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使得燕王阻挠秦国一统天下、避免燕国灭亡的最后一丝希望成为泡影。在漫长的历史中,这段往事被口口相传,再加上“风萧萧兮易水寒”这样的加成,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变得悲壮无比。实际上,即便这个故事如今早已变得熟烂无比,但这背后仍藏着一个无法被参透的历史悬案——当年荆轲没有等到的人,他究竟是谁?
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整件事经过:前228年,名将王翦带兵攻陷赵国都城邯郸,俘获赵幽缪王后挥师北上,逼近燕国南疆。燕太子丹急得不行,连忙找他麾下的智囊商量对策。太子丹找的第一个人是鞠武,此君是燕国鼎鼎有名的智者,却对秦国怕得不行。当时,秦将樊於期参与嫪毐谋反失败逃往燕国,受到太子丹款待,而在诸多反对者中,鞠武是动静最大的之一。他的理由很简单——秦国太强,他怕报复。
不过,虽说鞠武很反感太子丹收留樊於期的行为,但也指了条路。他向主上推荐了一位名叫田光的猛人。此人非同小可,虽然以勇武著称,但却又知识渊博智勇双全,几乎把武力值、智力值双双点满,在那个时代被人称为“豪侠”、“节侠”等等。当太子丹把自己的意图告诉田光时,后者很是心动,却也坦言自己上了岁数提不动刀了。不过田光同样给燕太子指出了接下来的路,把这个故事最主要的工具人荆轲推到了历史舞台中央。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们对荆轲的“误会”恐怕挺深的。
首先不得不承认,若以先秦时期“侠士”的标准来衡量,荆轲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身为刺客是要看武力值的,以业务水平为衡量,荆轲恐怕顶多算优秀,甚至连田光在太子丹面前推介时给的“神勇”俩字都够不到,这其中还有段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正如刚刚所说,荆轲是先秦时期典型的侠士,风流放荡不拘小节,爱交朋友还讲义气。荆轲特喜欢找同城老哥三五瓶,其中与“狗屠”(某卑贱职业从业者)、高渐离两人关系尤其好。这哥仨经常喝醉了就在大街上撒酒疯,要么就抱头痛哭,反正挺另类的。不过,荆轲虽是酒徒却并非莽夫,反而素以深沉稳重而闻名,社会各界的名士都喜欢和他交朋友。久而久之,荆轲混出了不小的名头,大家爱屋及乌,难免不会夸大他的剑术。
那么问题来了:他的武力值究竟有多高?这个问题我们从文献中很难找到答案,但有件事可作参考:某天,荆轲听闻榆次(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一带)有位大佬,武器高得离谱,备受世人称道。不知是出于英雄的惺惺相惜还是心里那么一点点嫉妒,荆轲便提着剑去找此人单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对方正是盖聂,那可是战国时代“剑神”级别的人物,号称“战国末年第一剑客”,武力值天花板的存在。两人交手的过程既平淡又精彩:荆轲在盖聂面前摆谱,后者一下就估摸到了对方的斤两,不厌其烦地瞪了一眼;荆轲愣了片刻,立马收拾家伙跑路了。事后有人询问,盖聂轻描淡写地说:当然是跑啦,我刚刚瞪了他,把他吓跑了。(“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另有一个细节十分值得玩味:当太子丹将刺秦的意图说给荆轲后,后者来了个大喘气,过了很久才作答(即“久之,荆轲曰”)。按照正常思维,派刺客直接跑到秦国都城,在森严的守卫之下直接杀掉对方的老大,这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件事本身又足以改写天下格局,甚至影响到千古进程,对于荆轲这个小小的个体而言都未免太大了。他之所以迟疑,是因为需要思考,做出妥善回答。
不过笔者私认为,荆轲的迟疑还有另一层意味: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斤两,凭自己的剑术恐怕根本就没机会杀死秦王,而名士的颜面和燕太子的款待又不得不让他接下这个活儿,这使他一时间陷入了矛盾与纠结中。总而言之,身为刺客的荆轲,业务能力可能根本就不过硬。
接下来的历史大伙儿应该就很熟悉了:在燕太子的再三催促下,荆轲从工具人樊於期那儿借了头,又从装备NPC徐夫人那里搞到了一把神器,带着燕太子发配的副手秦舞阳踏上行程。启程那天,太子丹一伙穿素衣送行,压根就没盼着荆轲回来。然而,这流传千古的悲壮恰恰掩盖了一道千古谜题:《战国策》提到,当太子丹三催五催时,荆轲曾发过火,说自己在等一位朋友一块启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而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也明确提到荆轲没有等到他的朋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虽然两处文献对此描写均一笔带过,但这个问题尤为关键——这神秘的“客”究竟是谁?
