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11)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11)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11)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添加星标方法:请点击上方名片「夜读历史」→右上角菜单栏

裴注三国志_裴注_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翻译

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翻译_裴注三国志_裴注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夜读历史」→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正文:

十年正月,车驾朝高平陵,爽兄弟皆从。①宣王部勒兵马,先据武库,遂出屯洛水浮桥。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僣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②

裴注:

①世语曰:爽兄弟先是数俱出游,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由此不复并行。至是乃尽出也。

②世语曰: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厅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正文译:

齐王曹芳正始十年正月,皇帝前往高平陵(魏明帝曹叡的陵墓)祭祀,曹爽兄弟一起跟从前往。司马懿调动兵马,抢先占领了武库,接着出城驻军在洛水浮桥。司马懿上奏控告曹爽说:“臣从前从辽东地区返回,先帝(曹叡)下诏陛下您、亲王和臣登上御床,(先帝)紧抓臣的手臂,对身后之事深深挂念。臣下说‘二祖(曹操、曹丕)也将身后之事嘱托给臣下,这是陛下您(指代曹叡)亲身所看到的,没有什么可忧虑愁苦的;万一有不如意之事发生,臣当以死来奉行陛下的诏命’。黄门令董箕等人,护理先帝的才人,全都听到知晓的。现在大将军曹爽违背、抛弃先帝遗诏,败坏扰乱国家法令,在内有僭越之举,对外独断专权,滥用权威;破坏禁卫各军营建制,全部控制国家的禁卫军,百官之中的要职,都安置他的亲信;皇宫中的侍卫,先前旧臣都被排斥出去,打算安插新人来建立私人的图谋;他们盘根错节相互勾结,肆意放纵一天甚于一天。在外面已是这样,又任命黄门张当担任都监,专门用来内外沟通消息,监视天子,窥测国家神器(指代帝位),挑拨皇帝与太后二宫间的关系,上海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都感到危险恐惧,陛下只能成为坐在皇位上的傀儡,怎能会长久安宁呢!这不是先帝(曹叡)下诏给陛下和臣登上御床的原本意愿。臣虽然腐朽年迈,怎么敢忘记先前的话呢?从前赵高肆意妄为,秦氏因此灭亡;吕氏、霍氏早日铲除,汉朝的国祚才得以长久延传。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人,都认为曹爽有无视君主之心,他的兄弟们不适宜统兵值宿警卫。这已上奏永宁宫,皇太后下令命令臣按照上奏的办法施行。臣司马懿立即下令主管官员以及黄门令罢免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和军权,以侯爵的身份返回府邸,不得逗留而耽误皇帝回宫;胆敢有逗留的话,就使用军法来处置。臣司马懿勉强支撑病体驻扎在洛水浮桥,来监视突然发生的变故。”

裴注译:

①《世说新语》记载:曹爽兄弟们之前多次一起出城游玩,桓范对他们说:“总览朝政,主掌禁军,不应该一起出城,如果有人关闭了城门,谁还能进入城呢?”曹爽说:“谁敢造反!”因此就不再一起出行。直到这次才一起全部出城。

②《世说新语》记载:当初,司马懿率兵从皇宫门口前往武库,正好从曹爽门口路过,因人多而停车。曹爽的妻子刘氏很海派,出来到大厅处理事务,对帐下守将说:“公(曹爽)在城外。现在发生了兵变,该怎么办呢?”守将说:“夫人不要担忧”。于是登上了门楼,张弓搭箭准备射击。部将孙谦在他身后拉住制止他说:“天下之事不可知晓!”如此连续了多次,司马懿于是得以通过。

正文:

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①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爽於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②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③

裴注:

①干宝晋纪曰: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

魏末传曰:宣王语弟孚,陛下在外不可露宿,促送帐幔、太官食具诣行在所。

②干宝晋书曰: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世语曰:宣王使许允、陈泰解语爽,蒋济亦与书达宣王之旨,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爽信之,罢兵。

魏氏春秋曰:爽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③魏末传曰: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爽计穷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人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还厅事上,与兄弟共议,未知宣王意深浅,作书与宣王曰:"贱子爽哀惶恐怖,无状招祸,分受屠灭,前遣家人迎粮,于今未反,数日乏匮,当烦见饷,以继旦夕。"宣王得书大惊,即答书曰:"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寻送。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

正文译:

曹爽得到了司马懿的奏章,没有呈交皇帝,处境窘迫而不知道该怎么做。大司农沛国人桓范听说兵变,不响应太后的征召,家传诏书打开平昌门,拔出剑戟,劫持了守门的官员,向南投奔曹爽。司马懿听说后,说:“桓范擅长出谋划策,曹爽一定不能够采纳桓范的计策。”桓范劝说曹爽让天子前往许昌,招集外地的军队。曹爽兄弟们犹豫不决,桓范又对曹爽说:“在今天这个时候,您想求得平民的生活还能得到吗?况且普通人挟持一名人质,尚且希望活命,现在你与天子在一起,号令天下,谁敢不响应呢?”曹爽仍然不能采纳。侍中许允、上书陈泰劝说曹爽,让他早日返回认罪。曹爽于是派遣许允、陈泰拜访司马懿,认罪请求处死,这才向皇帝呈上了司马懿的奏章。于是免除了曹爽兄弟的官职,以侯爵的身份返回府邸。

裴注译:

①干宝《晋纪》记载:曹爽把皇帝留宿在伊水的南岸,砍伐树木制成鹿角,征发屯田士兵数千人担任警卫。

《魏末传》记载:司马懿对弟弟司马孚说,陛下在宫外不能够露宿,催促人送去帐幔、太官食以前到皇帝那里。

②干宝《晋纪》记载:桓范出城投奔曹爽,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跑了。”蒋济说:“桓范确实多智,劣马贪恋马房的豆料,曹爽一定不能采用。”

《世说新语》记载:司马懿派遣许允、陈泰向曹爽解释他的本意,蒋济也写信传达司马懿的本意,又派遣曹爽所宠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对曹爽说,只是免除官职罢了,向洛水发誓。曹爽相信了他,就撤除了军队。

《魏氏春秋》记载:曹爽已经解除了军队,说:“我不丧失做富家翁的机会。”桓范哭着说:“曹真这么优秀之人,剩下你们兄弟,真是蠢牛啊!没想到今日受你等连累而被灭族啊!”

③《魏末传》记载:曹爽兄弟返回了家中,司马懿征发洛阳县百姓八百人,派遣部将率领这群人包围了曹爽府邸且住在四角,四角修筑了高楼,让人在上面观察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曹爽无计可施而内心愁苦烦闷,拿着弹弓进入了后园中,楼上之人便大声说“前大将军向东南而去!”曹爽返回了大厅,与兄弟们一起商议,没知道司马懿的本意究竟如何,写信给司马懿说:“贱民曹爽诚惶诚恐,因行为失检而招致祸患,按照道理应该遭受驻美,先前派遣家人去取粮食,到今日没有返回,多日缺乏粮食,劳烦您送点粮食,来延续我的生命。”从司马懿得到了书信大惊,立即回信说:“当初不知道缺乏粮食,我的内心十分不安。现在送上一百斛大米,并一定送来肉脯、盐豉、大豆。”不久就送到。曹爽兄弟不通晓权变,当时非常高兴,自称不会被处死。

(未完待续)

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翻译_裴注_裴注三国志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上一篇: 评价司马迁
下一篇: 百家讲坛司马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