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国博举办“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

国博举办“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

国博举办“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9月19日,国家博物馆召开“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国博研究院主办

9月19日,国家博物馆召开“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国博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的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出席并致开幕辞,国博研究院院长陈煜主持开幕式。国博研究院文献典籍所长、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黄燕生作会前发言并担任学术主持。

研讨会上,17位嘉宾作为代表进行学术演讲。演讲内容以馆藏稿抄研究实践为基础,结合海内外相关文献的收藏研究,立足自身,开拓视野,展望前沿。中国科学院大学罗琳教授介绍,在“四库学”研究中当一部书被确认为“四库进呈本”后,其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都会成倍增加,因此清乾隆之后多有为射利伪造“四库进呈本”或“四库底本”,强调辨伪方法的应用在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忠文研究员介绍了国家图书馆藏翁同龢甲午战争期间朋僚来函的粘贴册《倭韩新事》《倭韩近事》,提出校勘释读这些书札册的重要学术意义。黄燕生终身研究馆员则论述国家博物馆藏《志钧履历》和长启、志润日记对清末世家裕泰家族的史料补正作用。首都图书馆的史丽君研究馆员讨论了如何从马衡佚文中看其对于特殊古籍装帧“蝴蝶装”认识和研究。国家图书馆向辉研究馆员介绍了版本学家、收藏家杨成凯先生关于抄本的版本学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谢辉副研究员则讨论明清之际西学文献中稿抄本的情况与特点。国家博物馆多位青年研究人员则从抄本版本甄别、名人墨迹批注题跋考证、手札履历年谱与出版史料对校等多个层面,对在整理馆藏稿抄文献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展现国博目前在文献研究的学术广度和深度。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均对发言作了进一步的学术研讨。会议最后,黄燕生所长做学术总结,提出希望国博的文献研究能如春雨润物般扎实细致,并强调文献研究团队应当加强与国内外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为今后文献整理、展览、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

学术演讲提要

对抄本“四库进呈本”的辨伪

罗 琳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四库学”研究中可以发现,当一部书被确认为“四库进呈本”或“四库底本”后,其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都会成倍增加,清乾隆之后为射利,多有伪造“四库进呈本”或“四库底本”之商人,故辨伪方法的应用随着“四库学”研究的深入,会突显其重要性。

国图藏翁同龢存札册《倭韩新事》《倭韩近事》考释

马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

国家图书馆分馆藏《倭韩新事》《倭韩近事》是翁同龢甲午战争期间朋僚来函的粘贴册,其中,《倭韩新事》收录张荫桓、孙毓汶、李鸿藻、孙家鼐、徐桐等11人的函札73通;《倭韩近事》则是张謇的书信19通、丁立钧书信1通。这近百通书信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重要资料。虽然,这两本书札册中大部分书信在上世纪60至90年代,就被整理和公布过,但是,书信抄本的流传过程尚不甚清楚,还有部分书信(25通)未能整理,个别书信作者与写信时间也有待做新的考订。所以,根据书信原件重新校勘释读这两本书札册仍然具有学术意义。

裕泰家族史料补正

黄燕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 国博研究院文献典籍所所长)

清代有关裕泰家族的史料搜集,因珍妃、瑾妃出自此家族而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长启《东岩府君年谱》、《志锐硃卷》以及家族后代的追忆。国家博物馆藏《志钧履历》和长启、志润日记详细记录了家族二、三代的活动轨迹,不仅可补史料之缺,也可校传闻之误。是新发现的重要史料。