正如咱们刚刚所说,荆轲很清楚凭自己的能力是绝无可能刺秦成功的,但作为侠士,他既然敢接下这个单子,就意味着一定会为此负责。既然自己做不到,最现实稳妥的办法便是找位能力足够的死士帮忙。荆轲喜好交友,人脉遍布天下,想要找到这样一位勇士不难;他显然也找到了合适人选,那么此人可能是谁呢?
按照正常逻辑思考,首先,此人武力值必须要足够强,这是毫无疑问的;其次,刺杀秦王无论成败都等同于送死,接下这活儿要有莫大的勇气,秦王阅人无数,在秦王面前做戏时还得演得滴水不漏,这需要何其强大的气场与心理素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点:真正被安排刺出这一剑的人还不能身负盛名,否则刚一打照面,秦王一看:献图咋还带个杀手?你这分明是想谋害寡人啊!
有关这位最终失约的神秘人的身份,史家呼声最高的猜测便是盖聂。《东周列国志》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很反常地提到:“(荆轲)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也就是说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倘若二人关系当真如此,盖聂完全有理由帮忙,而他的能力、气魄也足够,确实是个理想人选。但值得注意点是,《东周列国志》本质是部小说,不足以当文献参考,而荆、盖二人在历史上的关系似乎并不好。
另外,有野史提到,盖聂曾对荆轲之死发表感慨,其中透露了两层意思:首先,荆轲确实曾有求于盖聂;其次,盖聂并不知道荆轲因何事找上门,只是因为两人之前的嫌隙而拒绝。此番听闻荆轲死得悲壮,发觉对方如此讲义气,盖聂甚至有些后悔自己没有帮忙。后来,嬴政下令追杀所有跟荆轲有瓜葛的人,盖聂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我们从中足以看出,在事发之前,盖聂根本不知情。
第二号被怀疑的人物是鲁勾践(也作“鲁句践”),此人也是当时有名的猛人,荆轲游历至邯郸时曾与鲁勾践下棋,双方发生口角,鲁勾践当场把荆轲骂了个狗血喷头,慑于对方强大的气场,荆轲也只是灰溜溜地跑路了。虽然史料对鲁勾践的记载并不太多,但从荆轲的表现看,纵使无法比肩盖聂,这鲁勾践至少也有一流剑客的实力。但《史记·刺客列传》也明确提到:荆轲身亡后,鲁勾践叹服于他的为人,还悔恨自己看错了他,这足以说明鲁勾践事前同样不知情。
对于失约神秘人的猜测,还有人观点认为是那位“狗屠”。何谓“狗屠”?字面上看就是杀狗的,但也常指那些从事社会下层粗活的人,先秦时期多指屠户等。这类人往往有两个特点:力气大,胆子大,天不地不怕不说,莽起来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拦住的。有个细节很有趣:送别当天,高渐离现场击筑壮行,狗屠却不见踪迹,因此有人认为此人其实就是荆轲手中的王牌。但这种猜测同样也说不过去:狗屠离荆轲并不远,绝不至于东等西等等不来。不过也并不排除一种可能:说好要一块赴死,这狗屠毕竟是市井乡民,关键时刻惜命了,借口做准备,结果直接玩起了消失。
除上述外,笔者还看到一种颇具说服力的猜测:这位神秘人是个南方人,很有可能是位楚人。本答应共同赴秦,却在横渡淮河时遭遇汛期,因水流湍急无法渡过而错过约定时间。当然了,由于资料有限,此人究竟是谁我们恐怕已不从得知了。从文献描述来看,其实“图穷匕见”一计确实为荆轲创造出了成功的机会,无奈荆轲并非职业杀手,虽尽力也未能把握住机会。即便辜负了太子丹的期待,荆轲的勇气与义气也值得钦佩。相比之下,太子丹钦定的副手,也就是那位秦舞阳,在描述中也是杀人不眨眼的主,结果秦王大殿门还没摸到呢就吓尿了。
我们不妨假设一番:假若这位神秘人如期赴约并刺秦成功,嬴政壮志未酬而中道崩殂,秦国会不会因内部争权而陷入内乱?中国大一统的进程是否也会因此出现变数?嬴政之死会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变化,而神秘人的失约又会造成怎样的连锁反应,这些问题无疑充满了无限遐想。虽然诸多文献纷纷将荆轲友人的失约一事一笔带过,但这足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谜团之一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