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曹叡对甄后,卞后,郭女王,明元郭后,毛后家的封赏做了个对比,我实在不知道郭女王粉怎么吹出来曹叡对郭家大封官爵。
我这个人比较注重实际,不喜欢口头上的,要比较,就比较活人的官职。(甄后的放在后面仔细说,因为太多了。)
卞太后:卞秉:昭烈将军。卞兰:奉车都尉、游击将军、散骑常侍;卞琳:步兵校尉
郭女王:郭表,昭德将军,表的儿子郭详郭永: 骑都尉。
毛后: 毛嘉为奉车都尉,迁光禄大夫。毛曾为骑都尉,驸马都尉,散骑常侍,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
明元郭后: 叔父郭芝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封宣德将军,兄弟郭德和郭建一起封镇护将军,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从实权官职来看,郭女王家就是曹魏后族待遇倒数第一。
首先卞秉和郭表的昭德将军,昭烈将军这种都是虚职,杂号将军而已。但卞太后家的步兵校尉,游击将军是实职。而曹叡给郭家的骑都尉这些全是虚职,这种骑都尉,驸马都尉,奉车都尉都是专门给宗室的,让他们有个名头而已,其实连朝堂都不能上,在东汉三国时代已经逐渐成为了闲职。(参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张新超先生的论文)
我觉得曹叡最骚操作的一点是,曹叡让郭表当了中垒将军几个月后马上就明升暗降,把他替换成昭德将军这种虚职。
看到了吗,曹叡脑袋清醒得很,追封郭家死人追封的很嗨,但对于活人的官职从来不给半点实权官职。也就是说曹叡给郭家的全部都是虚职,一点权力都没有。但卞后家,明元郭后家,曹叡是给了权力的,毛后家官职也很多闲职,但细数起官职数来,竟然也比郭后家多。
总结: 也就是说曹叡只给了甄后,卞后,明元郭后家权力,给明元郭后家的权力更大的原因还是想給甄家,因为曹叡把明元郭后最有才干的弟弟过继给了甄家,改名姓甄了。
这个是
@并非颜控
整理的。同时,卞后家的卞秉的爵位,曹叡太和元年一上位就跟着甄家直接提升到了千户侯,也就是说,曹叡即位的三年内,只封了卞后和甄后家,独独把郭后家漏掉,真的很打脸了。
从后面卞后侄孙女当了魏元帝皇后,曾侄孙女当了魏高贵乡公皇后可以看见卞家虽然在晋朝之后已经彻底被排出权利之外但也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说曹叡对郭女士家是大封官爵,那么对卞家难道不是大大大大封官爵吗?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很多郭粉用曹叡不给卞送葬来证明曹叡对郭比对卞好,大错特错,真正拿捏在手里的才是实际利益,曹叡心里肯定更尊重卞后,最明显的就是曹叡把后宫大事全部交给了卞后负责,比如虞氏不被立为后,这种事情全是卞后来处理的,而郭后已经完全被他无视了。
其实魏略,资质通鉴,汉晋春秋这些史书记载了曹叡逼死郭后,也没有写曹叡有苛待郭后身后事和家族,我一直很奇怪在那个礼法时代,假如你是曹叡, 你杀了郭后,你真的会大肆宣扬而不是加以掩盖吗?这里先不提太多,之后我会着重再讲此事。
什么叫大封官爵,接下来看看甄家的。
甄后:太和元年,甄氏追谥文昭皇后。同时甄后父亲甄逸封安城乡敬侯,食千户,甄像可以直接以千户侯袭爵,母张氏,安喜君。
在这里可以看出来区别,一个是甄家太和元年就开始封,但郭后是隔了三年才开始封,并且郭后的弟弟郭表开始封的是百户,并且是太和四年才封的。卞后弟弟卞秉和甄后家,曹叡太和元年就已经直接一次性封到千户,直接影响到后面家族子嗣的待遇。
下面是甄家子弟进入曹魏和晋朝的核心权力官场。
甄像,世袭安城乡侯,任虎贲中郎将,迁散骑常侍,伏波将军,曹魏有史以来就只有四位伏波将军,持节太尉,监军,又兼射声校尉,曹叡派他以伏波将军的印信持节监诸将东征孙权,追赠卫将军,封魏昌县,谥贞侯。