理论建构与善本鉴赏:杨成凯先生关于抄本的版本学思考

向 辉(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抄写是古代书籍制作、传播的主要途径。抄写的书籍确定了古籍的基本样式,不仅为刻本书籍提供了底本、样本、校勘本,也为古籍的保存留下了刻本所无法涵括的内容、品种,并且抄本长期与刻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世界的基本样貌。前代版本学家和收藏家,看重抄本的珍稀孤罕性,对抄本也做出了很多论断。杨成凯先生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理论的视野重新思考抄本的问题。在其《古籍版本十讲》一书中,讨论了古籍的诸多类型,包括刻本、活字本和抄本等。他关于抄本的研究,以古籍善本的理论建构为目标,将抄本纳入到古籍版本学的思考范畴之中,从内容、价值、鉴赏和收藏四个维度勾勒出抄本的版本意义,也凸显出新时代古籍版本学的理论底色。

从马衡一则佚文中看其关于“蝴蝶装”的研究

史丽君(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研究馆员)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署无咎,号凡将斋主人,收藏及著述颇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著《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首都图书馆藏残本《大明弘治元年岁次戊申大统历》,书中有马衡1929年手书题跋一则。

马衡《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一文对蝴蝶装的结论是“此种装式,至元初犹存,不知废于何时也”,此则题跋之“弘治时普遍之书犹作此式也”可为马氏前文蝴蝶装研究结论之补充。

明清之际西学文献中的稿抄本

谢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明清之际西学文献的特点之一,即是多稿抄本。狭义的西学文献稿抄本,仅包括以中文写成,主要讨论西学问题的较为规整的著作的稿本和抄本。广义的西学文献稿抄本还可以包括:传教士为研究中国文化化、撰述相关著作而抄录的中文文献,书信、奏折、供状等一些档案类文献的抄件,中西文混杂的文献,以及刻本与抄本混合的文献。狭义的西学文献稿抄本,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基督宗教类和西方科技类两种。基督宗教类包括圣经故事,神哲学、教义与宗教礼仪相关著作,辨教作品,针对下层民众的传道书,宗教人物传记,及文学作品等。西方科技类则包括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矿物学、军事学等。明清之际的西学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未刊刻、仅有稿抄本传世者。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著作,虽有刻本,但流传不广,抄本成为推动该书广泛流传的重要力量。

古籍中的女性因素

徐建霞(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副研究馆员)

与各位学者分享三部与女性有关的古籍,第一部是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作者鱼玄机是女性,收藏题记撰写者曹贞秀为女性。第二部是宋刻本《梅花喜神谱》,收藏者潘静淑为女性。第三部是《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收藏者柳如为女性。通过对三部古籍和三位女性的简单考述,说明在古代中国男权社会中,女性通过自己的诗书画才艺为她们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活动空间。

“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简述

陈庆庆(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研究馆员)

“小莽苍苍斋”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书斋名,其清人墨迹收藏极为丰富,不乏许多与红学研究相关人物的藏品。本次演讲以“小莽苍苍斋”藏清人文献为基础,简述其中与红学研究相关人物的墨迹,包括曹寅及其交往人物的法书、信札,如《曹寅行书七言律诗轴》等;与《红楼梦》传播、评论相关人物的法书、信札,如《周春致吴骞书札》等。通过介绍这些藏品,以期为学者们进行曹雪芹家世研究、《红楼梦》传播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浅析《晚唐名家诗集》余嘉锡书前提要

林 璜(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国家博物馆藏明刻本《晚唐名家诗集》,收晚唐崔涂、于邺、曹松、郑巢、张蠙、林宽、张乔、伍乔、章碣、姚鹄、储嗣宗、王周等十二位唐代诗人作品。《诗集》前有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手书提要。提要内容包括馆藏本《晚唐名家诗集》的流传经历,各家书目著录,版本出处及编者考辨。以书前提要为线索,结合北大藏本《唐百家诗》,考证得知馆藏本至少经历明嘉靖年间华亭初印—明末年间王邦畿收藏—1915年余嘉锡收藏—1960年前后余逊藏——入藏北京历史博物馆的过程;应为朱警《唐百家诗》本的散本或以《唐百家诗》为底本的重印本。余嘉锡的书前提要是考证馆藏本真伪、版本和流传经历的重要线索。

康长庆履历单考释

贾 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副研究馆员)

