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清朝定为伪书,如今被考古认定真书,书中计谋很厉害
在我们古代历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奇书,就比如《山海经》、《易经》等。
但是中国道家历史上却出了一部奇书,这就是《阴符经》,竟然与《道德经》的地位同样重要!
天下间流传一句话,“道德灵文止五千,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指的是《道德经》,阴符指的是《黄帝阴符经》,此二者在道家的高度并列。
《阴符经》不是普通的“经”,《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这是一部千古奇书,素来有“古今修道第一真经”的美名,和老子的《道德经》并称“道学双璧”。
黄帝阴符经:至阳至刚的道家“心经”
《黄帝阴符经》的作者究竟是不是黄帝,无从得知。
能知道的只是这部书出自唐代道士李筌之手,据他自述又是在嵩山的石室中得到,乃北朝道教领袖寇谦之的藏书,同样不知真假。
尽管如此,这部书的水准却是得到公认的。
北宋高道张伯端《悟真篇》中所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铨。”
朱熹虽对这部书的真伪存疑,但同样评价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
但是就是这样一本高深的古籍,却在清朝被定为伪书!
《黄帝阴符经》为什么会在清朝被定为伪书?
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会被辨别真假,而这本《阴符经》真的是太神奇了,因此不可避免的就会被怀疑。
从南宋开始,一直被怀疑为伪书,到了清朝,更被确定为伪书。
直到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阴符经》的五十多枚。这个考古发现,确定《阴符经》是真书。
《阴符经》说了些什么?
《阴符经》开篇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这句话很简单,甚至不需要解释,但是仍有多种说法并存。
古人对观天道和执天行的解释分歧不大,他们的争论在于如何观?如何执?对于尽矣二字也是多有附会。
简单的来说,可以理解为:学习“天”的规律,应用规律去做事,学习理论,应用实践。
《阴符经》“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更是指出自然是有规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叫做“盗”,万物“盗”天地而生,人“盗”万物而得以存活,万物又“盗”人的成果用以自身进化。
《黄帝阴符经》仅三百多字,居然能和哲学巨著相提并论,不可谓不深奥。
《道德经》是至阴至柔,《黄帝阴符经》则是至阳至刚。从这个不知是否巧合的现象里,我们也可感受到《黄帝阴符经》的地位和分量。
《黄帝阴符经》的上、中、下篇,每篇都既讲天道又讲修炼,只是各有侧重,上篇偏重天道、中篇较为中性、下篇偏重修炼。
同时三篇又有着递进关系,上篇讲天人之道的全貌,中篇讲天人之道的中枢,下篇讲天人之道的修炼。贯通始终的则是天人合一、天人一源。
它完完全全就是讲规律和法则,一点不掺杂人的感情,人就老老实实按照这规律法则行事,完全没有任何入情抒意处。
这才是最高级的丛林法则!
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阴符经》的话,可以点击下方购买:
中国民间文华古籍 阴符经
¥42
购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