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 神话传说主要产生和流传于农耕社会中,既是个体的生命表述和族群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1.本项目入选 新闻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规划和2022年 出版基金项目。2.联合央视纪录片专用团队开发制作非物质文化类的短视频,全力打造融合出版物。3.通过融合出版方式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获得 多的视听体验。4.学院派专家深入村落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学术成果,既有学术研究高度,又有 手的民间资料。5.试图唤起社会大众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弘扬其非物质文化的价值,有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再开发与利用。
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民间神话传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神秘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利用传统村落中的口述文学和访谈资料,广征博引,尊重历史,传承创新,将乡村民间神话传说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条件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神话传说。 (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
作者简介
本丛书由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纪录片制作人、导演池建新担任主编。1. 张晓虹,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2—2003年度哈佛大学燕京学者。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主持《上海城市活动空间研究》《14—19世纪西北地区社会风俗与环境效应》《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等多项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著有《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洞天福地》《万民所依:建筑与意象》等学术专著。 2. 吴必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著有《中国景观史》《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多篇地理学 论文。 3.池建新,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纪录片制作人、导演,“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现任中央新影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策划创办《百科探秘》《创新无限》《文明密码》等多个栏目,带领团队推出《手术两百年》《中国手作·木作》《我给祖国唱首歌》等众多制作精良、影响广泛的精品纪录片。纪录片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各大视频网站上映,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金鸡奖”“百花奖”“星花奖”“中国纪录片 十优”“纪录中国”“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奖项。
目录
部分 概述/ 001
章 神话传说与中国乡村构建 / 002
节 神话传说与中国乡村起源 / 002
一、生命之初、崇拜源头——乡村信仰形成 / 002
二、部族之源、家国信念——乡村社区整合 / 003
三、文化之源、文明开端——乡村文化构建 / 005
四、信念之源、理念基石——乡村精神凝结 / 005
第二节 神话传说的乡村赋存形式 / 005
一、神话传说的物质文化遗产 / 006
二、神话传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007
第三节 神话传说与乡村治理的法情相协 / 008
一、培养乡民生态保护意识 / 008
二、充实乡村治理体系 / 008
三、增添乡民的幸福感 / 009
第二章 中国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11
节 创世类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11
一、盘古开天地 / 011
二、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 012
三、伏羲八卦创世 / 015
第二节 英雄类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16
一、羿射九日 / 016
二、嫦娥奔月 / 018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 / 019
四、雷公电母 / 021
第三节 上古人神类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23
一、大禹治水 / 023
二、颛顼 地天通、划定九州 / 024
三、神农尝百草 / 026
四、燧人钻木取火 / 027
五、“人文初祖”黄帝 / 028
六、尧舜禅让 / 029
七、高辛王帝喾 / 032
第四节 动物类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33
一、精卫填海 / 033
二、天狗食日 / 035
三、百鸟朝凤 / 036
第二部分 地方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039
第三章 东北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40
节 东北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040
一、多自然神灵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神话 / 040
二、多族源起源和祖先崇拜神话 / 041
第二节 东北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042
一、天神创世之天和地 / 042
二、黑妃 / 043
三、虹螺女 / 044
四、赫哲族与大马哈鱼 / 045
五、金达莱 / 047
六、桃山白酒 / 049
七、花甲礼 / 051
第四章 燕赵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53
节 燕赵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053
一、华夏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华神话传说重要发祥地 / 053
二、神话传说遗存多样,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系 / 054
第二节 燕赵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054
一、张果老 / 054
二、平山王母 / 056
三、徐福东渡传说与千童信子节 / 057
四、穆桂英与洪州 / 058
五、鬼谷子 / 059
六、介子推 / 062
七、牛郎织女 / 064
八、关公信俗 / 067
第五章 黄土高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69
节 黄土高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069