甄畅,甄俨之子,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袭爵魏昌侯。追赠车骑将军,谥恭侯。儿子甄绍袭爵。其余诸子皆封列侯。
甄温,字仲舒,甄像之子。以明帝舅氏之后受封为列侯,以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身份参与废曹芳帝位,入晋,进为辅国大将军,加侍中,领射声校尉。
甄毅,甄皇后从兄的儿子,列侯,越骑校尉。
甄德先后娶司马师,司马昭女(即京兆长公主)为妻。魏咸熙初,任镇军大将军,封广安县公。入晋后,加特进,历任宗正、侍中、大鸿胪,死后赠中军大将军,谥恭公。
曹芳第一任皇后: 怀甄皇后。
当时有句话叫“甄半朝”,无极甄氏一跃成为曹魏第一大外戚。
其实我一开始不想写甄家的这些封赏是因为无极甄氏进入权利中心之后跟随着世家老大司马氏背叛了曹氏废了曹芳,虽然我觉得司马氏篡位势在必得,并且杀了很多人,无极甄氏顺势而为也无可厚非,但是吧,一想到明元郭后最后在后宫中拼命护着曹芳,而她的家族西平郭氏和结亲的无极甄氏早已倒戈向了司马家,还是挺心疼她的。
以上仅仅是家族活人的封爵就已经大为区别,无极甄氏全部子弟进入官场核心,甄家东征孙权,一门两皇后,废曹芳,入晋封官。
我实在不懂郭女士不跟卞后比封赏,为啥敢跟甄氏比封赏。
我不理解,更不要说郭家封赏根本比不上卞家。
而从司马氏专权后,郭后家族就再也找不到半点史书中存在的信息了,卞后好歹还有个高贵乡公皇后。入晋后,卞和郭更是销声匿迹了。此后更是甄家继续显赫,入晋后,不仅甄温为辅国大将军,加侍中,领射声校尉,甄德加特进,历任宗正、侍中、大鸿胪。更是之后在南北朝时期,无极甄氏继续辉煌,无极甄氏子弟出将入相,在史书中赫赫有名,一直显赫到隋唐。
无极甄氏显赫上千年,至今家族遗址不仅是河北省重点保护单位,更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郭粉和丕郭粉到底在哪看的大封官爵,能告诉我吗?
2024年4月25日更新,曹叡根本没想厚葬郭女王姐姐,是郭女王姐姐的儿子想厚葬他母亲,被郭女王制止了。
甄粉真是被骗得好惨啊 为什么郭女王这么喜欢篡改史书!!!
继续更,郭女王崩于许昌,热赞说的因为明帝纪里面出现很多许昌所以郭后待在许昌很正常。
首先明帝确实是去过许昌,但绝大部分是因为指挥战争才去的,不是他有事没事儿跑去许昌,并且他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洛阳。
同时热赞说郭去许昌是因为青龙二年许昌地震,青龙三年许昌瘟疫,所以郭才去的许昌。首先你并不知道郭什么时候去的许昌,你这个回答是认为郭是在青龙二年或三年去的许昌,但我认为郭并不是这个时间去的许昌,因为郭在青龙三年五月就死了,死之前肯定身体已经不行了,一把年纪,头发花白,不趁着最后时间留在亲人身边,而是大把年纪舟车劳顿去许昌?想想都不可能,不要忘记了古代没得汽车,是马车,没有水泥路是石子路,坐过马车走石子路的都知道有多颠簸,一大把年纪的老人了舟车劳顿跑去许昌是嫌路上不够折腾,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所以郭绝对不可能是青龙二年或三年去的许昌。
在我看来郭应该早就去了许昌,应该是在曹叡上位后就被迁去了许昌,因为虞氏不被立为后的时候,按理来说应该是郭女王这个婆婆来教育儿媳妇,但却是卞太后来劝虞氏,郭这时候在哪?她绝对这个时候就去许昌了。
而她究竟是愿意去还是不愿意去?
那肯定是被逼着去的。
首先卞太后安安稳稳在洛阳,郭后的姐姐,姐夫,弟弟,弟弟的儿子全在洛阳,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去另一个地方。就比如让你离开你家乡的所有亲人去另一个地方,你愿意吗?
