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大约只有田中芳树本人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我只能尽量拿资料给题主做一些参考,同意与否,题主随意哈。
个人认为亚尔斯兰的写作思路和水浒有关系,但关系并不是太大。请看《亚尔斯兰战记》第一卷的后记:
=======================
十二世纪时英国有一本书叫《不列颠列王记》,听说作者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它早在沙·汤玛斯·马洛利的《亚瑟王之死》之前就写成了,描写的是有名的亚瑟王和圆桌武士们的事迹。
根据那本书的说法,亚瑟王在统一不列颠全岛之后,以全欧洲的支配权为赌注,和暴虐的罗马皇帝对决,结果他连战连胜,最后终于使罗马陷落,打倒皇帝,以全欧洲的王者自居,自己戴上了罗马皇帝的王冠。可是,后来他的庶子默得列得造反,他只好回到英国本土,在一场生死斗后被刺身亡──故事就是这样。
当然这是和历史事实相反的故事,然而作者蒙默斯却理直气壮地以历史书之名加以发表。他为了完成这部架空的“历史书”可能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和心力。
笔者很喜欢这个故事。我喜欢虚构的故事,也喜欢投注热情在创作无益的虚构故事的人。不过笔者却不喜欢与政治目的有所纠缠,为对权力者献媚而捏造的故事。
就因为笔者喜欢虚构的故事,所以笔者想成为一个故事作家。前文所提到的《不列颠列王记》中融和了《三剑客》、《铁面人》、《南总里见八犬传》及《水浒后传》等的要素之后,是不是能做成一道味道鲜美的汤,这就要先衡量自己力量的多寡了。由于笔者已写过以未来的宇宙为舞台的历史故事,所以,这次就以过去的地球或异世界为舞台,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或许这样会比较简单一些。
总而言之,笔者虽然没有伟大的先人蒙默斯那么澎湃的热情,但是却想试著做出自己的汤头,于是便开始著手作业了。从唐朝的长安、鄂图曼帝国、伊儿汗国到拜占庭帝国,经过一转再转,甚至三转之后,舞台便决定设在中世纪的波斯了。当然不是真正的中世纪波斯,只是和其很相似的异世界的一个国家。所谓“帕尔斯”是中世纪波斯王朝的勃兴地法尔斯的当地称呼法。
人名和地名都是从征服伊斯兰以前的波斯之历史和传说中撷取出来的。严格说来,古代波斯和中世纪波斯在人名的感觉上是有些不一样的,但是,就请读者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过去吧!
之所以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书中出现很多波斯风格的名词,而且都适当地加以使用,所以,或许会引起一些很认真地研究波斯历史和文学的人们的反感。笔者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比例,所以才决定以异世界的国家为舞台,关于这一点还望各位见谅。因为这是一本虚构的故事,所以就请手下留情吧!
另一方面,侵略帕尔斯的敌国军是根据十字军和征服美洲大陆的西班牙军的形象拟创出来的,所以他们看来穷凶极恶的行为只是在故事目前的阶段才有的。如果读者看过阿敏马尔法所写的《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的话,应该就很了解十字军在神的名义下做了多少倒行逆施的行为。因为《罗宾汉传说》和《劫后英雄传》而广受日本人欢迎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在攻下阿卡城掳获二千七百个俘虏的时候,向阿拉伯要求二十万枚的金币做赎金,在被拒之后,把所有的俘虏都杀了。另一方面,阿拉伯的首将撤拉丁在占领耶路撒冷的时候,却允许所有的俘虏带著自己的财产安全地离开。要说这两个人都是好敌手的话,至少对撒拉丁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姑且先不说这个世界的事,在帕尔斯所存在的世界中,当然也有其他几个国家,而在第一卷中就面临国家被夺、王都被焚、父母被抓的亚尔斯兰将来或许要走遍这些国家。但是,在这之前,身为统治者和战士而尚未成熟的他需要有大幅度的成长才行。至少他要能完全掌握现在所拥有的四个半部下。如若不然,书名提为《亚尔斯兰战记》就没什么意义了。
对部下们来说,目前亚尔斯兰只不过是个负担。他必须要快速成长,安全通过心怀不轨的作者所设下的危险、战乱、阴谋、灾难、死亡等等的陷阱。而读者们若能为尚不足以承接大任的主角和跟随在他四周的人们加油的话,那将会让料理汤头的厨师信心大增。
=========================
以上,可以看出田中主要参考的是亚瑟王传奇,水浒是次要的了。
嘛,其实我觉得题主的问题,拿上面的田中写的后记就足够回答了,但是题主在问题描述里多说了一些,也提到了银英和三国,那我就也多答一些。
实际上,从田中的访问来看,目前能确定的银英受三国和史记影响的部分,只有双视角描写这一项而已。
——这本小说是从帝国和同盟两个视角描写的,这个主意是从哪儿来的呢?
