辩通传》选取的是智慧聪颖、能言善辩,以讽喻而排忧解难的女性。如齐钟离春故事。齐无盐氏之女奇丑无比,但很有辩才。因年已40而无能嫁人,乃自荐于齐宣王,谏曰:
齐国有四殆:西有强秦之患,南有劲楚之仇。外有国难,内聚奸臣,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如此,一旦山陵崩驰,社稷不稳,则一殆也。修渐台,饰以黄金白玉、珍珠翡翠,致使百姓疲惫,则二殆也。贤者匿于山林,谄谀立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则三殆也。饮酒沈湎,夜以继日,女乐俳优,纵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齐宣王闻之,愧而从之,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齐国由是大安。无盐女也因之被立为齐宣王正后。
《孽嬖传》选取的是淫妒荧惑、背节弃义、指是为非、终致祸败的女性。如殷纣之妃妲己,淫乱无度,唆使纣王造酒池肉林,令男女裸体而相逐其间。又鼓动纣王剖比干之心,囚禁其子于狱,逼走微子,终使殷朝佐臣尽失,殷终为周所灭。
《续传》也即第八卷,已非刘向所撰,而是后汉班昭所补,共收20人,也以"母仪"、"贞顺"、"仁智"等区分之。
《列女传》的成书有其重要意义。不管作者编撰此书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刘向把古代著名妇女事迹,"种类相从"的搜集起来,便于人们查考和研究。人类社会本是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男女共同劳动的结果。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里,重男轻女,妇女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列女传》可以稍稍提高人们对于妇女的认识。自从刘向编撰《列女传》以后,《汉书》即立《元后列传》,《后汉书》则有《列女列传》,其后许多史书有开设记载妇女活动的专栏,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所以,《列女传》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编辑本段
阅读目录
列女仁智图,局部
列女传·母仪传
有虞二妃 弃母姜嫄 契母简狄 启母涂山 汤妃有新 周室三母 卫姑定姜 齐女傅母 鲁季敬姜 楚子发母 邹孟轲母 鲁之母师 魏芒慈母 齐田稷母
列女传·贤明传
周宣姜后 齐桓卫姬 晋文齐姜 秦穆公姬 楚庄樊姬 周南之妻 宋鲍女宗 晋赵衰妻 陶答子妻 柳下惠妻 鲁黔娄妻 齐相御妻 楚接舆妻 楚老莱妻 楚于陵妻
列女传·仁智传
密康公母 楚武邓曼 许穆夫人 曹僖氏妻 孙叔敖母 晋伯宗妻 卫灵夫人 齐灵仲子 鲁臧孙母 晋羊叔姬 晋范氏母 鲁公乘姒 鲁漆室女 魏曲沃负 赵将括母
列女传·贞顺传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卫寡夫人 蔡人之妻 黎庄夫人 齐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齐杞梁妻 楚平伯嬴 楚昭贞姜 楚白贞姬 卫宗二顺 鲁寡陶妻 梁寡高行 陈寡孝妇
列女传·节义传
鲁孝保义 楚成郑瞀 晋圉怀嬴 楚昭越姬 盖将之妻 鲁义姑姊 代赵夫人 齐义继母 鲁秋洁妇 周主忠妾 魏节乳母 梁节姑姊 珠崖二义 郃阳友娣 京师节女
列女传·辩通传
齐管妾婧 楚江乙母 晋弓工妻 齐伤槐女 楚野辨女 阿谷处女 赵津女娟 赵佛肸母 齐威虞姬 齐钟离春 齐宿瘤女 齐孤逐女 楚处庄侄 齐女徐吾 齐太仓女
列女传·孽嬖传
夏桀末喜 殷纣妲己 周幽褒姒 卫宣公姜(宣姜) 鲁桓文姜 鲁庄哀姜 晋献骊姬 鲁宣穆姜 陈女夏姬 齐灵声姬 齐东郭姜 卫二乱女 赵灵吴女 楚考李后 赵悼倡后 续列女传 周郊妇人 陈国辩女 王孙氏母 王陵之母 张汤之母 隽不疑母 汉杨夫人 汉霍夫人 严延年母 汉冯昭仪 王章妻女 班女婕妤 赵飞燕姊娣(含赵合德) 孝平王后 更始夫人 梁鸿之妻 明德马后 梁夫人婀
编辑本段
意义
列女仁智图,局部
《列女传》为女性作传写记,就中国正史说来,份量一向微薄,而且,得入正史传记的女性,身份亦多为后妃、夫人等上层阶级。汉刘向的《列女传》是中国第一本专为女性言行记录的传记,《列女传》的产生,原就以政治为其目的,虽然「戒天子」可能是最初的愿望,希望由书中所载的妇女言行,对天子择取后妃,有所警惕﹝注二﹞;为达此目的,在显示妇女各种不同德行的名义下,《列女传》书中对妇女做了几个分类,分别是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等七类,不同於一般印象中「烈女」的定义,《列女传》其实掺杂着善/恶的二元对立,褒善贬恶,当然是史家立传所欲警惕世人的,然而当《列女传》从「戒天子」的目的,移转到「戒妇女」的规范时,那些褒扬的歌颂和贬抑的话语,在中国历代妇女的心中,就像是一条永远的戒尺,从小鞭策着她们,往男性理想中女性迈去。
《列女传》中被归属於善类的妇女,与其说她们是为自己争取到一个高尚的名誉,倒不如说她们附和了男性异化女性的目的。因为这些女性,通场∞牲了自己的利益,以成就了男性的利益,为了赞扬利益的被维护而歌颂妇女,这种不知不觉的手段,致使妇女们前扑後继,争相为所谓礼、法、忠、孝等种种理由而勇敢地放弃自身的利益,终於形成《列女传》中的前六类良善女子。然而礼法本就是男子所制定,在遵守礼法的同时,就是对自身慾求的舍弃,男/女、礼法/慾望的对立,於是布满了整个的《列女传》。
作为父权政治下对妇女规范的经典,为了解决礼法/慾望的对立关系,《列女传》大力地歌颂慾望的压抑和去除,然而,慾望的压抑和去除,本身即是一种自残的行为,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异化女性的目的,《列女传》鼓励妇女自残,以舍弃身体的慾望,甚至是去除身体本身,来达到对妇女思想的控制。而妇女对身体的残害,在父权政治的刻意塑造之下,有着各种不同层次的形式,而无论其呈现的样貌如何,其最终极目的,还是以父权想巩固的权力和慾望,也就是男性的福祉,为最後的依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