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如何评价若虚写的《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这套历史小说? ?

如何评价若虚写的《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这套历史小说? ?

如何评价若虚写的《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这套历史小说? ?看到有不少人说不喜欢若虚,我说下喜欢她的原因。她既高产又高质量,还不坑文(有多少作者坑文了。虽然说现实生活更重要,作者不写了读者也没有权利强迫人家写或者道德绑架

看到有不少人说不喜欢若虚,我说下喜欢她的原因。

她既高产又高质量,还不坑文(有多少作者坑文了。虽然说现实生活更重要,作者不写了读者也没有权利强迫人家写或者道德绑架,但是完结了的作者总是很负责任的,也是令读者开心的),中长篇都完结了,文风也变换多端,这已经是写三国同人文里的佼佼者了!!指责若虚笔下的诸葛亮不符合历史,过于柔弱,是否先想想其他作者笔下有多少人物更不符合历史?

若虚的中长篇有如下几篇:《将仲子》的悲情满溢,《同学少年多不贱》的搞怪诙谐,《蛊毒》的情深缘浅,《世间已无诸葛亮》的末日终章,最终凝为《诸葛亮》,若虚笔下丝丝缕缕的女儿心事,和着金声玉振的历史叹息,我想诸葛亮就是她咀嚼不尽的赐福,当是一霎清明,一肩慷慨,一身血泪,以及一种无所逃遁的永世的追寻。

我一直认为,写历史人物必须符合历史,哪怕穿越,或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进程,甚至是改动很大,但一定要让人觉得这是在写历史故事,对于那种完全架空,换个名字也不违和的小说,我肯定不看——那不如去看原创小说,古今中外那么多优秀小说我还没看完(~_~;)

历史同人圈子(包括三国,以及唐宋诗人)有个令我悲哀的地方,明明说的是历史人物,却好像与追星别无二致!作者缺乏最基本的历史素养与敬畏之心,也就导致了作品的良莠不齐。

我对同人圈一直持特别矛盾的态度,既发现有很多优秀作品,又受不了太多垃圾信息和口吐芬芳,而若虚的文基本都可以读完,所以个人觉得若虚真的是个好作者⊙▽⊙

—————————————————————————————————————

三十年痴爱,付一场笔墨淋漓

——读若虚《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有感

先吐槽一下编辑加的这个故作高深的标题吧,还有那带着历史错误的导语!直接叫《诸葛亮》不是挺好的么?不了解三国去写导语,出错还真不能怪谁。

以下正文。

很多读者不喜欢若虚写的传记,嫌她的笔调过于女性化,过于柔弱与多愁善感,总之他们认为若虚写的不是自己心中的诸葛亮。

那当然了。每个人心中对诸葛亮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吧。因此,我想写这一篇读后感,具体说说我对若虚此书的看法。

我读若虚的书时还没有开始读陈寿的《三国志》,更别提什么资治通鉴啦,什么吕思勉、马植杰、何兹全、张作耀、田余庆、唐长孺、仇鹿鸣、朱子彦、黎东方,什么《三国职官表》《三国食货志》《諸葛亮研究集成》这些辅助书目,我更是没看过。仅仅是读过《三国演义》,看过94版电视剧,知道“历史和演义不同”罢了。具体是怎么个不同法儿,我也不知道,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开始读若虚的书了。

初读之下,感动得一塌糊涂,因为若虚文笔细腻,动情太深,读至“月落霜天武侯遗恨 星摇秋风丞相归天”“魂归汉中念诵百代,埋骨定军遗响千年”的时候,简直是以泪洗面,涕泪沾书。

当时的我对若虚崇拜不已,不仅敬佩她的文字,更是佩服她三十年如一日爱着一位古人的精神。我想我要是有这种心境去坚持就好了。她是一腔热爱尽情在文字中抛洒,燃尽时光而不悔啊。

后来,逐渐看到许多人对若虚的批评,就有些疑惑不解,因为我还是挺喜欢若虚的,遂重读若虚的书,包括《同学少年多不贱》《世间已无诸葛亮》,能在网上翻到的若虚的书和短文我都找来看了,还听过她写的歌曲《碧野朱桥当年事》,很喜欢。

