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陈氏通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历经陈球、陈瑀、陈珪、陈登四任家主在乱世风雨中,苦苦寻觅,逆风打拼,才终于在陈登时代开花结果,雄踞于徐州广陵郡。
然而年仅39岁(虚岁)的陈登突然暴死后,下邳陈氏后继无人,陡然坍塌。
(陈登一死家族陷入沉寂)
迁郡暴死
200年四月初四孙策被刺身亡(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志林》),孙权继位。
年仅19岁的孙权需要先坐稳江东,向许都朝廷称臣;而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正酣。双方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关系。
于是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接任孙策的会稽太守。(《三国志·吴主传》)
而随着曹操救援陈登的军队开进广陵(《三国志·陈矫传》)后,曹操的影响力也渗透进了广陵郡。
他现在不希望有一个一心存有“吞灭江南之志”(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的广陵太守,再成为后方的不安定因素了。
(官渡之战的曹操希望有个稳定的后方)
再加上陈登在许都有骄横自大的坏名声(《三国志·陈矫传》),曹操又已有了调走陈登的影响力,便将他从大郡广陵太守调为了新郡东城太守。
(曹操)迁(陈)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陈登)恩德,共拔郡随(陈)登,老弱襁负而追之。(陈)登晓语令还,曰:"太守(陈登)在卿郡(广陵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孙权遂跨有江外。--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由于陈登在广陵深得人心,官民甚至愿意跟随陈登背井离乡到东城郡。
陈登现在还是有实力搞事情的,但他表现出了大义的一面,向官民自责引来江东军屡次入寇,让他们不要担心,继任的也会是位好领导。
(有实力反抗的陈登选择了离开)
重点来了,《先贤行状》认为正是因为陈登离开没有接着搞江东,才让孙权割据江南。
后来曹操多次攻打孙权,皆望江兴叹,后悔没有早听陈登之言,才致使江南打不下来了。(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爱吃生鱼片的陈登198年发病过一次,得到了华佗的救治,如其所言三年整后复发。201年,没寻到华佗的陈登不治身亡。(《三国志·方技传 华佗》)
后继无人
曹操对陈登实在不怎么样。
广陵郡是陈登借着吕布对袁术的反攻,自己打下来的;后来曹操在攻打吕布时,陈登为曹军先登,率先攻打下邳城,只得了个伏波将军的名号(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陈登和臧霸一样相对独立)
而后从大郡迁到小郡,死后几个弟弟、子侄也都没得到特别的恩赐。
直到曹丕称帝后,下邳陈氏已没什么影响力了,才追加陈登的功绩,封其儿子陈肃为郎中。(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这和差不多时间归顺曹操的张绣比,待遇恩宠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可见曹操当时是不希望看到下邳陈氏继续强大的,有意在扼制他们影响力。
但如果陈登的弟弟、子侄也有前人的才能,及逆风而上的坚韧。曹操的打压又岂是能盖得住的?
下邳陈氏几代人俊才大略,基因非常好,不可能只遗传到陈登身上就止住了吧!
这又和他们家族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有莫大的干系。
袁术曾绑架陈珪的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陈应,以要挟拉拢陈珪,但被陈珪断然拒绝。(《三国志·袁术传》)
陈登攻打下邳时,吕布也曾绑架他的三个弟弟以要挟合作,结果陈登态度很坚决,攻打得更猛。(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陈家为了实现家族理想,有不惜牺牲亲人的一面。这就造成在家族中,谁有实现家族理想的能力,谁就可以做主让其他亲人牺牲。
所以,下邳陈氏的话语权,是能者居之。
陈瑀是故太尉、家族影响力奠基人陈球的儿子,陈珪只是他侄子。
但193年扬州刺史陈瑀阻挡袁术入淮南失败(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英雄记》)后,家族的话语权就转移到了陈珪手中。
197年,陈瑀、陈登都得到机会,各领一支军队参与围攻僭越的袁术。
(陈瑀的教训告诉族人不能分裂)
又有了执行能力的陈瑀,偏偏不和陈登一起对付袁术,选择了图谋江东,结果被孙策袭灭。(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陈登的弟弟们,虽然能力可能不如陈登,但他们的才智不可能会差。
他们必然会从堂叔陈瑀身上,看到家族不团结,出现分歧的惨痛后果。也会明白自己没掌握话语权,随时都有可能被父兄牺牲。
这种两难矛盾的处境,是非常影响思想和成长的。
家族崛起固然很好,然而家族安全地繁衍壮大不好吗?带着妻女寻一处安全地方,远离纷争,开枝散叶,为什么一定要去争来斗去?
(崛起让下邳陈氏付出太多代价)
消极点的话,反正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牺牲,今朝有酒今朝醉,活一天算一天。
总之,对这些弟弟、子侄来说,不再纷争了挺好,至少安全感有了。
总结
一方面是曹操的扼制,一方面家族缺乏了继续追求理想的动力,所以陈登一死,风起一时的下邳陈氏就后继无人,陡然坍塌,归于了宁静。
一场风雨一场梦。
(《下邳陈氏风雨崛起路》系列完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