康长庆是晚清时期一名经历颇为丰富的海军军官,他从戎四十余年,遍历南洋、北洋、福建水师及福建、台湾各炮台,最著名的事迹是马江之战中指挥长门炮台击伤法舰“拉加利桑尼亚”(La Galissonniere)号,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以其为原型创作了蓝宝堂这一人物。民国时期,潮州地方文史学者郑国藩曾为其作《康都司传》,后人对其了解基本都来自此文。2020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主题展”展出了馆藏的《尽先补用参将、督带浙西内河等兵轮康长庆履历》,此履历作于1908年左右,可能是供上级考察或投递谋职之用,经对比知其为《康都司传》中人物任职经历的资料来源。履历中虽有一些饰词,但大部分有案可查,以此为线索勾稽相关资料,康长庆功过兼有的形象得以更为丰满,由此可知其与台湾关系匪浅,不仅长年从事海防建设,还于甲午战争期间接任“南琛”舰管带,参与援台和战后撤防。同时,他虽屡有劳绩,但动辄抗上的个性和不善御下的缺陷也令其难堪重用。

国家博物馆藏明代《春秋繁露》初探

林 硕(中国国家博物馆科研管理处副研究馆员)

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版本,学界对于其作者、书名以及篇目亦存在多种看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三部明代的《春秋繁露》刻本,即周采刻本《春秋繁露》、沈鼎新花斋刻本《春秋繁露》,以及王道焜等辑评刻本《董子春秋繁露》。三个版本各具特色,又以王道焜等辑评刻本最为稀见。这三部明代《春秋繁露》分别刊刻于嘉靖三十三年、天启五年和天启五年,正值明代刊刻《春秋繁露》最集中的嘉靖、天启两朝。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政治、军事以及思想环境密切相关,反映出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降,董仲舒的地位被不断抬升的历史事实。

左宗棠未刊手札七通辑佚及考释

单凌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国家博物馆藏左宗棠未刊手札七通,收信人是王勋(1818-1878),字人树,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王鑫之兄,官至湖北补用道,加布政衔。七通信写于咸丰八年(1858)至咸丰十年(1860)。咸丰八年至咸丰九年(1859)左宗棠于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参赞军事;咸丰九年十二月,左宗棠因樊燮案离开骆幕;咸丰十年五月,奉旨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开始筹建楚军;六月屯兵城南金盆岭教练,八月整旅东行,赴安徽战场。中有六通信写于咸丰十年,其中有关涉樊燮案者一通,樊燮案是将左宗棠从参赞军事的后方谋划彻底推向统军参战的前方战场,是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关涉楚军建立者五通,咸丰十年左宗棠成军之初,即以王鑫所部为班底,网罗王鑫营中人才训练成军的。信中有楚军的建军理念、择人标准、营制规模等详细论述,即是左宗棠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晚清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中国国家博物藏胡适、黎锦熙编《齐白石年谱》研究

杨程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整理馆藏黎锦熙文献时,发现了一份胡适与黎锦熙为齐白石编写的《年谱》,内有胡适亲笔“说明”以及黎锦熙的亲笔“序言”,还夹有一张研究齐白石年龄的采访自述字条,此字条内容不见其它文献记载,是国内唯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查找资料发现,北京画院也藏有一本《齐白石年谱》,为研究国博藏《齐白石年谱》提供了参考。明年,齐白石将迎来160周年诞辰,北京画院藏有齐白石的大量绘画作品,于今年已启动“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全球活动。现在德国、瑞典、拉脱维亚已相继举办齐白石精品巡展等活动。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研究齐白石显得更有意义。

笔者主要对这本《齐白石年谱》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版本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此《年谱》编写形式,查阅资料,对比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年谱》,确定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年谱》为初稿,国博藏《齐白石年谱》为终稿,且是目前所见国内唯一。二是内容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年谱》中夹着的齐白石年龄采访自述字条,确证齐白石曾因流年不利修改年龄。这个目前所见国内唯一的小纸条,是齐白石曾修改年龄的有力证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鸿雪因缘图记》刊刻底本考

