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杂谈十七:魏明帝曹叡之死(中)

三国杂谈十七:魏明帝曹叡之死(中)

三国杂谈十七:魏明帝曹叡之死(中)从上一篇乃至前些篇,我们已经确定了曹叡并不是曹丕亲生的。那接下来,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第一时间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曹叡不是曹丕亲生的,那为何曹丕还要把大位传给曹叡呢?

从上一篇乃至前些篇,我们已经确定了曹叡并不是曹丕亲生的。那接下来,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第一时间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曹叡不是曹丕亲生的,那为何曹丕还要把大位传给曹叡呢?

这是第一个应该条件反射般问自己的问题。

想不出来不要紧,接下来就该继续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曹丕临死把大位传给曹叡,就没有其它方面的担忧吗?具体都有什么担忧?

三国志文帝本纪》:(黄初三年)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甲戌,立皇子霖为河东王。甲午,行幸襄邑。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回头看黄初三年曹丕这道诏书,是不是有多重考量?是不是里面就包含着万一将来曹叡继位,至少不能让后族掌权?

所以看历史要深入进去,要深入到历史上的具体环境之中去考量,而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夸夸其谈,恰如孙盛一般。

孙盛曰:夫经国营治,必凭俊喆之辅,贤达令德,必居参乱之任,故虽周室之盛,有妇人与焉。然则坤道承天,南面罔二,三从之礼,谓之至顺,至於号令自天子出,奏事专行,非古义也。昔在申、吕,实匡有周。苟以天下为心,惟德是杖,则亲疏之授,至公一也,何至后族而必斥远之哉?二汉之季世,王道陵迟,故令外戚凭宠,职为乱阶。(於)此自时昏道丧,运祚将移,纵无王、吕之难,岂乏田、赵之祸乎?而后世观其若此,深怀鸩毒之戒也。至于魏文,遂发一概之诏,可谓有识之爽言,非帝者之宏议。

孙盛这就代表了我国历史上悠久传承的嘴炮党传统,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就只有嘴炮了。

当然,曹丕的诏书是曹丕的,到了曹叡,破坏了也就破坏了。

《三国志后妃列传》: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初,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为昭烈将军。

这里先不谈什么法治人治问题,就只说曹丕曹叡的问题。

从上面大家是否可以看出,曹丕并不是完全放心曹叡的,是留着一手防曹叡的。

再回头看我在三国杂谈十三中引用的这段:魏略曰: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至少卞太后直到这个时候,都还是对曹叡持支持态度的。而曹魏宗室很多人就是另外的态度了。

再回到我上篇文章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是青龙三年?

卞太后太和四年就五月就挂了啊。

你要是脑子中没有这些个问题,那就没有这个概念,那就不能把无数事情联系到一起来。所以我在群里经常说康德说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总是先定论,然后再论证。恰如牛顿,恰如爱因斯坦。而不是反过来先实践再定论。

魏明帝青龙三年还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三国志后妃列传》:(甄)像还,迁散骑常侍。青龙二年春,追谥后兄俨曰安城乡穆侯。夏,吴贼寇扬州,以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诸将东征,还,复为射声校尉。三年薨,追赠卫将军,改封魏昌县,谥曰贞侯;子畅嗣。

青龙三年,射声校尉甄像死了。

《三国志后妃列传》:青龙三年春,(郭)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

《三国志明帝本纪》:三年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己亥,复置朔方郡。京都大疫。丁巳,皇太后崩。乙亥,陨石于寿光县。三月庚寅,葬文德郭后,营陵于首阳陵涧西,如终制。

青龙三年,文德郭皇后死了,而且是死在许昌,不是在洛阳(这个细节以后再说)。

如果说这两位死,无数人都没留意这个时间点的话,再往下看。

《三国志任城王列传》: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三国志文武诸王列传》:景初元年,(曹)琮坐於中尚方作禁物,削户三百,贬爵为都乡侯。三年,复为己氏公。正始七年,转封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户。(这位是曹据过继给曹冲的儿子,继承了曹冲的爵位)。

景初元年,(曹)据坐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曹琮曹据景初元年才搞事,而任城王曹楷青龙三年就搞事了。郭太后的死和这些有没有关系呢?她又是怎么死的呢?

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魏略》这段话该怎么理解呢?

还得仔细分析。

曹叡亲妈甄后死于黄初二年,而后妈郭后死于青龙三年,这已经过去十四年了。就算卞太后在世,曹叡屁都不敢说,那距离卞太后之死,也足足有五年了(四年多不到五年)。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逼死郭后?他难道不清楚甄后之死到底是个什么内情?

再看让人疑惑的曹叡的毛皇后之死。

景初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元后曰“宜延皇后”,帝弗许。乃禁左右,使不得宣。后知之,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赐后死,然犹加谥,葬愍陵。

为什么因为这个屁事就赐死毛皇后呢?

泄密又不是毛皇后泄的密不是?

曹叡到底害怕什么?

为什么左右将他和郭妃欢娱告诉毛皇后都会让他这般大开杀戒呢?

回到《三国志三少帝本纪》: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青龙三年,立为齐王。

第一,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第二,青龙三年,立为齐王。

把这两个和前面所有的东西结合起来看一下,大家是不是有所领悟了?

问题出在曹芳身上!

魏略曰: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辟邪驰去。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诏,斯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劳问讫,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宣王颈。

魏氏春秋曰:时太子芳年八岁,秦王九岁,在于御侧。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魏明帝太和五年,曹芳被他妈怀上了。

而就在这一年,曹叡让诸王朝京师!

他和曹魏诸王毫无感情,甚至很多处于敌对状态。

所有的问题,都在曹芳身上,哪怕此时他还没出生。

曹叡忍死指着曹芳对大宣王说:太尉看仔细了,这个是齐王曹芳!可千万别搞错了。

为什么大一岁的秦王曹询不是齐王呢?齐国可是曹叡以前齐公时的封国啊!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中国的部分神话小说
下一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