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①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②
裴注:
① 魏书曰: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② 魏书曰: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正文译:
汉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事。曹操被授予骑都尉,征讨颍川郡的义军。接着他又升迁为济南国国相,济南国管辖十多个县,县官大多依附奉承皇亲权贵,贪污受贿,声名败坏,因此曹操上奏罢免十分之八的县官职位;曹操还禁止滥设祭祀,违法作乱之徒都远远逃走,他所管辖的郡国境内平静安定。过了很久,曹操被朝廷征召返回并授予东郡太守。曹操不应朝廷征召,声称身体有恙返回故乡。
裴注译:
① 《魏书》:县令们接受和索取财物如贪婪的饕餮,依附仰仗权贵的威势,历代前任国相不敢上书弹劾;曹操到任后,这群人都被弹劾罢免,大小官吏震惊恐惧,违法作乱之徒远远逃走,流窜进入其他郡内。济南国政治教化大大改善,整个郡国境内清平安定。当初,城阳景王刘章(西汉齐王刘肥的子孙,“诸吕之乱”平定过程立下赫赫功劳)因为对汉朝中央有大功劳,所以他的封国内给他建立祭祀的祠堂,青州下辖的各郡纷纷效仿,济南国是最兴盛的,达六百多座祠堂。商人们把二千石高官贴身侍从的车辆礼服给歌妓艺人使用,奢华浪费日益严重,而百姓日益陷入困乏困苦,历代长官没有敢下令禁止杜绝的。曹操到任后,祭祀的祠堂房屋都被摧毁破坏,禁止杜绝官员、小吏和百姓去祠堂祭祀。等到执掌朝政,曹操终于铲除违法犯罪、鬼怪神明迷信的事情,世间滥设祭祀因此而消失。
② 《魏书》:由于有权势的大臣单独占据朝政,皇亲贵戚强横放纵。曹操不能够违背正道而获得容纳,多次冒犯忤逆,担心给家族带来祸患,于是他上书乞求朝廷收留充任皇帝的侍从卫士。曹操被授予议郎,平日假借生病休息,终于被控告回故故乡;曹操在城外修筑房屋,春季和夏季温习阅读书籍,秋季和冬季练武狩猎,以这样的生活自娱自乐。
正文: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①
裴注:
① 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原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正文译: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郡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勾结豪强,图谋废黜汉灵帝,迎立合肥侯为皇帝,他们把此事告诉了曹操,曹操拒绝参加。王芬等人最终失败。
裴注译:
① 司马彪《九州春秋》:当时太傅陈蕃的儿子陈逸和江湖术士平原郡的襄楷与冀州刺史王芬聚会,襄楷说:“从天象来看,对宦官没有好处,黄门、常侍们果真要全族覆灭了。”陈逸听后大喜。王芬说,“如果真是这样,我王芬甘愿充当驱赶铲除宦官的先锋。”因此就和许攸等人勾结谋划。汉灵帝想到北方巡视他在河间的旧宅,王芬等人谋划借此机会发难,上书陈述说黑山义军攻打劫掠郡县,请求获取征兵的权力。恰逢北方天空出现红色云气,从东延绵至西,横贯天际,负责天象的太史上奏,“应该有私密的图谋,不适合到北方”,汉灵帝才作罢。下文书命令王芬解散军队,不久又征召王芬。王芬担心事情败露而害怕,于是自杀。
《魏书》记载曹操拒绝王芬的言辞,“废除和拥立皇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古代,有人权衡成功和失败、计算事情的轻重而后实行,伊尹、霍光是这样的人。伊尹满怀忠诚,拥有宰相的地位,身处各官员衙门之上,所以向前废黜,向后拥立,谋划跟随事情而定。等到了霍光接受举国托福的重任,凭借宗族大臣的地位,内部依靠太后把持朝政的重权,外部又有众公卿同心所想的局势,昌邑王继承皇位日子短,暂时没有显贵宠臣,朝内又缺乏正直大臣,谋划议论又出自亲近之人,所以谋划执行如转车轮般顺利,事情成功犹如摧枯拉朽之势。如今诸位只看见当初容易之处,没有看到现在困难所在。各位各自盘算,结交众人,联合同党之人,有七国之乱时的多吗?合肥侯的尊贵,与吴王、楚王又如何?用这种不同寻常的手段,想达到目的,不也是非常危险吗?”
正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馀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①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②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③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④是岁中平六年也。
裴注:
① 魏书曰: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②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③ 世语曰: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
④ 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正文译:
金城郡边章、韩遂刺杀刺史、郡太守后叛乱,聚集十余万人,天下人心骚动。朝廷征召曹操授予典军校尉(禁军军官)。恰逢汉灵帝去世,皇太子继承皇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于袁绍图谋诛杀宦官,皇太后不肯听从。何进就征召董卓入京,想以此来胁迫太后。董卓还没有达到京城而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达到后,废黜汉少帝为弘农王,另外拥立汉献帝,京城打乱。董卓上表曹操担任骁骑校尉,想与他图谋国家大事。曹操就更换变化姓氏名字,从小道回到东方。出了虎牢关,路经中牟县,被当地亭长怀疑,捉起来送到了县衙,城中有人暗地认识他,为他求情得以释放。董卓接着杀了皇太后和弘农王。曹操到了陈留郡家中,散发家里财产,汇集义兵,准备以此讨伐董卓。冬季十二月,曹操才在己吾起兵,这一年是中平六年。
裴注译:
① 《魏书》:曹操听说后嘲笑何进与袁绍的谋划,“宦官,自古至今都有,只是当世的君主不应当假借给他们权势和恩宠,所以才到了如今地步。既然要治理他们的罪行,应当诛杀首恶,一个监狱小吏就足够了,为什么必须召集边疆大将呢?想完全诛杀他们,事情必然被宣扬出去而败露,我看到他们的失败了。”
② 《魏书》:曹操认为董卓最终必定失败,才不去接受官职,逃跑回归故乡。曹操和跟随的几个随从经过成皋县的老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与宾客们共同劫掠曹操,夺取马匹和财务,曹操亲手杀了几个人。
《世语》:曹操经过吕伯奢家,吕伯奢到外去了,五个儿子都在,准备以宾客之礼仪接待。曹操私下认为背叛了董卓而逃命,怀疑对方谋取自己,亲手使用宝剑杀了八个人后离开。
孙盛《杂记》:曹操听到吕伯奢家灶具的声音,认为是谋取自己,于是连夜杀了他们。终了却凄凉悲伤的说:“宁愿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就离开了。
③ 《世语》:中牟县的人怀疑曹操是逃亡的人,他被拘拿到了县衙。当时县衙里有个掾(两汉政府内各科室长官称为“掾”,科员称为“属”)也已经得到了董卓的追捕令;只有功曹(两汉郡县政府中重要的科室长官,因萧何曾做过此职,所以功曹与中央的丞相相比较。)内心知道是曹操,认为当时又将要大乱,不应该拘捕天底下的英雄俊才,因此劝县令释放他。
④ 《世语》:陈留郡孝廉卫兹把家财拿出来资助曹操,让他聚集士兵,一众有五千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