徐小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鸿雪因缘图记》有两次刊刻,第一次始刊于道光十八年,第一次刊本只有初二集,只刊记文,未刊图画。第二次刊本在道光二十九年,共三集。光绪六年,点石斋又据此出了石印本。现在流传比较广的就是第二次刊本,而《鸿雪因缘图记》第一次翻刻的文字及第二次翻刻的图文都是以目前馆藏的十二本彩色《鸿雪因缘图记》(抄本)为底本的,且是唯一的底本。两次刊刻都在底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删,考察刻本与底本的源流与增删既可以考察主人公麟庆(1791—1846)为官、生活、交游等方面的变化,也可以考察刊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两部书贾作伪的清齐召南校跋本《窦氏联珠集》

刘晓丽(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馆员)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天台齐氏抄本及天津图书馆藏清齐召南校跋本《窦氏联珠集》皆为书贾作伪。此二本作伪所依据的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许永镐抄本。书中叶眉及叶脚所谓齐召南的朱笔批校乃过录何焯、劳权校记;卷尾两则署名齐召南的跋文亦为书商抄录他人跋文,此二跋一为许永镐所作,一为劳权所作;书中《杏山馆听子规》一首,亦非齐召南所补,实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黄丕烈据宋本补录;书中所钤齐召南、严元照的印章亦属书贾伪造。这两部“清齐召南校跋本”作伪的时间应该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月之后,民国元年(1912)七月之前;作伪之人可能是正文斋主人谭锡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周栎园赖古堂稿草》考略

孙碧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周栎园赖古堂稿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收藏家、篆刻家周亮工的手稿。《周栎园赖古堂稿草》内容包括二十位画家传略、八封周亮工写给友人的信札草稿、八通信札及官方文书抄件。其中十八位画家传略曾出版,其他内容均未出版。十八位画家传略与已出版《读画录》校勘后有多处不同。共有三种情况:稿本自改而刻本遵改、稿本无修改而刻本自改、稿本自改与刻本内容相异。由此可知,《周栎园赖古堂稿草》中十八位画家传略内容是已出版《读画录》这部分内容的初稿及修改稿,而并非最终稿。《周栎园赖古堂稿草》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稀见宋代天文文献——明抄本《宋天文书》初步研究

张婧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种善本古籍——明成化抄本《宋天文书》十五卷,首尾具全,题为北宋王安石之弟王安礼著。《直斋书录解题》载有“《大宋天文书》十五卷,不著名氏”,《文献通考》延续此说,《宋史·艺文志》则载有“王安礼《天文书》十六卷”,此后目录则不见载。而题为王安礼所编修的另一部天文占星著作《灵台秘苑》十五卷,则出现在明代以后的目录中,包括《万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皕宋楼藏书志》《八千卷楼书目》等。《灵台秘苑》原为北周庾季才所著一百二十卷之书,后已失传,四库馆臣将十五卷本判断为宋人删修庾季才所著之书。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此件明抄本《宋天文书》,其大部分内容章节与《灵台秘苑》重合,也有部分章节超出《灵台秘苑》,整体上叙述天文学比《灵台秘苑》更加全面,文中星象度数为北宋皇祐年间的观测结果,事例则至迟至于沈括提举司天监,即熙宁间。此本为明成化内官监所抄,首尾钤有5枚明代著名藏书家项元汴的藏书印,而目前未见其他传本。由于宋代以前的天文占象文献大多失传,而《灵台秘苑》向被视作宋代天文学的重要文献,因此国博所藏此件《宋天文书》对于考察宋代天文学、厘清文献源流、校订史籍等具有重要价值。

上一篇: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传奇”与“革命”的融合、冲突
下一篇: 拍场所见路大荒藏“蒲学”文献目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