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鲜国王咨称,倭船数百,直犯釜山,焚烧房屋,势甚猖獗!”
(倭寇来袭,朝鲜请援。)
2、“命辽东抚镇,发精兵二枝,应援朝鲜。”
(大明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是派遣辽东副总兵祖承训部,偏师先行入朝救援。三千天兵,足够了吧?)
3、“上念朝鲜被陷,国王请兵甚急,既经会议,宜速救援,无贻他日边疆患。”
(朝堂上经过一番扯皮之后,万历皇帝终于拍板决定,抗倭援朝,势在必行。
简单来说,打比不打要好,早打比晚打要好,大打比小打要好,而且要打就打到底,绝不留下后患。)
4、“勿以小败自阻,亦不必以深入为功。”
(祖承训部因情报不足,在平壤城遇伏战败,游击史儒等战死。
兵科给事中许弘纲,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如是说,不要因为小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也不要因为听说敌人战斗力弱,就轻敌冒进,导致损兵折将。)
5、“各督抚挑选精壮,无徒虚文塞责,及谕国王固守义州,以俟天兵恢复,勿蹈甘弃社稷之罪。”
(紧急动员国家机器,开始整兵备战。万历坚信:大明天兵一到,就能恢复朝鲜全境。)
6、“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李如松,充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
(李如松被正式任命为抗倭援朝的前敌总指挥,第一阶段的抗倭援朝战斗,拉开了序幕。)
7、“所称退还平壤、王京一带,或观望窥伺,不得恃此忘备也。”
(作为缓兵棋子的沈惟敬,向经略宋应昌报告说:
倭将小西行长,愿意议和罢兵,退还朝鲜的平壤、王京等地,双方可以免动刀枪。
宋应昌把情报转交兵部后,兵部如是批复:
倭寇大概也是打马虎眼,千万不能相信,决不能因为他们态度卑微,就忘记了防备!)
8、“
中国之威,已大振矣!
”
(李如松攻克平壤,重创小西行长部倭寇之后,收到消息的兵部官员,激动万分的向万历皇帝如是汇报。)
9、“赖尔等将士齐心用力,不避艰险,先收平壤,再捷开城。朕深嘉尔等之功,所望克日荡平,大加升赏。”
(李如松从朝鲜前线快马加鞭,接二连三的发回收复平壤、开城等地的捷报,万历皇帝也是极其兴奋。下诏奖赏李如松以下的东征将士,“发银十五万两,赍赴军前,从宜犒赏优恤”。同时鼓励他们,一定要彻底荡平倭患,宜将剩勇追穷寇。)
10、“颇以倭为易与,于是有碧蹄之败,因败而惩,持重自保。”
(李如松在碧蹄馆一战中,遇到倭寇阻击,在大量杀伤倭寇的同时,麾下精兵也减员严重。因此进攻势头受阻,朝野上下一致判定,碧蹄馆一战,李如松打败了。明倭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11、“赖我皇上,独断乾刚,大彰天讨,文武将吏,奉庙堂之成筭,乘战胜之余威,因而驰遣辩士,说谕归巢。”
(明朝抗倭援朝在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后,倭寇主力大多逃遁于朝鲜南方,以釜山为中心进行对峙。但明朝方面觉得问题不大,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当然这里面固然有沈惟敬,在其中“存心捣乱”的缘故。但主要还是仗打下去太烧钱,而且后勤运输跟不上,而且碧蹄馆之战后,援朝的东征将士,士气受损严重。身体精神两方面,都处于低估。
即使李如松指挥能力超神,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第一阶段抗倭援朝基本结束。
朝野上下一致认为,抗倭援朝基本上彻底胜利了,是时候跳出来拍马屁了。)
12、“传谕国王,速还王京,练兵积饷,保境安民,毋得专恃内援,因循畏怯,以贻后忧。”
(东征主力军撤回明朝后,只留下吴惟忠、骆尚志等南兵一部,协助朝鲜防守。
万历如是告诫朝鲜国王李昖:
不要总想着依靠天朝,你该长大了,我不能守着你一辈子。)
13、“议封不议贡,请如封顺义王故事。”
(为了彻底解决,同时和平解决,盘踞在釜山的残存倭寇,由于沈惟敬的推波助澜,兵部尚书石星、沈惟敬等认为,可以通过册封丰臣秀吉,解决倭寇问题。
但是您注意,明朝的和谈底线是只许册封,不许进贡,就像册封蒙古部落一样。
我可以给你日本国王的封号,但你不用跑过来进贡,安安心心在岛上呆着就行。)
14、“上以封事未定,小西飞不可遽待以客礼,命兵部另择处所,安置防范。”
(尽管要不要册封丰臣秀吉的事没确定,经过沈惟敬的走动,和石星的全力主张,小西行长派来的谈判代表,还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北京,请求册封了。)
15、“今平秀吉表乞内附,朝鲜亦为请封,朝廷察其恭顺无他,特采廷议,已遣正副使二员,