一、神话传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069
二、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 070
第二节 黄土高原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071
一、黄帝乘龙升天 / 071
二、鲤鱼跃龙门 / 072
三、美水泉 / 074
四、后稷教稼 / 075
五、赵氏孤儿 / 077
六、山西老陈醋 / 079
第六章 中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81
节 中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081
一、神话传说具有典型性和地域性 / 081
二、多人文始祖、帝王将相、历史名人的神话传说 / 082
第二节 中原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083
一、禹王锁蛟 / 083
二、商丘火神 / 084
三、王莽撵刘秀 / 086
四、黄河河神黄大王 / 087
五、河南焦作陪嫁妆村 / 089
六、焦骨牡丹 / 090
第七章 齐鲁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091
节 齐鲁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091
一、鲜明的史性特征 / 091
二、深远的儒家思想影响 / 092
三、浓重的道佛文化色彩 / 092
第二节 齐鲁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093
一、高儿公高儿婆 / 093
二、天地钥匙 / 094
三、碧霞元君 / 095
四、孔子和麒麟 / 096
五、曹植的七步诗台 / 098
六、商羊舞 / 099
七、泰山神 / 100
八、泰山石敢当 / 101
第八章 淮河流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03
节 淮河流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03
一、水文化属性突出 / 103
二、多帝王将相、名人史事的神话传说 / 104
第二节 淮河流域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04
一、绿鸭淘沙造大地 / 104
二、淮河红鲢鱼 / 105
三、禹锁无支祁 / 106
四、九里山 / 107
五、凤阳花鼓 / 109
第九章 巴蜀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11
节 巴蜀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11
一、包容性与独立性并存 / 111
二、拥有相对集中的神话母题和浓厚的仙话色彩 / 112
第二节 巴蜀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12
一、杜鹃啼血 / 112
二、鱼凫王架桥 / 113
三、五丁开山 / 114
四、炳灵庙与金堂峡 / 116
五、巫山神女 / 118
六、呼归石 / 119
七、李冰之子二郎 / 121
第十章 荆湘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23
节 荆湘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23
一、神话传说具有丰富瑰丽、色彩浓郁的特点 / 123
二、与山、水、名胜古迹相关的神话传说丰富 / 124
第二节 荆湘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25
一、廪君掷剑浮舟称王 / 125
二、廪君与盐水 / 126
三、神鱼送屈原 / 128
四、三峡黄牛岩 / 130
五、盘瓠与辛女 / 131
六、苏仙传说和橘井泉香 / 132
七、喝擂茶 / 134
第十一章 鄱阳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37
节 鄱阳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37
一、与山、水、名胜古迹相关的神话传说多 / 137
二、与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相关的人物传说多 / 138
第二节 鄱阳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39
一、麻姑成仙 / 139
二、许真君斩蛟 / 141
三、文天祥捉“鬼” / 142
四、龙虎山 / 144
五、景德镇瓷窑 / 146
六、狗牯脑茶 / 148
第十二章 吴越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50
节 吴越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50
一、神话传说中多水神信仰与蛇信仰 / 150
二、神话传说多王之德政、英雄传奇与百姓智慧 / 151
第二节 吴越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51
一、白蛇 / 151
二、西施 / 153
三、严子陵 / 155
四、淀山湖 / 157
五、苏州七“狸”山塘 / 159
六、龙井村 / 160
第十三章 闽台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62
节 闽台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62
一、神话传说中水文化特色突出 / 162
二、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 163
第二节 闽台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63
一、妈祖 / 163
二、马仙信俗 / 165
三、保生大帝 / 166
四、陈靖姑 / 168
五、国姓井 / 171
六、清水祖师 / 172
七、日月潭 / 173
八、高山族的日月 / 175
九、阿里山 / 176
第十四章 岭南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78
节 岭南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78
一、水神崇拜地位突出 / 178
二、神话传说内外融合 / 178
第二节 岭南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79
一、珠玑巷人南迁 / 179
二、鹰拍桃 / 181
三、何仙姑与挂绿荔枝 / 183
四、湖光岩玛珥湖 / 184
五、龙王爷 / 186
六、冼太夫人 / 187
第十五章 滇黔桂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189
节 滇黔桂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189
一、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神话传说体系 / 189
二、神话传说深刻影响乡村生产生活 / 190
第二节 滇黔桂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190
一、大理“风花雪月” / 190
二、阿诗玛 / 192
三、泸沽湖及周边山神 / 193
四、密洛陀 / 196
五、人祖利恩 / 197
六、苗族姊妹节传说 / 199
七、荔波小七孔古桥 / 201
八、刘三姐 / 203
九、布洛陀 / 204
第十六章 蒙新游牧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207
节 内蒙古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 / 207
一、内蒙古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207
二、内蒙古文化副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208
第二节 北疆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 / 213