郭去许昌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她在后宫受到了排挤,被迫离开 ,二是曹叡“请”她去的许昌。
接下来继续更,热赞有个说郭女王“德”的谥号最好,刘备都得不到“德”的谥号,只能叫汉昭烈帝,所以你看“德”多牛逼。我差点没笑出声。
首先,史学界从来就没有过“德”的谥号比“昭”,“孝”,“宣”,“烈”等更好的说法。
当时的史官对后宫妃嫔用“德”这个谥号有过评价:《后汉书》记载: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其后并以德为配,至于贤愚优劣,混同一贯,故马、窦二后惧称德。
在东汉三国时代,对“德”的意味就是后宫妃嫔不管是愚蠢的,还是贤明的都混在一起用它。
郭女王上一个谥号“德”的章德窦皇后被史官一顿痛批,说她愚蠢恶毒,人品堪忧。下一个就是郭用这个谥号,明帝选这种在哪个时候恰好有争议的谥号给郭也是挺讽刺的,啧啧啧。
至于你说刘备没有叫“汉德烈帝”所以他比不上郭女王,蜀粉在哪,这能忍?
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光武帝,谥号也不是德,你的意思是他们也比不上郭女王吗?
这几个都是千古一帝 ,这些皇帝的粉在哪,这能忍?
再强调一遍,史学界从来就没有过“德”的谥号比“昭”,“孝”,“宣”,“烈”等等更好的说法。
如果有,你是觉得谥号“光烈皇后”的阴丽华称不上“德”吗,你是觉得阴丽华比不上郭女王吗?
汉明帝亲妈就是阴丽华,光烈也是他为他妈妈首创的,后宫妃嫔有谥号就是汉明帝为他妈妈开创的,你的意思是汉明帝没给她妈妈谥号“德”,所以他不爱他亲妈阴丽华呗。
阴丽华粉在哪,这能忍?
郭女王粉这是要一个人单挑蜀粉,千古一帝粉,阴丽华粉呗,可以,我为郭大妈粉鼓掌!
既然我要更,那我就手把手怼郭粉所谓的孝顺,其实时至今日,看了所有史书,我基本上已经确定了郭后的死因。
先把评论区的郭粉天天吹得晋书写的"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
评论区的盘尼西林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这个“母”指的是郭后,那么完全没必要在前面加一句“父没”,郭后一直都活着,需要加个什么“父没”,只有指的是甄后才需要在前面加个“父没。”
同时从“封赏不断”也能看出来郭后根本不适合,我前面已经列出了封赏了,曹叡对无极甄氏才是真正的封赏不断。
郭粉最后一个证明孝顺的谣言也被打破了。
接下来就到了最关键的郭后的死因和身后事了,在我更新郭后的死因的时候,我希望看官们把自己代入到东汉三国和曹叡中去,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郭粉说郭后在曹叡上位后九年才死,所以绝对是正常死亡,笑死了,魏略明明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是有个人告密了,曹叡才知道自己母亲死亡的真相。
先不说这么多,还是那句话,先把自己代入曹叡。
你的父亲曹丕在即位后,纳了一堆妃子,李贵人阴贵人柴贵人潘淑媛仇昭仪等等,他天天在这些妃子中纵情声色,给你造了八个弟弟出来,而郭后的形象则是动不动为李贵人阴贵人柴贵人潘淑媛仇昭仪等等下跪磕头,你的父亲不去她宫中就算了,还天天宠幸后宫那些女人们,而郭后天天为后宫女人下跪磕头,卑微的很,你作为曹叡你觉得,如此卑微,无子,无家室,大臣骂“贱人”的女人会敢在你母亲之死中插一脚吗?
对,不光曹叡觉得不会,曹丕也肯定觉得不会,之前遇到的几个郭粉也用这个来怼我,认为郭后既然如此卑微那肯定不敢插一脚。
但我只想说,曹叡就是认为郭后如此卑微,所以才不去调查,所以才会认为这件事情全是曹丕脑子发疯干的,以至于一直恨曹丕。
才会在多年后有人告密才知道事情真相。
为什么曹丕让人追赐死诏书追不到?为什么曹丕明明跟甄后之前感情这么好,为什么甄后会选择辞掉这个后位?
甄后的辞表一字一句写的很清楚了:
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乆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
我来通俗易懂的解释一下: 曹子桓,你再重新找个好的吧,莫挨老子。
于是曹丕找了个大臣辱骂的“贱人”,两口子有点意思。
为什么甄后会这么义无反顾的不愿意受这个后位?什么事让两人到这个地步?
