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读者评刊 | 史事 2019.12

读者评刊 | 史事 2019.12

读者评刊 | 史事 2019.12▲《伦敦新闻画报》所绘鸦片战争场景《从财政角度看鸦片战争》@徐嘉青国家管理上存在了问题,就会导致许多负面的东

史实和史事_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_史事

史事_史实和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伦敦新闻画报》所绘鸦片战争场景

《从财政角度看鸦片战争》

@徐嘉青

国家管理上存在了问题,就会导致许多负面的东西出现。记得甲午战争前,日本人就因看到中国战舰炮筒上晾晒的衣服看到了中国海军的不堪一击。中英鸦片战争也是同样的道理。

@晨鸿

作者分析了中英两国的财政,得出一个结论:清政府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财政的失败是重要因素。在这场战争中暴露出清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税收的不透明等等许多问题。而英国通过战争得到赔款,战争支出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又有完整透明的纳税体制,使其变得国富民强,称霸世界。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一个国家灭亡,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

@淮上儒风

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痛,一个天朝大国被英国痛扁。170多年来,国人甚至外国人都在反思研究这场战争中国到底输在什么地方?这篇文章从财政角度来分析清王朝败在财政上,颇有新意。

实际上战争不仅打的是财政,而且更是打的是综合国力。

这场战争于中国来说,虽然输的一塌糊涂,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迫使中国拥抱现代世界。

@罗友江

政治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经济决定政治以及上层建筑。”若转用之于军事战争那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历史,“一个正在走向没落的清王朝”要与“一个正处在上升发展趋势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较量,无论从财政角度还是从其他角度去研判,结局都是一个样!

不过,任何一个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正是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加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快速觉醒!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实和史事_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看轻所有》

@平顶头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这篇文章,自然想到了“三尺巷”的故事。做人还是宽厚、大方些好,有时候吃亏也是福。“尧舜禹汤文武,一人一堆黄土。”说得没错,能让我们为人处事更达观些,但也不能因此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毕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徐嘉青

不管什么样的人,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睡觉不过三尺,死后也是一把黄土,这是谁也改不了的事实,因此说,只有看轻所有,人才能活得轻松,过得愉悦。

@罗友江

功名利禄身外事,劳心费神不轻松。

若能抛却如草芥,黄土青烟散苍穹。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实和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事

▲M.Gorelik

《蒙古人错失良机》

@平顶头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汉奸的可怕。蒙古人不曾有的远见,汉奸喜宁都有。要是蒙古首领也先完全听从他的建议,那泱泱中华就要更加生灵涂炭,华夏文明就要遭受更大浩劫了。自古汉奸都没有好下场,喜宁也不例外。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唯有奋发图强,富国强民,才能增加凝聚力,让汉奸这民族的败类无处生存。

@天生美瑜

也先留下明英宗,根本原因是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抓到明英宗的不同阶段,也先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最早的时候,是希望挟持明英宗攻破北京城,灭亡明朝。但由于于谦等人拥立明代宗继位,坚决与也先抗战到底,也先没能拿下北京城,这个最大的诉求没能实现。

在灭亡明朝这个这个诉求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他开始实施第二个诉求,从明朝获得更多的物资。这也是他当初和明朝开战的原因。

也先是一个颇有头脑的政治家,在英宗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情况下送还给明朝。一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和明朝讲和,二是送还英宗可以搅乱明朝,引起明朝朝廷争斗。三是可以获得明朝赏赐物资。事实上他的三个设想最后都达成所愿。不能不说也先是一个有头脑的政治家。

@故园春秋

仅看题目就让人愕然一愣,惊出一身冷汗!题好一半文,的确如此。接下来作者娓娓道来,文字详略得当,脉络清晰,刀光剑影尽在其中,自始至终充满阴谋诡计和战争智慧,也有反侵略反暴行的正义之举。

蒙古人扫荡半个地球,无他,猛冲猛打,毫无章法,故能赢。马上得天下,治理天下却不能照搬照抄这一套了。所以它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流星一瞬。

@淮上儒风

历史的发展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蒙古人错失良机》讲述了土木堡之战明朝皇帝英宗做了俘虏,胜利者也先却没能“待价而沽”因之错失蒙古再次崛起的良机。

与其说是蒙古人痛失良机,不如说是明朝误给了蒙古人一次梦想成真的机会。

@晨鸿

土木堡之战蒙古人未能一鼓作气拿下京城,除去也先优柔寡断,一味听信宦官之言外,主要还在于这一仗把明朝人打醒了。新政府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蒙军,以当时明朝实力,蒙军焉有不败之理。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事_史实和史事