一、北疆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213
二、北疆文化副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214
第三节 南疆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 / 219
一、南疆文化副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219
二、南疆文化副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221
第十七章 青藏高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及乡村赋存 / 231
节 青藏高原文化区乡村神话传说特征 / 231
一、神话传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231
二、多创始神话、山神神话 / 231
三、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 232
第二节 青藏高原文化区乡村经典神话传说分述 / 232
一、猕猴变人 / 232
二、珞巴族始 说 / 233
三、阿尼玛卿雪山 / 234
四、骆驼泉 / 236
五、倒淌河 / 238
六、茶和盐 / 239
七、青稞 / 241
八、藏獒 / 242
书摘
精彩试读 节 神话传说与中国乡村起源乡村聚落是中国历 家国一体构建的历史起点,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载体与见证。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宗教、文学,乃至与他族交往等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乡村宗教信仰、家国情怀、社区治理、道德法理的重要基础,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建构起重要作用。
一、生命之初、崇拜源头——乡村信仰形成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神话回答了世界如何起源、人类怎样诞生等问题。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先民认知能力低下,需要大自然的恩赐、群体首领与英雄的护佑才能生存,先民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创造了关于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的神话。 为人们熟知的上古神话,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等创世神话,神农尝百草、轩辕造物、燧人取火等始祖神话,大禹治水、共工斗诸神、蚩尤战黄帝、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神话。
神话传说以片断、朴素的形式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谱写着人类起源的故事,唱响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赞歌。
二、部族之源、家国信念——乡村社区整合(一)社区认同对神的尊崇和对传说的认同,使得神亲1 突破了血缘和地缘的限制,成为维系乡村、部落乃至民族的精神纽带。乡村的祭祀仪式、神话传说、村落信仰,构成了乡土教育的重要生活化内容。乡村家庭教育中的语言选择、祖先记忆、教育期望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社区身份和文化的认同。乡村传统组织和民间仪式强化了族群认同,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神灵祭祀在村落社区认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乡愁情结的重要来源。
(二)族群之源学者郭洪纪认为族群主要建立在共同的名称、神话、价值和风俗习惯之上,以祖先的居住地、历史叙事、民间传说为文化根源。民族归属感、语言统一、宗教信仰一致和习俗相同等是族群认同的要素,文化同一性是族群认同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族群的文化同一性逐渐以族群记忆的形式存在,它在个体的脑海中一代一代流传,在对祖先的共同追忆中延续对族群的认同。因此,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一般认为,族群认同是以共同的(或者构建的)历史记忆为基础的不同人群之间的认同方式。民间神话传说是一个社会群体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记忆,它是族群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唤醒族群的特定记忆,能促进族群认同,如战神蚩尤传说对促进苗族同胞对自己族群的认同、促进民族和谐有重要意义。
(三) 之源中国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部族战争,其中主要有黄帝与四方部族的战争,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尧舜禹与三苗之间的战争等。对共同世系的追溯、对同源共祖的认同,一直都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标志,而其典型的表达方式就是关于始祖的神话传说。在以地缘关系为主要基础的民族意识中,血缘认同较之于文化认同和 认同居于次要地位。民族意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从远古时代炎、黄两大部落在黄河中游的融合,到夏商周时期在频繁的冲突与交往中吸收羌、夷等周边各族融合为华夏族,到春秋战国时期“戎狄之国”的秦、“蛮夷之邦”的楚、“断发文身”的吴越先后融入华夏,到秦统一六国后形成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 。在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中,许多民族消失了,但对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神话传说的共同认同已经形成了集体性的文化记忆,促成了不同民族对 的认同。
三、文化之源、文明开端——乡村文化构建文化起源神话又称发明神话,是初民以原始思维对他们的祖先的文化创造所做的解释。《吕氏春秋·君守》篇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神话传说对乡村文化的建构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在大多以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故事中,神话传说是主要内容。乡村建筑、生产设施、空间肌理等物质文化以及民间节庆、民间技艺、说唱文学、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非物质文化无不受其影响。
四、信念之源、理念基石——乡村精神凝结神话传说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在中国乡村土地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华夏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 凝聚的作用,影响着乡民思维方式的形成、理想信念的培养、道德情感的熏陶等。如上古神话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所表达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广大乡民奋发前行,关帝的信义传说深刻影响着乡民朴素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插图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
页数:1
版次:1
开本:16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