明明这其中有这么多说不通的地方,明明有许多故事在里面,以至于成为千古谜题。
丕郭粉却简单粗暴的忽悠路人曹丕为了郭后杀了甄,却又忘记了,如果曹丕真是为了郭后杀了甄,那么曹丕又扶曹叡上位,是怕郭后死的不够快吗?但丕郭粉却又不愿意接受郭后非正常死亡的事实。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丕郭粉粉的恐怕是军师联盟里面的傻白甜郭,而无法接受历史上卑微却又非正常死亡的郭吧。
曹丕与甄后的决裂,甄后不受后位,里面有人插手,曹丕追诏书追不到,里面也有人插手。
明明方方面面都能看出来,绝对有第三者在里面搅混水,大家却像是被蒙住了眼睛一样不愿意去发现事情真相。
郭粉甚至往李贵人阴贵人柴贵人卞太后身上泼脏水,人家曹叡给卞后的待遇比给你家的好多了,更何况为啥魏略,汉晋春秋,资质通鉴非要死盯着你郭说是你郭后在里面插了黑手呢?
人家三个史官,数百年的历史,非要拉出你个小透明郭后出来黑吗?三国说实在话也不过都是三个割据政权,非逮着你个小透明黑?
魏略更是在曹叡时期成书的,魏略作者鱼篆更是曹魏郎中,他写这本史书是有生命危险的,一旦被抓起来都要杀头的,真以为人家随便写写吗?
曹叡在多年后才被人告知了这些事情真相,才知道自己父母闹成这种结局,原来一直都有郭后的手柄,明面上卑微,顺从的女人,实际上步步为营,能为曹丕在后宅中传消息,又能为讨曹丕欢心让自己弟弟偷老百姓钱,不愧是做过三十年女奴的女人。
甄后从小锦衣玉食,无极甄氏豪门贵族,嫁给袁熙,侍奉刘氏,安安稳稳,邺城被破又被曹丕一眼看上独宠多年,从始至终其实根本没碰上什么厉害的女人,可谓在宫斗中一张白纸,怎么可能斗得过当了三十年女奴且工于心计的女人。
魏略的故事明明合情合理,三国志又隐晦的指出了甄后被害死,是冤死的,又把这事在郭后本传提了一嘴,陈寿为啥也要提到郭后?陈寿怎么不提李贵人阴贵人柴贵人?
至于送葬,三国志其实没写,是魏书写的。不过魏略和汉晋春秋,资质通鉴写了郭后被曹叡逼死,但也没有写曹叡迁怒郭后的家族和苛待身后事。
其实读的越多越知道,曹叡那篇给郭后的哀辞,实在太像猫哭耗子了,“暴罹灾殃”,这四个字我真是满满看出来了讽刺。
陈寿隐晦了郭后之死,不是在为郭后开脱,如果他真想开脱,大可不必在郭后传提一嘴甄后,使得郭粉每次看郭后传都要想想甄后之死是不是郭后干的,硌应吧?陈寿其实是在为曹叡隐晦,无论是哪朝哪代,逼死后母都是不为礼法所融的。
陈寿做的很好,你看丕郭粉现在主动的为曹叡开脱此事,到处宣传曹叡是郭后的大孝子,地下的曹叡估计要笑死了,其实一开始,我看到陈寿如此书写郭后结局,造成了丕郭粉各种狡辩,我是很不舒服的,为甄后难受,但突然一想:
甄后如此爱曹叡和东乡,我想如果她能选择,恐怕她宁愿给丕郭粉狡辩的机会也不愿意让自己儿子曹叡受到非议。
这个时候我就想通了。
并且魏略和汉晋春秋资质通鉴不约而同的记载了曹叡逼死郭后,曹叡杀了郭后之后只是顺手施舍给了郭后家一点点东西,郭粉就前仆后继的到处称赞曹叡是大孝子,真有意思,地下的郭女王看到了也要被气死。
那么郭女王究竟在里面使用了什么手段呢?我们通过史料就能看出来了:
卞后和毛后的家世比郭女王家世更差,但只有郭女王被曹魏大臣骂贱人,那是因为郭女王使用了非常恶心的手段才斗败了甄后和卞后。
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倢伃,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清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元城哀王礼,黄初二年封秦公。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
清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四年薨。
广平哀王俨,黄初三年封。四年薨。
东海王霖,黄初三年封河东王。
