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王子余臣——也就是周携王的悲惨的命运。
我们梳理西周末年犬戎之乱中幽王战死的历史记载时,《史记》之外的另外两条历史记录是不可忽视的:
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
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古本竹书纪年辑征》
这条历史记录在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中刚刚问世,就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学者经过考证之后,认为其对西周末年动乱的记载可信度不低,且可以与《左传》、《国语》中的记载相对应:
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国语·郑语》
按照竹书的说法,平王虽然是“本大子”,但是却是申侯在幽王生前就拥立的,是妥妥的非法继位,周幽王讨伐申国是正当的,而幽王被杀,平王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在竹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一个“携王”,由虢公翰在幽王死后拥立。这段“二王并立“的记录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为啥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政局呢?
近年来,清华简中史书《系年》的公布让这段历史有了更加详尽的记录: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在这段记录中,幽王先易储,王子宜臼逃至申,幽王伐申试图杀死宜臼,申侯联络繒和犬戎击败幽王,幽王战死,邦君诸正在虢拥立携王,周王朝二王并立,晋文侯杀携王,平王东迁。这条历史线基本可以与竹书纪年和国语、左传等对应,所以可信度非常高。
好了,史料陈述到这里,我们这个答案就是要讲一讲这个周携王。
在竹书的记录中,周携王的拥立是这样记载的:
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拥立携王的是虢公翰,那么虢公翰是谁呢?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史记·周本纪》
隹王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仲大師右柞。——柞钟
隹四月既死霸,虢仲令柞白曰……——柞伯鼎
虢公翰应当就是虢仲,为王朝太师,是最高军事长官和最高官僚。
而平王那边,综合史记和竹书的记载:
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
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
可知,立平王的是包括申侯、鲁侯、许侯在内的诸侯,这里记住,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再来看系年的记载: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看起来和竹书的记载大同小异,携王立于虢,那么虢公立携王应该没问题。可是,有意思的地方来了,什么叫"邦君诸正"?“邦君诸正”和“诸侯”是一回事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很难,但是幸运地是我们有青铜器铭文帮忙:
隹十又一月。既生霸甲申。王才魯。佮即邦君。诸侯。正。有司大射。——義盉盖
这件青铜器铭文上记载了周天子在鲁,和邦君、诸侯、诸正行射礼,显然,邦君、诸侯、诸正并不是一回事,而是三种不同身份的人。
诸侯好理解,西周主要分布在东国边缘拥有军权和治权的国君们。
邦君是什么呢?按照尚书里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邦君是那些和周王朝有平等关系、不受周王朝直接统治的西部盟国的国君: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牧誓
而诸正则是王朝的官僚。
那么通过历史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所谓”二王并立“,是东方诸侯拥立的平王和以虢公瀚为首西方邦君、官僚拥立的携王之间的矛盾,此时幽王正统的继承人伯盘已经和幽王一起战死,而平王则负有弑父的罪名,邦君诸正立携王应当是更加正当的。
这个局势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幽王死后,周王朝内部已经分裂成东西两派,这或许才是西周无法振兴的历史真相。
那么我为什么说携王是工具人呢?
我们不妨看看春秋早期的历史记录: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左传·隐公三年》
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史记·晋世家》
此时,携王已经被晋文侯杀于虢。作为平王的头号政敌,虢公竟然再次出现在平王的宫廷里,甚至还颇为得宠,这是为什么?
我推测,最后虢公和晋文侯、平王达成了妥协,出卖了携王,以至于携王被杀死于虢,而虢再次被东周王庭倚重。
在三门峡的虢国国君墓中,虢公吉父的墓中出土了一只青铜甗,甗中铭文为:
仲大师小子作宝甗
墓主为虢公吉父,是虢公翰的儿子,也就是被平王倚重的虢公。这件青铜器上,表明吉父之父虢公翰身份的”仲大师“三个字被人刻意刮去,只留下浅浅的痕迹。
为什么虢公吉父要刻意抹掉父亲的名字呢?可以做如下推想,在虢公翰去世之后,新任虢国国君虢公吉父决定投靠平王、出卖携王,而父亲与平王对立的行为对于投靠新主的虢公吉父来说不啻是污点,所以竭力抹去了虢公翰的名字。
所以携王被拥立是邦君诸正为了和东方诸侯对抗的结果,他的死也是他的拥立者们和东方诸侯、平王妥协的结果,他作为幽王的弟弟、宣王的儿子,一直以来都只是诸侯间博弈的工具人。
这就是我历史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细思恐极。
(最近我在公众号“阿成说史”上连载商周史,目前进度到商王武丁,欢迎大家关注、留言、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