田中:我小时候就喜欢看历史书籍,好像没有什么书是从单一视角来讲的。特别是受《三国演义》、《史记》的影响,其中对于敌对双方“英雄惜英雄”的描写,让我觉得这是令作品有趣的关键。虽然彼此的立场不同,却能看到对方的过人之处,就像特洛伊战争中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如果是地球人和完全无法理解的宇宙人战争的话,就不会有这种“英雄惜英雄”的因素了,怎么写也不会觉得有趣。有各自立场的两个阵营,再加上双方都无法控制的第三势力,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诞生了从帝国和同盟两个视角来描写的主意。
这可能也是常常有人以为银英就是太空版的三国的根源。但只要仔细读读这段话就会发现,田中只是在被问到“从两个视角描写的主意是从何而来”的时候,才提到了三国和史记,而且也不仅限于此,他还举了《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作为例子来说明。
至于银英传的其它方面的设计,比如故事情节、价值观之类的,恐怕跟三国没有多大关系。
有关银英传的访谈里,田中真正提到对《三国演义》的看法的其实就《落日篇》访问这么一处:
德间:此前,《银英传》经常被拿来与《三国演义》作比较,与《三国演义》并称的是《水浒传》。田中先生更喜欢哪一个呢?
田中:这里没有哪一个的问题。若从指挥官的类型分得仔细这一点来说,的确是《三国演义》比较好,而《水浒传》中虽然也描写了无数类型的人,但其中也有一些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做指挥官的人。从这一点来看,在真正的人物描写方面,还是《水浒传》更宽厚,但是对那些只把中国古典小说当作处世术和组织手册来读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德间:正因为即使作为组织的手册也可以来读,所以还是《三国演义》更含有一些说教味道吧。
田中:不,《三国演义》原本也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三国演义》有些说教味道。还没有其他的作品如此热衷于儒教理论呢。所以,以此为基准思考中国的古典小说就大错特错了。(笑)把《三国演义》从评书世界变为故事传说的,最初是《三国志平话》,那时的张飞才活跃哪。诸葛孔明的影子还小得很。仅仅是人物中的一个而已,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人物,是罗贯中把孔明彻底抬起来的。所以,张飞的戏比《三国志平话》减了很多。
德间:是吗?
田中:减了。所以《三国演义》是彻底遵循儒教伦理、男性原理、公德理论的作品,完全是把诸葛孔明神化的书。
德间:是吗,如果把孔明抬起来,那么张飞自然就跌下来了,这是必然的。(笑)如果把奥贝斯坦抬起来的话,那毕典菲尔特就要跌下去了吧。
田中:奥贝斯坦是孔明吗?(笑)
德间:可是在日本,《三国演义》已经被作为“企业经营的教科书”来读了,正如“要学习司马辽太郎的作品”的口号一样。
田中:作为一个读者,我有时也在想,司马先生自己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可是,我也有这种情况啊。我现在还记得,《银英传》的第三卷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广告词竟写成“实业家必读的战争长篇小说”,我还想,“这也差得太离谱了吧。”(笑)
田中和德间这番对话,完全是在讨论《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中张飞的戏份被削、诸葛亮被抬起来之类的,字里行间明显有对“儒教理论”的不认同。而德间书店这方话赶话把奥贝斯坦和孔明、毕典菲尔特和张飞相提并论,田中也不置可否,使用了疑问的语气,还笑了笑,很明显他没有这么想过。其实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塑造,他也未必有多认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罗贯中所谓的抬孔明,抬得不是很对路,孔明本来就是很出色的人,抬得路子太野反而不好。我看的《田中芳树作品集》里收录了他写的《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他把中国古代的将军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了一下,提出了一百位他觉得有成绩的人。司马懿排第三十四位。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如果这个资料可靠的话,那么田中芳树就不仅仅是看过《三国志平话》,还看过比较古早版本的《三国演义》,他提到的这个故事情节并不存在于现在通行版的毛伦毛宗岗父子改编的《三国演义》中,倒是比较早的被认为更接近罗贯中原著的嘉靖壬午本里有。
天知道他是怎么读到这种版本的,即使在国内,不是深入研究三国的人,都不太可能读过这么多种三国作品。可是读归读,他恐怕不太认同书里的价值观。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彻头彻尾的拥刘贬曹提倡忠君思想的作品,可是田中在银英里,直接就让卡介伦批评同盟那些同情高登巴姆王朝幼帝的人:童话故事里,王子公主一定都是好人,而大臣一定都是坏蛋,这种观念拿来套在现实的政治里,根本就行不通。
当看到一个王子出逃的广告,杨威利也以为是帝国旧贵族在搞宣传。田中芳树自己对亚尔斯兰的设定,据他所说就是想反传统:大家都是写王子重归王位,如果原本其实并不是王子呢?
