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文典籍文献

中文典籍文献

中文典籍文献中国古代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祖先对社会和自然精心思考的精髓,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历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扫六合

中国古代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祖先对社会和自然精心思考的精髓,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历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扫六合,焚书坑儒;汉武中兴,广求遗籍,以及几次大规模的销毁,令不少古籍失传。清朝乾隆时期,全国大修四库全书,然而进献的图书中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文献被禁毁。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古籍大约有8-10万种。另据全国近3000个档案馆的统计,有历史档案近3000万卷。本站将逐步整理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清末的所有中国古代典籍文献。

经部

十三经: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十三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左传》 《公羊传》 《穀梁传》 《周礼》 《仪礼》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尚书正义》 《礼记正义》 《周易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周礼注疏》《仪礼注疏》 《论语注疏》 《孝经注疏》 《尔雅注疏》 《孟子注疏》

史部

1.正史: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2.编年史:即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录所发生的事件: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

3.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4.政书:十通,是指十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5.传记:为分类专书有以朝代为主的传记、地区性传记、个人传记等:

《烈女传》《高僧传》《唐才子传》《宋名臣言行录》《汝南先贤传》《华佗别传》《孙子年谱》

子部

子部书,由以先秦各派学说为主体的“九流十家”组成。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清光绪年间湖北崇文书局刊行的《百子全书》,收书101种。

《论语正义》《孟子正义》《荀子集解》《老子注》《老子本义》《庄子集解》《庄子集释》《列子注》《墨子闲诂》《晏子春秋校注》《管子校正》《商君书》《慎子》《韩非子集解》《孙子十家注》《吴子》《尹文子》《吕氏春秋》《新语》《淮南子》《盐铁论》《扬子法言》《论衡》《潜夫论》《申鉴》《抱朴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集部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楚辞:《楚辞》

别集类:《苏轼集》《野处集》《柏斋集》《曹操诗集》《柳宗元集》《曹子建集》《谢朓全集》《欧阳修集》《陶渊明集》《金氏文集》《华亭百詠》《李义山诗集》《友石山人遗稿》《薛涛、李冶诗集》

总集类:《文选》《新论》《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隋诗》《先秦诗》《北魏诗》《北齐诗》《北周诗》《全唐诗》《全宋诗》《元诗集》《明诗词》《清诗汇》《古诗库》《千家诗》《古诗源》《婉约词》《全宋词》《金元词》《箧中集》《全秦文》《全汉文》《全晋文》《全梁文》《全齐文》《全陈文》《全宋文》《全唐文》《先唐文》《全隋文》《乐府诗集》《个人诗集》《古文观止》《六朝文絜》《全后汉文》《玉台新咏》《绝妙好词》《古典诗词》《昭明文选》《全后周文》《全北齐文》《全后魏文》《全三国文》《唐文续拾》《唐文拾遗》《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元曲三百首》《十八家诗抄》《全上古三代文》

诗文评类:《本事诗》《对床夜语》《诗话总龟》《文章精义》《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文章缘起》《艺苑卮言》《升庵诗话》《作义要訣》《人间词话》《诗人玉屑》《唐宋词简释》《师友诗传录》《历代诗话选》《苕溪渔隐丛话》《临汉隐居诗话》《白石道人诗说》

词曲类:《词格律》《梦窗稿》《曲律》《顾曲杂言》《乐府指迷》《碧鸡漫志》《白香词谱》《中华新韵》《钦定词谱》《诗律浅说》《平水韵部》《词韵简编》《词牌录目录》《苏轼词全集》《李煜词全集》《李清照词全集》《词林正韵简编》《曲海总目提要》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著、述、编、译四类:

著: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

述: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

编:又称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其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译: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编撰四库全书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

上一篇: 南朝时,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注《三国志》。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
下一篇: 《晋书》为什么要为十六国的君主发明新的纪传名——“载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