总结一下若虚写文的特点吧。我觉得我并没有资格做什么点评,因为水平不够,这篇也算是读后感吧。

1.文字有古风,文言文和诗词功底好,胜过许多写历史同人的作者。若虚写人物对话时,即使长篇累牍,也会全部用文言文,读着非常有韵味,音节流畅,具有古文简练的特点。

很多作者写史同,人物对话都不用文言文,或者一部分用文言不会用文言写的就改回白话——那样更不好,一串熟练的文言后面冒一句白话,可出戏了,不如一直用白话。若虚显然研究过两汉三国文的行文风格,她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很愉快。

2.若虚对战争的描写非常翔实。她绝不会像史传那样简略,描写一场战争只用几个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这样的,她会极为详尽地抒写为什么诸葛亮决定要出军,战前如何教兵讲武,调发诸郡,安排人事,战时如何制作火器,如何攻城,如何布阵指挥,战况不利如何撤退,战后如何抚百姓,示仪轨……

这样事无巨细的写法,非常适合对三国没有什么了解的小白阅读,大体上可以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也可以知道诸葛亮一生的作为。

3.景物描写十分真实,又非常优美。不知道她有没有经过实地考察,但是每当诸葛亮来到一个新地方,若虚就会叙述此地自然风物,对于我这种喜欢足不出户旅游三国胜地的人来说很过瘾。行军作战自然是苦的,若虚这样的描写,常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4.若虚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写得非常全面。她不仅写了作为军事家的诸葛亮,也写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残酷无情的一面,例如朱褒案。她亦写到了诸葛亮因忙于公务,为人父而不能尽其责任的无奈。笔下既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又兼写了诸葛亮和黄夫人的感情线,特别是最后一部在夫君离世后对黄氏的描写,那一声声“孔明”的呼唤,悲怆不已,比起一些沉迷情爱的同人文,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5.若虚用想象补足史书中的空白,补白得还算合理。例如对诸葛亮早期在琅琊阳都的童年顽皮生活,失怙后的一夜间长大,少年时在荆襄一带的求学和躬耕,与徐庶的友谊等等,作者大多依靠想象,设计的情节都还很不错。

比如徐州屠城时见到一个女孩儿的那个情节,后来我在别的同人文中也多次遇见,再比如诸葛亮和张裔之间发生的故事,若虚将张裔的死亡写成和李严事件有关,将张裔的结局写成因失宠而自尽——突然感觉诸葛亮像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哈,这一段后来被很多写季汉丞相府同人的人挪用。

诸葛亮和刘备徐州初遇的情节不知道是不是若虚第一个写的,没考证过,不敢乱说,总之若虚肯定是玄亮党,一写到刘葛两人的互动,笔调就分外和暖动人。她笔下的三顾茅庐场景,可以列入我最喜欢的三顾茅庐版本之一。加个之一是因为毕竟罗贯中草创之功不能抹杀。

6.若虚的文笔具如歌如诗,好用比喻和排比,有女性特有的感染力。就像是痴情女子在描摹自己的心上人,极尽铺陈,生怕写坏了,或者写得不够好,让外人误会了她的爱人——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她的文字显然是美的,美如蜀锦的纹路,竹林的翠色,筹笔驿的流水——但也就导致一部分人不喜欢,他们爱的是金戈铁马沙场征伐,他们眼中的诸葛亮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若虚文字拖沓,儿女情长。

因为同为女子,所以对于若虚这种文风我倒还非常喜欢。哀伤时打开第四部第五步读一读,那种扑面而来的沉沉王业背负在身的哀戚却又决然的感觉,很符合自己的心境。

7.若虚对两汉三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包括律法条令都有涉及,鲜有历史错误。我好像就找到一个失怙还是失恃的错误,其余没有了。

槽点

1.对于爱情的描写,刘禅、诸葛果、姜维三角恋十分狗血,令人无语。第一部写诸葛亮和黄夫人的爱情,写徐庶的爱情写得明明挺好的......

