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儒,《三国志》中无传,裴注引《魏略》补其行事,今就其行事论之一二。
《魏略》云:儒字俊林,夏侯尚从弟。初为鄢陵侯彰骁骑司马。宣王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州。正始二年,硃然围樊城,城中守将乙修等求救甚急。儒进屯邓塞,以兵少不敢进,但作鼓吹,设导从,去然六七里,翱翔而还,使修等遥见之,数数如是。月馀,及太傅到,乃俱进,然等走。时谓儒为怯,或以为晓以少疑众,得声救之宜。儒犹以此召还,为太仆。
首先,在“宣王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州。”这句中就有问题。对此《集解》陈景云就提出异议:“宣王尝以骠骑将军都督荆、豫,不在四征之列,盖为征南,都督荆、豫者,即儒也。以下文樊城受围,儒坐迟救召还事观之,义自明矣。”认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者是夏侯儒。故而卢弼推断此处裴注所引《魏略》有脱文。
根据行文看,该段给了司马懿两个称呼:宣王、太傅。同一人物上下句称呼迥异,这不符合史书行文的规则。因此可知卢弼的推测是正确的,如非《魏略》脱文,便是衍文。
据陈景云的说法,此时夏侯儒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究竟有无可能,是有的。
其一、征南将军之职,早年为曹仁,曹仁迁后,征南将军即为夏侯尚。自此,征南之号一直用到夏侯尚黄初七年四月去世。此后再一次有明确授予的记载,是王昶,按《昶传》:
“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
正好与夏侯儒正始二年召还有联系。
其二、征南将军在黄初七年至正始年间这近二十年内并未空置。仍然见于史书:
《卫臻传》:(234年,青龙二年)亮又出斜谷;征南上:“硃然等军已过荆城。”臻曰:“然,吴之骁将,必下从权,且为势以缀征南耳。”权果召然入居巢,进攻合肥。
《通典》卷七十五:魏明帝青龙二年,诏下司空:「征南将军见金紫督使,位高任重。近者正朝,乃与卿校同执羔,非也。自今以后,从特进,应奉璧者如故事。」
文帝期间,由夏侯尚都督南方诸军事,明帝期间由司马懿都督荆、豫军事。而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改督雍、凉。此后荆州、豫州都督军事则有近十年的空缺。从《通典》看,234年,这位征南将军已是一方都督。
这个征南将军、都督荆豫的空缺正好与夏侯儒的行事空缺相符合。更况夏侯儒为宗室之臣,黄初二年(221年)已为征蜀护军。
按曹真行事:“是时,夏侯渊没於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文帝即王位,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
夏侯儒以护军升都督,业有先例。因此,陈景云的推测是有道理的。故而我以为,司马懿转督雍凉之后,荆州方面都督当为夏侯儒。241年后,夏侯儒入朝,以王昶代为都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