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用历史的智慧启迪今天

用历史的智慧启迪今天

用历史的智慧启迪今天用历史的智慧启迪今天央视国际 2007年05月25日 16:10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丁增义刚刚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播完的82集电视剧《贞观长歌》

历史的智慧启迪今天

央视国际 2007年05月25日 16:10 来源:

解放军报记者丁增义

刚刚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播完的82集电视剧《贞观长歌》,以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题材,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君臣平息边患、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盛世的历史伟业,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大融合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这部创下了国内原创剧本集数纪录的大型历史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凑巧的是,该剧的编剧周志方是记者的大学校友,2000年3月我们还同乘一艘船去南沙采访过守礁官兵。最近,记者与他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疯狂写作的“非专业编剧”

1970年出生于湖南益阳的周志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后携笔从戎,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去年,他又退役从事专业写作工作。

周志方说,接手电视剧《贞观长歌》的创作纯属偶然。2003年底,一位正在物色编剧的影视投资人提出请他试着写写剧本,主要是反映李世民当政的“贞观之治”的。周志方自幼就对文学和历史很感兴趣,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几集,投资人和几位业内人士决定让周志方继续写下去,这就是后来的《贞观长歌》。

回忆起最初接下这个创作任务时的情景,周志方告诉记者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是要写一部82集的电视剧。“我做了10多年的记者和编辑工作,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读者会喜欢,但这是我第一次写电视剧本,而且没有专门学过电视剧编剧业务,连一集电视剧要多少字都不知道,我写了约40集,结果后来导演吴子牛却拍成了82集。”周志方笑着告诉记者。

2004年初,周志方开始正式写剧本了。之前,他翻看了众多隋唐历史典籍,读了很多初唐时期的史料,如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李卫公问对》等,读得非常认真。周志方坦言自己毕竟不是学历史学专业的,所以在开始创作之前,更应该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段历史背景。

在一年多时间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周志方进入了一种“疯狂写作”状态,基本上就是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再看四五个小时的资料,其他时间都在写剧本。周志方感慨地告诉记者,这次写作经历很痛苦,可以说是磨难。创作过程的后半段,他住进一家招待所,关掉了手机,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写了改、改了再改,当时电脑的垃圾箱里,填满了一集又一集弃用删掉的剧本素材。剧本的第二稿写到大约一半时,周志方的体能消耗到了极限。他对制片人说:“我撑不下去了,您换人吧。”那天下着大雪,制片人半夜跑到招待所,鼓励周志方坚持写下去。2005年初,剧本终于写完了。写完最后一个字的那天夜里,天又下起了大雪。面对着窗外漫天雪花,周志方站了很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最终的剧本成稿约140万字,但如果加上废弃的内容,前后至少写了300万字。

面对电视剧热播后观众的好评,周志方非常谦虚:“郭德纲说自己是非著名演员,套用这句话来说,我就是一个不及格的非专业编剧,所幸有很多专家在帮助我。”

追寻和感悟“唐人精神”

周志方告诉记者,创作电视剧《贞观长歌》是他第一次走进影视创作领域,面对着数不清的史书,他在很长时间里陷入写作困境。在不断地读史书过程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创作的方向,那就是“唐人精神”。他在《贞观长歌》里最想表达的就是“唐人精神”。在周志方看来,“唐人精神”最突出的一面,体现在它的一种近乎执着的进取心。特别是在初唐,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始终在牵引着整个民族前进,而追求进步、拒绝沉沦,恰恰是一个伟大民族核心价值观中最珍贵的部分。无论唐人的雍容、唐人的大气、唐人的浪漫、唐人的不羁,都只不过是“唐人精神”之树上的枝叶,“进取心”才是这株大树粗壮的躯干。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民族的精英身上,正是因为有贞观年间这么一群充满进取心的治国英才,整个民族才能在短时间内走出隋末战乱带来的不尽灾难和外力压迫欺凌的巨大屈辱,实现了一次震撼东方的伟大崛起,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万国来朝的强盛国家。

周志方认为,这种“唐人精神”深烙着一种高贵的气质,光芒四射,它所铸就的一段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到今天还在令世界仰视,让唐朝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会有别于任何一个强盛王朝。

周志方承认,自己在剧本中努力追寻和表现的“唐人精神”,跟自己心中的“英雄情结”大有关系,而这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更多地缘于自己多年的军旅生涯、对军人和军队的深厚感情。1991年,周志方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工作,不久就到南海舰队某陆战旅当兵锻炼。他与四五十位战士挤在一间大宿舍里,一起训练了半年多,和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也使周志方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团队的意义。而这也成为《贞观长歌》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他说:“其实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之间,就像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战友。”

周志方常常想起1998年抗洪救灾中的战友们。作为新华社记者,他和同事当时就在长江大堤抗洪一线进行报道,“那些年轻的战友们,一直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着。那些悲壮的画面至今还让我深深地感动,使我相信,几千年来,一直有一种伟大的东西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延续,生生不息。”

坚守“大事不虚”的创作原则

周志方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和辉煌,《贞观长歌》首先是一曲激昂的赞歌,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礼赞。作为一部历史剧,《贞观长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大事不虚”的历史剧创作指导原则下,更重视对剧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层面历史真实感的深入挖掘。“这个剧本围绕平定天下、抚民以静、偃武修文、富国强民、选接班人等重要事件,展示了贞观年间广阔的历史画卷,其中融入了贞观路线的内核:树立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创建了一套高效的政府机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清明的政治风气;执行了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等等,这些对今天我们执政、治军、发展经济和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仍有诸多借鉴意义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成熟。”

在周志方看来,历史剧自然不等于历史教科书,但优秀的历史正剧也具有传播正确历史观念、历史知识,起到知古鉴今、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启迪的功能。《贞观长歌》一剧试图通过梳理23年的“贞观之治”,来总结历史经验,揭示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冲突,甚至残酷的战争,但其最终的归宿是走向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一个国家要强大、要进步、要安定,在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于决策者高瞻远瞩,制定高明的战略,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举贤任能,整顿吏治;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时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去面对和化解矛盾,超越障碍,以赢得和谐和新生。“概括说来,《贞观长歌》希望按现代意识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解读,从而使全剧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真正启迪人们的心智。”

上一篇: 揭秘”雅达利大崩溃“
下一篇: 后羿射日:神话传说与历史真相的碰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