2.文笔有时使用比喻过多,稍显累赘。有时讲一件事会突然牵扯到回忆中去,然后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哀伤回忆了,对于追求故事节奏紧凑性的人来说很不愉快。

3.偶尔有语病,句子读起来会非常奇怪,有为了文笔牺牲语法的嫌疑。

举个栗子——

那一句临终叮咛在耳际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仿佛世代响彻的钟磬,逐着时间的车辙,每一声都催人奋进,敲打出无数行【坚韧的热泪】。

本来这段话抒情抒得挺好,可【坚韧的热泪】是什么古怪词语搭配???突然有点三不着两的感觉……

4.还是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妾。关于诸葛亮有没有小妾的问题知乎讨论过,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不喜欢她这么写,加之南欸这个人物在《蛊毒》里也出现过,还很不讨喜,我就更讨厌她了。

———————————————以下是句子摘录————————————————

原来最后所有人都是路人,那些亲密的耳语,关怀的拥抱都会在时间里丢失,你最终只是一个人。

扑入眼的是一抹绛红,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刚萃取了太阳的色泽,借了风力呼啸飞奔。

直到五丈原流星陨落,当年的少年霜白染发,他仍然是先生背后沉默而温情的目光,不扎眼,不争先,是那样纯真的守候,在时间的陶铸中永远保持了珍贵的干净。

每一个国家都伟大,她也许终将覆灭,也许会被腐虫蛀烂她曾经饱满的身躯,也许会遭到后世人的唾弃非议,可她蓬勃的新生总像朝阳般绚丽。她渴望生长,渴望扩张,渴望景仰,渴望在残酷的历史书卷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身影。她怀着美好的理想,她饱含热泪,追求崇高、伟大、永恒。她背负着千万人的憧憬勇往无前,在赞美、歌颂与讥诮、颠覆中竭蹶努力,她即便最终灰飞烟灭,亦当在壮丽的毁灭中完结她的宿命。【这段非常喜欢,就是季汉给我的感觉】

诸葛亮其实不想答应,他满脑子都是江山社稷。深夜梦醒,回想起的是白帝城苍然的泪,那泪凝在他心上,成了斩不断的千年玄铁石,沉下他每一次的懈怠,逼着他不懈向前。一切温柔的照拂都不敢拥有,一丁点儿放纵的迷情都是对亡者的辜负。

作为肩负一个国家的丞相,他不能有情绪化的软弱,道德叫嚣和正义指斥那是不用负担江山的寻常人的口号。谁都可以喊口号,只有他不能。

他生来便不可更改,仿佛一句与宇宙同生的誓言,随亿万年时光流宕而没有丝毫损减。

三十年像黄昏敲钟,每敲一声,便敲走一点儿时间,于是坐在夕阳沉没的山冈上,看少年白头,看岁华零落,看故人背影不见了,看江山美景惨淡了,惊觉自己也正老去。

刘禅摇摇头:“不是的,”他再次望向那画像,“先帝是一团火,朕只是一曲水沟,先帝能照亮他周围的人,朕却只能守着自己的小地方,悄悄地流走。”

诸葛亮慰藉道:“纵算陛下是水,乃知水为天下之至弱,而能承天下之至刚,水之形,韧而不曲,柔而不媚。”

刘禅淡笑着还是摇头:“不,朕不是,那样的水是相父,韧而不曲,柔而不媚,只有相父才担得起,相父是水,先帝是鱼。”他落寞地暗淡了神情,喃喃地说,“鱼和水才应该在一起……”

不见了,他们都不见了,像流逝在梦里的一阵风,来不及抓住他们的微笑,来不及拥抱他们的温暖,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南欸实在忍不住,掩了面低声地笑,抬眼却见着诸葛亮的微笑,仿若春风拂阑,绽放出整个季节的美好,她不禁发了呆。

哦,北辰之星,居于中央,众星拱之,仿佛君子之德,不偏不倚,坦坦荡荡。那样的君子风范,是他毕生的志向,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君子,为国为民,忧怀济世,一生执着以往,也当死而无憾。

—————————————————————————————————————

总之,若虚的书在我入门的时候教给了我基本正确的史观和季汉史的大体走向,十分感谢她。

上一篇: 经济学家排名|经济学家和史学家应该互相学习什么
下一篇: 评论家看2011年长篇小说:作家多重发掘历史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