赍诏往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
”
(经过朝堂上下近一年多的讨论,万历皇帝终于同意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封号为顺化王。)
16、“关白恭敬,感激天朝,差倭将沿途迎接正使,并进日本地图。”
(尽管在册封的路上,正使李宗诚半路潜逃,意外事故接二连三,但最终还是成功的,册封了丰臣秀吉。)
17、“关白因朝鲜不遣王子致谢,复欲兴兵。”
(丰臣秀吉在接受册封后,要求朝鲜王子当人质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第二次入侵朝鲜。)
18、“若天朝救援少迟,则全、庆、忠、黄,被贼蹂躏,鸭绿迤东,遍为贼窟,乞速发南兵数千为声援。”
(朝鲜又被按在地上摩擦,再次请求明朝出兵抗倭。并且“威胁说”,一旦朝鲜不保,倭寇冲过鸭绿江,明朝就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了。)
19、“升兵部左侍郎邢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
(邢玠接替宋应昌,走马上任为第二任御倭经略,明朝第二阶段的抗倭援朝拉开序幕。)
20、“经理杨镐,照谭纶例夺情视事,镐疏辞。不许。”
(杨镐上任为经理朝鲜军务,成为前敌总指挥,这不是个很好的经理人选。)
21、“经理、总兵密图进止,朝廷信任自专,惟求全胜,不论迟速。”
(邢玠拟定三路进步,一波流荡平倭寇的反攻计划,万历立即批准,并且表示自己绝不干预。但希望他们一定要去的彻底胜利,不要担心消耗时间,导致轻敌冒进,功亏一篑。)
22、“十六日夜,猝乘城,元惊起,帐中跣足跳走,一军尽没。”
(邢玠的反攻方案,尽管取得局部胜利,但最终以失败落幕。尤其是负责攻取釜山的战将杨元,遭到倭寇偷袭后,以全军覆没而告终。结果就是杨元身免后,还是被处以死刑,为这次战败负责。当然,他并不算是替罪羊,毕竟他全军覆没了。也许会有人为杨元鸣不平,认为负责策应的陈愚衷,不战而逃,没有拉杨元一把,他才是罪魁祸首。但是,陈愚衷虽然怂,毕竟保全了有生力量,不像杨元那样全军覆没。但把战败责任,都归结于杨元,也有点过分。)
23、“顷以东师众,盛拜三大将,各建旗鼓,麻贵将骑,刘綎将蜀,陈璘将广,进战为犄角之势,屯守成首尾之形。”
(邢玠的反攻打计划破灭,倭寇趁机反攻,在稳定了朝鲜战线后,兵部制定了新的作战方略。还是三路进兵,但不再局限于陆地,因为陈麟率领的大明水师,过来赶场子了,这次的进兵方案,其实就是水陆并进,相辅相成。)
24、“
虏寇辽东,总兵李如松,远出捣巢死之
。”
(就在明朝准备新一轮的大决战的时候,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李如松在追击蒙古部落时,遭到埋伏而战死。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为什么李如松生前,没有再参与第二次抗倭援朝,因为回国之后,他就遭到了朝臣的密集弹劾,一度被万历雪藏。)
25、“倭至则弃军士而潜逃,兵败则议屯守以掩罪。既丧师而辱国,敢漏报而欺君。”
(杨镐因为蔚山战败,损兵折将,一溃不止,遭到多位朝臣实名举报。他指挥上确实有问题,这个举报也没毛病。不久后杨镐革职回国,万世德接替为新任朝鲜经理。)
26、“东师三路进取,方望奏功,如何中路有此失事?明是法令不肃,各将骄恣轻敌所致,若不明正军法,何时得收荡平?”
(在新一轮的三路出兵反攻中,西路刘挺、东路麻贵都取得胜利,唯独中路董一元扯了后腿。万历很生气,说好一举荡平的,怎么又是半路出事?必须要整顿了。)
27、“关酋平秀吉死,内难将作。”
(接到福建巡抚传来的情报,日本战国扛把子丰臣秀吉,终于病死了,战争也就进入了倒计时。朝廷指示东征将士,倭寇可能撤兵回国,务必要趁他死,干到底,坚决痛打落水狗。)
28、“总兵陈璘,即身先将士,鼓众大战,铳死大倭将石曼子,又生擒一部将,其焚溺死者无算。”
(露梁海战,是万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水师总兵官陈璘在露梁海峡,重创岛津义弘,几乎全歼其倭部。但并不像陈璘说得那样,击杀了石曼子,也就是岛津义弘。反而明朝水师副将邓子龙、朝鲜水军统制官李舜臣,在战斗中殉国。但这也足以让倭寇好好长个教训了。)
29、“上御午门楼,受总督邢玠等,所献倭俘六十一人,付所司正法,百官致词称贺。”
(战争结束,万历午门观看俘虏,他一定激动坏了。)
30、“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
(万历发布平倭诏书,宣告七年抗倭援朝战争的彻底胜利:
大明赢了,朝鲜保住了,倭寇滚回去了。)
取自《明神宗实录》中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七年的记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