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唐史 | 第五期:采访何福建

唐史 | 第五期:采访何福建

唐史 | 第五期:采访何福建“福建叔叔”来喽!!!

唐 史

第五期

嘉宾访谈

嘉宾介绍

唐史_史唐春_史唐小说

何福建

何福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

2016年秋季学期通过“百团大战”关注并加入清华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2019年1月任唐社社长一职,2019年6月从唐社退休。

10月25日上午,我们与“福建叔叔”进行了密切融洽的交流。

01.学长可以讲一讲自己在唐社的经历吗?和唐社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我当时加入唐社算是一种缘分。每年学校会有“百团大战”,当时我没有参加社团,便和室友前往“百团大战”了解各个社团。回眸一看,“唐仲英爱心社”这个名字吸引了我。经询问得知这是一个公益社团,而我恰好对公益感兴趣,从小到大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再加上大学有一些空余时间,希望能利用起来去感恩回馈社会,因而加入了“唐社”。我大一的时候比较活泼,经常活跃在群里,得到了各个部长的关注。在后续志愿填报中填报了实践部,宣传部和企划部。由于企划部部长认为我思维跳跃,适合创新,最终成功进入企划部。大一一年,我从部员做起,认真踏实地完成了写文案、贴海报、表格、策划等基层工作。大二的时候我参与竞选部长,恰逢改革,取消了正副部长制度而改为双部长制度。经过一番努力,我也成功当选。当选之后,我和另一位部长负责项目运营与创新。在这一年中,我们成功运营了四个项目。大二结束后,我报名竞选社长,惜败于另一位同学成为副社长。而在下半学期,由于时任社长要参与交换项目,另外几位副社长也对此没有太大意愿,我便请缨承担工作。

成为社长后,第一件事就是着力解决“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改革工作。

解决燃眉之急后,我开始着手谋划社团发展相关事宜。当时的社团情况其实并不明朗,主要问题在于创新乏力。因为旧的四个项目成熟送出,而新项目尚未孵化,我们遭遇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于是我们另辟蹊径,提出要“开放”。由于校内公益社团很多,大家实际上是在同质化竞争,没有很好地共享资源,也没能在活动上有效合作、团结力量。因此,我们以“开放”这个思路作为出发点,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由唐社、经管学院团委,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撒爱等校内比较大的公益力量联合举办的一个公益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公益人李一诺作为主讲嘉宾,共同完成这场公益盛典。当时有三百多人报名,实际参加的有两百多人。在会场上,我们举行了公益论坛大赛,评选了几支优秀的校内公益队伍。去年由于疫情未举办,但今年又联合举办了一场,且规模较上次更大,有十多支队伍参与。

第三件事就是奖学金的落实,我们制定好了规章制度,在有效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评选。总的来说,我作为社长还是本着“抓大放小”的理念,即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另外的事则交由各部门运行。在期末社团答辩上,我们顶住压力,成功继承了前两年的优秀成果,连续三年获得十佳社团,夺得“星空杯”。

02.学长当初为什么决定竞选社长呢?在任期间是否实现了自己竞选时的构想呢?

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唐社。说实话,竞选社长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一方面是竞选者多,压力很大,担心落选。另一方面,当时比较年轻,我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我们唐社该办什么活动?该走什么样的路?该如何建设?甚至在答辩前一晚还没想通,以至于在开场前十分钟才把PPT的最终形式完成。结果也可想而知,由于演练不够,效果不好,所以落选。当然,更多的原因,我觉得我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和竞争者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在答辩时,我从唐社的定位出发,讲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创新乏力),因此要另辟蹊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要走出去,联合校内其它公益社团和全国各地的兄弟社团;第三点就是情感建设。唐社部门很大,但是七个部门间的同学可能都相互不认识,所以我提出要跨部门联谊活动,或者在一些项目上合作交流。我那时还有很多狂妄的想法,比如说唐社要立足清华,还要走向全国等等。

我觉得在担任社长期间的构想基本上都实现了,比如拿下“星空杯”,这也是社团给予我的一个硬性指标。还有一点,在我看来当时唐社的情况已经非常严峻,我实际上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包括中途换届的问题,奖学金改革的问题,最后都一一化解了。另外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公益论坛,以前唐社是没有办过这么大的活动的。最重要的,也选出了合适的接班人。总的来说,经过一学期的磨砺,想法逐步成熟,有70-80%的想法都得以实现。

03.学长觉得清华唐社和其他学校的唐社比起来有怎样的优势和特色呢?

其实如果你们参加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唐社都很优秀,都是各自学校的十佳社团,甚至是顶尖社团。我们清华的唐社,优势之一在于我们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另外,我们的家文化建设也是一大特色,整个社团凝聚力较强。更多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清华学子。

04.学长对于唐社的精神有怎样的理解?

我们唐社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我觉得这是对公益的基本理解,公益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推己及人”指的是一种同理心,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做公益的时候应该坚持的一种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对方需求,为他们做一些真正适合他们的活动。“薪火相传”讲的是一种传承。公益事业不应仅限于某一届,还要一届一届、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05.学长在担任社长期间有过什么理念和思考呢?

