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战国策》阅读笔记-导言

《战国策》阅读笔记-导言

《战国策》阅读笔记-导言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六国,横跨232年。在这个时期,旧时代的血缘贵族逐渐没落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

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六国,横跨232年。

战国策写的是什么内容_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战国策

在这个时期,旧时代的血缘贵族逐渐没落,“士”作为一个新的阶层逐渐兴起,开始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各国为了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始招揽人才、变法图强,众多惊才艳艳的“士”,依托自己的才能和学识,纷纷游走各国之间,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得到国君赏识,进而朝为布衣,暮为卿相。

正是这种社会环境,才塑造了一个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孟轲善辩,养浩然之气;庄周巧用寓言,齐物逍遥于世;墨翟兼爱非攻,止楚攻宋;纵横之士有张仪、苏秦,义勇之士有荆轲、聂政;高节之士有颜斶、鲁仲连等等。

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他们审时度势,提出奇策异谋,巧妙运用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将这些人的故事串联成册,在众多智士之间流传,它们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几种不同的名称。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秘府中众多版本的内容,但其编排体例不一,文字也错乱难读。他按照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为三十三篇,形成了《战国策》。(“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

“策”是策谋的意思,也有人理解为“书策”(写字用的竹简)的“策”,不过,刘向的本意更是倾向于这是战国时游士向任用他们的国家提出的策谋,才定名为《战国策》。(“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秦国奉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秦始皇焚书,六国的典籍更是焚书的重点,《战国策》便成了研究那段时间难得的历史文献材料。

书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早期作品,文采较逊,但内容大致符合历史事实,另一类则是摹拟之作,则是为了喻示自己所要阐述的道理,不能当作史实看待。

《战国策》中的故事本就不是为了记史,为了突出故事中人物以及他所用的策谋,或者将自己代入史实中,来想办法解决当时问题,所以会有不少信口开河、与考证偏差的内容。

刘向所整理的内容并非全部,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和《战国策》类似,整理者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帛书共27章,有11章被收入《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是佚书。

战国策_战国策写的是什么内容_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由于多次传抄和翻刻,很容易产生文字错讹,内容散佚,因此历代对古籍进行校订和重新注释。

《战国策》成书后,东汉学者高诱曾为它作注,和原书一起流行,但在流传中逐渐有所散佚,到北宋时原书已缺了十一篇,由著名文学家曾巩细心访求,才重新补足了三十三篇(卷)之数。

南宋时,姚宏搜罗了十几种本子,在曾巩本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加续注,流传至今,号称善本。此本通称为“姚本”。

和姚宏同时,鲍彪也注释此书,各国按王的顺序分章,暗寓为《战国策》重新编年之意。他的工作有不少缺憾,元代吴师道又为他作补正,和鲍注一起流传。此本通称为“鲍本”,其实包含吴师道的校注在内。

清黄丕烈喜藏书,精校勘,在得到一批宋代典籍之后,选了十九种刊成《士礼居丛书》,其中也就包括姚氏本《战国策》。

到了现在,得益于技术的变革,版本变得多样,不仅有白话文通俗版本,也有专业的古籍原本注释。

战国策_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战国策写的是什么内容

《战国策》本身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史学上对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文学上所展现的内容也深受历代文学家的喜爱,人物的纵横谋略让人从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是难得的材料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之所以想要去读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中讲述的故事内容,毕竟,听故事,是人类从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天性。

上一篇: 世说新语·任诞
下一篇: 保加尔人为亚洲的游牧民族,有观点认为其为中国史籍中的步落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