▲刘春杰

《大人物真性情》

@笑口常开

18个精彩故事,或三言两语,或百字短文,字字珠玑,言之凿凿,美得让人心醉,妙不可言。

著名作家、思想家鲁迅才思敏捷、语言精妙,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触颇深,不禁想起他值得一生回味的名言名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不满时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假如我们被别人看不起时,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周作人有两种办法让我们参考:像孔雀开屏一样把聪明、善良、文明最美好的印象留给他人;或者像埋藏在地下的真金一样沉默无言不争辩,早晚会有发亮的那一天。

一篇文章既有英年早逝的“清华四子”之一的朱湘,又有古稀之年的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既有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又有现代著名音乐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李叔同,名家荟萃,文章词句十分优美文笔极佳、酣畅淋漓,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一水石头

文章中例举的大人物,无一不是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显要人物,他们的威望个个都能震天动地,只要登高一呼,响应者犹如千军万马,再强大的对手,都能被横扫千军。因此当他们面对强权者时,敢于慷慨陈词,每一句豪言壮语都能让对方震耳欲聋,并且直插对方的心脏!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何长峰

《如影随形的警卫秘书》

@老实在

科技精英实难得,

倍加珍爱为祖国。

人身安全是大事,

高层领导费心血。

社会隐藏有敌特,

阴谋暗害惊魂魄。

专职警卫保钱老,

如影随形负全责。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事_史实和史事

《石油贸易战拖垮苏联

@笑口常开

在历史上,美国、苏联两个国家都在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两国的实力都非常强,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对苏联出口石油开采设备和天然气开采设备,这致命一击,断了苏联唯一的经济来源。苏联长期需要粮食进口,甚至一度出现了粮荒。

苏联与沙特是竞争对手,油价暴跌出乎苏联的意料,给苏联带来严重的财政危机,粮食短缺、物资匮乏、怨声载道更是让苏联政府雪上加霜,苏联解体是必然,虽然不情愿,虽然有万般不舍,虽然曾经是科技强国,虽然曾经是军事强国,就这样不复存在了。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

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实和史事_史事

▲陈全胜

《焉能再陷泥潭》

@平顶头

明朝的刘瑾和康海是陕西同乡。面对权势炎天,炙手可热的刘瑾,很多人都尽力攀附,趋炎附势,但康海即使面对刘瑾的主动拉拢,高官引诱,都毫不动心,避之不及。刘瑾失势后,竟有人诬告康海是刘瑾同党,皇帝罢了他的官,他也不申辩。有人劝他打通关节,找个官做,他竟举着琵琶追打人家,还说:“我在官场的那么多日子都是虚掷光阴,徒耗生命。所幸我悟到此节,来日却无多了,焉能再陷泥潭?”生命可贵,生命短暂,我们要把宝贵的光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老狼

康海,号对山,陕西武功人。明弘治十五年壮元,为官清正耿介。时陕西兴平人公公刘瑾擅权乱政,欲以乡党之谊交接,康海誓不与之为伍。后来,同为"明前七子"的文友李梦阳得罪了刘瑾,将极刑,于狱中传纸条"对山救我"。康海为救朋友,硬着头皮拜谒刘瑾。刘瑾喜出望外,慌忙中光着脚出迎康海。康海为李百般开脱,李梦阳第二天就被释放。正德五年,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康海被列为同党,削职为民。已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但不为救命恩人辩冤,反倒打一耙,诬陷加害。于是,康海"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他写了一部杂剧《中山狼》,影射李梦阳恩将仇报,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康海被革职闲居30年,在家乡携带歌姬舞女,创作乐曲戏词,自比乐舞谐戏的艺人,以寄托忧郁苦闷的心情。有人说康海不近人情,他哀叹:我以前对官场太无知了,今已至此,焉能再陷泥潭?

他的戏剧活动,为秦腔戏奠定了基础,被称为秦腔鼻祖。

康海一生,为人正派,却仕途坎坷。难为江山社稷效力,多舛的命运却造就了一位秦腔的开山祖师。

我曾撰了一副《题康海陵园对联》 ,也算是对这位陕西乡贤的纪念:

文为身累,社稷不幸秦腔幸;

曲将名扬,仕途欠平艺径平。

史实和史事_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上一篇: 说岳全传001回 大鹏转世 (播讲者:谈吐之间)
下一篇: 史料记载.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