文帝即位后,为后宫爵号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等五位,但在黄初元年-二年为曹丕生育皇子的五位后宫中只有东海王霖的母亲被封为昭仪,其他四位却连最低的封号名分都没有,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合理的“子为王、母为奴”之事!这四位女子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之事才导致自己拿不到起码的名分。
继续看一份史料,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黄初元年1月曹操病逝,而这些女子是在“伏魄时过”,就是说是曹操刚刚过世还没有下葬时被曹丕接到自己身边来的。
许多人把这条史料当作曹丕荒淫无耻,品行败坏的证据。但我认为,曹丕接这些女子到身边开始应该只为报恩,因为曹操临终前的遗诏是让这些女子去铜雀台受活寡到死,而这些女子曾经在曹丕夺嫡时为曹丕说过好话,曹丕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那么只要郭女王为这些女子在曹丕面前说说好话,曹丕为报恩接她们来自己身边当宫女也是正常之事。
而郭女王正是利用了曹丕的报恩善心以及他潜意识对曹操偏心曹植的不满,和这些通房宫女勾结引诱曹丕在丧期做下这不伦之事。
大家可能要问郭女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目的有三:
1、曹丕迷恋甄后美貌,而郭女王三十几未婚配,在那个乱世,当女奴这么久都没被纳房,足以可见郭女王不仅容貌一般,更是毫无女性魅力,出身教养谈吐也非常庸俗。曹丕即位后放着郭女王当摆设自己去当海王,也能看出来郭女王实在是毫无吸引力。郭女王无法迷住曹丕,所以需要另外找美貌女子来分甄后之宠。但郭女王出身实在太卑贱了,任何宫女一旦得宠都可以对她过河拆桥。只有曹操的通房比郭女王的出身更见不得人,不怕她们会背叛,所以只能选择这些女子做分宠工具,而这些女子做下如此不伦之事除了和郭女王抱团也别无选择了。
2、引诱曹丕做下这不伦之事后,会使曹丕和卞夫人的矛盾加深。卞夫人不可能原谅儿子这种乱伦行为,而曹丕又无法杀害这些“恩人“来向母亲谢罪,母子之间只可能是互相埋怨,隔阂更深。一旦和卞夫人无法和解,曹丕除了信任郭女王外别无他法。而郭女王就可以利用这些发展自己的势力收买太监宫女为己用。
3、利用这件不伦事让甄后退缩。甄后是一个有底线的人,甄后的理想是当一个能辅助君子的贤女,而非只是一个专宠的宠后。所以只要郭女王让这些姬妾毫无下限的去勾引曹丕,甄后这个有底线的人只会退缩和疏远曹丕,拒绝回洛阳,拒绝接受这个后位。
由此可见,郭女王不仅是人间少有的邪恶物种,更是一个做事毫无底线之人。不过她千算万算没算到曹丕不仅没有废了曹叡更是把帝位给了曹叡,郭女王这个邪恶物种最终被曹叡清算,自己也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了。
我时常怀疑,郭女王这个邪恶物种来到世上是不是专门向曹家讨债的,如果说郭女王对曹丕的世子之位出力了1%,那么她对于曹丕的悲剧起码出力了99%。
曹丕最惨的一点还是在1800年后被一群梦女把自己跟这个导致自己一生悲剧的邪恶物种拉在一起。曹丕梦女把自己代入郭女王这个邪恶物种也是挺讽刺的,连自己在侮辱自己都不晓得。
曹叡:“感谢1800年后的丕郭粉送来的洗白大套餐。”
我不得不说曹叡真的不仅腹黑而且有意思,我都能想象到那个画面,曹叡逼死了郭后,还到她的葬礼上讽刺她是“暴罹灾殃”,一边假装哭一边又想笑,猫哭耗子的画面莫不如是。郭粉也别急,人都会死,文明也会消亡,郭粉死后去地下问问郭女王咋死的不就行了?
曹丕曹叡甄后东乡一家四口真的很有意思,甄后生于182年冬,死于221年夏,曹丕生于187年冬,死于226年夏,皆诞于冬,逝于夏,出生差五年,死亡差五年,因果循环,有点意思。曹丕和曹叡,一个政治可以一个军事可以,曹丕修养生息专注民生,曹叡军事很强负责征战,两代人完全有可能打下更大的曹魏基业,其实上天已经安排的很好了,但可惜天算不如人算,谁都不知道为啥曹丕只多活了五年,谁也没猜到曹叡会这么海王到早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