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永乐大典》,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是中国百科全书式。
《永乐大典》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因遭历史浩劫,大多亡于战火,现存不到800卷。
解缙和姚广孝是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两个大功臣。解缙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他的才华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任用他主持《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姚广孝生于元统三年(1335年),比解缙年长34岁,14岁时便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因为解缙编纂的《永乐大典》要遵循儒家正统,所以明成祖朱棣就将姚广孝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土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但这部书当时并没有兼收佛道,所以到了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纂,这次采选的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9人。明朝廷在《永乐大典》完成后,又在各地征召了二大批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圆点工作。
《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据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永乐大典》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年代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