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三国志注》特征的评价是“嗜奇爱博”。本文以“嗜奇”这一特征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裴《注》“嗜奇”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这一特征的深层因素。同时,还探究了裴《注》之“嗜奇”对《三国演义》的影响,指出《三国演义》以奇为美的艺术风格是对裴《注》“嗜奇”特征的直接承继与发展,并呼吁学界应从这一方面摆正裴《注》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被漠视的地位。随着裴松之《三国志注》成书以来,不同时期的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其“嗜奇”的一面,并进行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笔者无意在其“是褒,还是贬”上寻求破解,而是力求客观再现裴《注》这一特征,指出裴《注》“嗜奇”的表现远要大于《提要》所说的十几则志怪料处,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特征,笔者将其进行了分类。裴《注》为何如此“嗜奇”呢?这一直是学者们在探究的课题,也纷纷从社会文化层面对其进行了诠释。不过,笔者认为仅从这一层面来解释是难以服众的,而是有必要结合裴松之主观意识来探究,方能算完整。一提及《三国演义》与裴《注》的关系,往往只关注到裴《注》是《三国演义》的重要写作素材来源,但笔者认为,裴《注》对它的影响远不只这一方面,并指出《三国演义》以奇为美的艺术风格就是对裴《注》“嗜奇”的直接承继与发展。 (共52页)
《三国志》裴注“嗜奇”特征研究
《三国志》裴注“嗜奇”特征研究《三国志》裴注“嗜奇”特征研究,裴松之,三国志注,嗜奇,三国演义,以奇为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