不过,当然,田中的反传统并不是说一味厌恶出身好的人,只是说,他认可人物的标准是自己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并且给大家带来好的生活,忠君则远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的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他比较欣赏花木兰这种替父从军的勇敢的姑娘,认可的贵族也是像李世民那样敢于反抗暴君统治的,在《风翔万里》里可以看得很清楚。
少年叫李世民,是唐国公李渊的次子。他阅读诏书,脸上英气焕发。
这是《风翔万里》中田中写李世民的句子。而银英外传里,他写到旧贵族菲尔格纳男爵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两者之间并未迸出火花。因为在此之前,一团贵妇人过来指唤,菲尔格尔男爵就走过去了。
在其身后似乎还飘着一些瘴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在作品里是偶尔出现的角色,待遇就差这么多。
田中芳树真是一个耿直的作者。
当然你可以说罗贯中写《隋唐两朝志传》的时候对李世民也是当正面典型去写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男主角,不过,这里面价值取向还是不同的。罗贯中当然不会迂腐和三观不正到认可隋炀帝的地步,但他的重点是写一个仁君,而不是像田中那样侧重于写一个少年英雄的“壮丽的军旅生涯”。
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田中的价值观真的比较亲欧美,他认可王者的勇敢精神,也认可民主的自由精神,所以在银英里写了莱因哈特和杨威利。在被问及莱因哈特的原型的时候,他说是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和卡尔十二世,没有一个中国人。不过在结局上,拿皇的帝国没能从他手上延续,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也在其驾崩之后分裂,他们对后世当然都影响深远,军事的文化的等等,不过政权是真的不在了,卡尔十二世的国家也在之后由盛转衰,而银英里的新帝国,按书里交代是被希尔德“孕育”起来了的。所以虽然有原型,但小说就是新的创作。所以对亚尔斯兰战纪,我觉得也不用说是烂尾什么的,就像看历史,要平常心。说白了,看多了你就习惯了。
田中芳树看的作品非常多,他给我感觉就是有足够的平常心。他看的文学和历史作品绝对不只有中国的,外国的他也一样读。而且他看过的中国的文学作品不只有三国水浒,他读过的中国史书也不只有《史记》。以我个人对隋唐史和南北朝历史的了解,我反正怀疑他是读了不少中国史书原文的,见解比现在很多所谓砖家靠谱多了。至于他喜欢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田中:朋友你应该能体会吧,对于爱读书的小孩来说,童年玩伴这种东西并非存在于现实之中而是活在书本里啊,虽然我小时后身边也不乏同龄的小朋友,也经常与他们结伴玩耍,但只要一关联到书本的话题,就立刻没了共同语言。
赤城:所谓『相比邻居的太郎君,我和柏林的爱米尔较要好』吗?
田中:爱米尔或者汤姆·索亚,大概也离不开这几个人名呢。正是这种读书体验的积累,才造成了日后去参加《幻影城》新人赏的动机吧——想要写没有日本人出场的小说。后来当我终于了解到宫崎骏大爷动画的伟大之处,拜见了那部《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并有幸在第一时间欣赏了《天空之城》后,就更坚定了我的看法,“这才是王道啊!”
田中说他觉得宫崎骏大爷才是王道,他要写没有日本人出场的小说。而宫崎骏大爷的吉卜力的书单长这样:
我国的作品上榜的只有《聊斋志异》和《西游记》,其余大部分也都是欧美文学,日本本土的都少。
所以,想了解田中,请入坑吉卜力和欧美文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