我当时的理念主要有三个,我之前也提到了。第一个就是我们唐社的特色,即“创新”。由于校内传统项目的过时和其它公益组织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公益创新成为一种必然。创新不仅在于新项目的孵化,更在于组织方面提供更多的资源倾斜、平台搭建。通过制度建设能培养一批兼具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的一批人才和团队。这一点我的感受比较深,像我们之前的“花刺”、“暖流”等项目,其实都有一批优秀的带头人,他们都很有爱心与热情,也能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社员,我们从组织上提供保障与支持,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第二个就是“开放”。如果我们把其它公益组织当成朋友,那么公益就像是山间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是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若当成竞争对手,公益则是一块大饼,你抢一块我抢一块,就会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这个想法是我们前往山东进行唐仲英交流会时产生的。前往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我们在交流会上与兄弟社团交流也获得了一些想法。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种理念用到我们清华唐社,和其它公益组织一起完成有益的事情。第三点是传承。当时有一个背景,唐爷爷在我们任期内去世,这件事对我们整个唐社大家庭打击都很大,也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社团,唐仲英爱心事业,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一代一代人薪火相传才能做好的。回顾唐社18年历史,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一开始的萌芽期,只有一群拿着唐仲英助学金的人聚在一起想做一些零散的支教活动,到后来的爆发期,成立了志愿者部。不仅是这一群拿助学金的人,它还欢迎所有对公益有热情的人参与加入,他们的新想法与热情活跃了这个社团,使得社团能够蓬勃发展。我们有这么久远的历史、曲折动人的故事,每一届的经验都可以相互挖掘、学习。所以我们也就“传承”的主题开发出唐史这个项目。另外,我们也希望让大家树立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当这份事业一届一届传递到你的手中,你要负起责任,把它传接好。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希望大家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答辩、荣誉等其他的一些东西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传承的事业和理念。

06.学长卸任后也一直关注着唐社,您可以对咱们唐社的现状做一个评价?还有什么不足可以改进吗?

我觉得唐社现在是平稳发展期。社团发展有一定规律,从一开始我说的缓慢萌芽期,再到一个爆发期,标志事件就是激励制度的确立,这样新的想法才会被激发出来,然后野蛮生长,进而又诞生各种规范制度与管理章程,各部门分工确定并相互协调,从而进入平稳发展期。像我下一任的陆瑶社长,非常负责并且有爱心。去年的活动虽有疫情影响,但结果还是很不错的。现在的靖璇社长,也是很有公益热情的一位同学,她一直负责的“暖流”项目也很成熟,我很看好这位社长。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做好原有项目的传承以及拓展很重要。唐社到现在衍生出了不少项目,如何把它们壮大而富有特色,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点是创新乏力,现在同学们面临也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多同学有时间完完整整地创新一个项目,那就像修一门8学分的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其它方面就是制度完善。唐社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奖学金社员就有120多位,加上其他志愿者社员一共300-400人。这么大一个社团需要健全的制度来运行,不能仅靠部长、社长的一些想法去管理。

07.您非常强调制度管理,这和学长在硕士期间选择换一个方向,前往马院深造是否有关呢?

其实经管学院也很重视制度,而我前往马院深造是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我觉得中国、世界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我高中的时候是文科生,其实对经管,尤其是金融这方面不太感兴趣,就考虑换一个专业。拿出成绩单一看,发现思政课的绩点比较好,觉得自己对这方面也确实很有兴趣,就想到了马院。后来和师兄师姐交流,了解到马院氛围很好,从而坚定了去马院的想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信仰。

08.从卸任到现在为止,您在公益方面还做过哪些活动呢?

卸任之后我就主要在社工方面活动了。先在经管学院担任团委副书记,负责记者团和项目组的工作。我觉得这些事物和公益本质一样,都是在服务他人,为组织奉献。去年八月份我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祝大会,当时我还是中队长,带领大家一同去训练,去天安门接受人民的检阅,很有意义,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奉献。现在我是经管学院的党建辅导员,在马院也负责一些理论报告团的事务。虽然没有参与具体的公益,比如支教、献血等等,但也一直在发光发热。

09.学长对小唐心们的寄语

在大学,无论做公益或是社工,你首先应该搞清楚它的定位。一方面,从我们的受众来说,我们肯定是希望去服务他人,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把公益应纳入学生培养与教育中去。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公益培养了我们服务和奉献的意识,教会我们如何去运营一个项目,如何于团队中协作,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我们更多地还是把它看成一个培养的过程,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在这个阶段,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是主干。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公益、社工、实践去开发自己的潜力,寻找更多可能性,但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毕业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服务奉献。因此我认为大家应以学习为主,兼顾社工。唐社是一个很温暖有爱的地方,也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希望小唐心们能开心快乐做公益,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朋友,成就感,能力的提升等等),有所成长!

唐史_史唐春_史唐小说

文案 | 童琳杰

排版 | 撖晓雨

审核 | 唐宣审核组

史唐小说_唐史_史唐春

上一篇: 唐史钩沉:食盐堪为财经武器
下一篇: 资治通鉴与史记的区别在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