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后人研究历史能否如实地还原历史现场?

后人研究历史能否如实地还原历史现场?

后人研究历史能否如实地还原历史现场?先说结论:在传统史学观看来,历史可以被近似地还原;在后现代史学观看来,历史只不过是一种叙事、一种文字表达,不存在客观的真相。如果以兰克史学的观点看的话,历史是可以被还原的

先说结论:在传统史学观看来,历史可以被近似地还原;在后现代史学观看来,历史只不过是一种叙事、一种文字表达,不存在客观的真相。

如果以兰克史学的观点看的话,历史是可以被还原的,只要有翔实的史料、确切的年份、考古学支撑、他国历史佐证、专家多方考证等“客观事实”为佐证。兰克史学的观点影响了后世所有的史学家,大家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历史是可还原的,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搜集更多更准确的历史资料。

直到新史学和后现代史学的出现,这种说法才遭受质疑。20世纪初期,以西米昂、亨利贝尔、鲁滨逊、文德尔班为代表的新史学派学者,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历史的范畴。以往的历史学家只关注君王史,即正史,或叫大历史,但忽视了其它面向的历史,比如心态史、人文地理史、人民的历史。新史学家将这些小历史带到了学者眼前,试图呈现一个不同于君王史的总体历史。这种试图呈现多维历史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挑战了大历史的正统地位,但仍然承认历史是可以被真实还原的,只是还原的面向不同而已。直到后现代史学的出现。

到了70年代,以海登怀特、安克施密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史学家,向传统历史观发起挑战。他们认为,一切历史不过是一种陈述、一种表达、一种叙事,“历史现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它只不过是记录者选择的一个写作角度而已。一切历史都是叙事。所以,人们无法还原历史真相,因为没有人能清楚地界定“什么是真相”,也没有人能用文字描绘出作为“本体”而存在的历史,而只能描述作为“叙事”的历史。后现代的史学观直接挑战了作为历史现场的历史观,将历史学带向语言学领域。以下是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作:

真实历史有罗成吗_真实历史_真实历史中的周瑜

真实历史中的周瑜_真实历史_真实历史有罗成吗

虽然他们的观点极具批判性,但实际上,大部分历史学家仍然没有放弃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因为,如果历史学家不去探寻历史真相,那他们的天职是什么?难道历史学不过是一门肤浅的文字游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最后贴一篇赵世瑜的论文,它讨论过这个问题:

以上。

上一篇: 魏略辑本/卷五
下一篇: 添加义项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