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原标题:打捞真实的历史碎片

原标题:打捞真实的历史碎片

原标题:打捞真实的历史碎片《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  沈弘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自从首辑三卷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_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_真实的历史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

沈弘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自从首辑三卷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出版获得好评后,《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记录的民国1926-1949》于近日出版。

该书作者沈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多读者的热情支持,促使我加快了编译《伦敦新闻画报》后续中国报道的步骤。”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收录了近3000张珍贵照片

该书收录了近3000张珍贵照片和100万文字,通过当时国外特约记者的现场报道,真实记录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社会事件、百姓生活、民风民俗,以及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记者了解到,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像记录为内容主体的新闻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随着印刷水平的提升,《伦敦新闻画报》逐步实现新闻绘画向新闻摄影的转换,渐渐以摄影照片取代版画。

画报初始就对中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这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西方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

作者表示:跟首辑三卷本相比较,这第二辑四卷本无论在内容、版式和风格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首辑三卷本中的插图全都是雕印版画,而第二辑四卷本中的插图则几乎全都是照片,只有少数彩色图画或速写作为点缀。

提到从版画到照片这一明显的转变,作者告诉记者:我们必须简略回顾一下《伦敦新闻画报》的早期历史。众所周知,赫伯特·英格拉姆在创办《伦敦新闻画报》时使用图像来报道新闻,这在该周报早期大获成功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聘请了当时最好的编辑和画家,而后者又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雕版木刻技术。不幸的是,1860年9月8日凌晨,英格拉姆携长子小赫伯特在北美旅游期间,因其乘坐的游船在密执安湖上沉没而一起遇难,当时他仅49岁。

上一篇: 明清经典小说乐赏集(五六)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下一篇: 架空小说在古代:居然有《反三国志演义》这种奇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