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洪武二年八月癸亥朔(9月2日,农历八月初一),鄂国公常遇春柩车至龙江,上亲致奠为文以祭之曰:“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未知所止,朕奋起临濠,驻师和阳。乙未之春,尔来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东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来,马汗未干、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围金斗,遂与伪汉鏖战鄱阳、九江之上,射死伪主陈友谅,攻围武昌,降其子理,湖湘悉平。南取赣城,抚南雄、南安,北定襄阳,旋师淮东,自泰至徐,尽有其地。东平浙右,破姑苏缚吴王张士诚以归。长淮东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尔副大将军北征中原,首下齐鲁,继取河洛,定幽赵晋冀,长驱入关,抚定秦陇,战胜攻取,莫当其锋。近因北平有警,乃与偏将军又复北向,转战永平、大宁,至于开平,悉皆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惟古名将未有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将定功行赏,共享太平,少副报功之意,何意其未遂遽而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见语无由,哀痛切心,与谁言哉?将军在时,朕实所依,将军既往,将谁与谋?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灵车之至,朕亲临奠,思尔之情,言岂能尽?”祭毕,恸哭而还,命择地于钟山草堂之原,营墓建祠。
甲子(9月3日,农历八月初二),故元总制贺宗哲以兵攻凤翔。
高丽国王王颛遣其礼部尚书洪尚载等奉表贺即位、请封爵,且贡方物,中宫及皇太子皆有献。赐尚载以下罗绮有差。
乙丑(9月4日,农历八月初三),骠骑卫从征降将宁文明潜遣人以军机事报贺宗哲,为逻骑所获,并文明斩之。
大将军徐达调顺德守御平章韩政以兵赴庆阳,以温汉臣署原州同知。汉臣,前原州归附官也。既而,判官刘伯温(并非刘基)闻知,自宁夏来归,达命伯温亦还判原州,寻遣指挥刘广、铁甲冯等守之。
明升使还,上赐玺书答之曰:“朕历观古之有蜀者,如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辈,皆能乘机进取,而善守之道未闻。今足下监此,必图所以善守可也。朕连年出师,所向克捷,皆诸将用命,故能成功。远劳致礼,益见厚意,因使者还,姑以此复。”
丙寅(9月5日,农历八月初四),庆阳小元帅降。
初,小元帅与张良臣共守庆阳,及王师攻围日急,小元帅欲降,为良臣所囚。至是,城中降者夜劫小元帅出,诣大将军营。达受之,令军中“无虐降者”。
元兵攻大同,平章李文忠等帅师击败之,擒其将脱列伯。时庆阳未下,上诏李文忠自北平往,合师攻之。师至太原间,大同受敌,文忠顾谓丞相赵庸等曰:“吾与若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有利于国者,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若候进止,岂不失机?”众皆诺。遂由代出雁门,至马邑,敌游骑数千奄至,猝遇我师,与战,败之,擒其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
时天雨雪,文忠疑有伏,乃身引数骑入山察视之:前军已驻营,去敌五十里。文忠至,遽命徙五里,营于馒头。其地阻水,先遣人由间道达大同城中,使知之。
元将脱列伯悉锐来攻,文忠令将士秣马蓐(ru吃饱)食,闭营不出,先以两营诱敌。自寅至辰,前营报数至,文忠不为动。顷之,度其饥疲,乃分军为左、右翼,身当前锋,奋击,大败之,生擒脱列伯,降其众万余,获马匹、辎重甚众。
缚脱列伯诣军门,文忠命解其缚,与之共食。遂进兵东胜州,至莽哥仓而还。
先是,元主北走,屯盖里泊,命脱列伯、孔兴以重兵攻大同,欲图恢复。至是,脱列伯被擒,孔兴走绥德,其部将复斩之来降。元主知事不济,无复南向矣。
丁卯(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大将军徐达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以兵驻灵台。
李茂所领骑兵千人叛归贺宗哲,茂脱身,独还大将军营。
戊辰(9月7日,农历八月初六),祭大社大稷。
己巳(9月8日,农历八月初七),上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谕之曰:“朕观《周礼》所记未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tiao祖庙)数事,今朕亦不过以备使令,非别有委任。可斟酌其宜,毋令过多。”
又顾谓侍臣曰:“此辈自古以来,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见,若用以为耳目,即耳目蔽矣,以为腹心,即腹心病矣!驭之之道,但常戒敕,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检束则自不敢为非也。”
乃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
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局设正一人、副二人。
置御马、御用二司,司设正一人、副二人。
内府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内仓监设令一人、丞二人。
及置东宫典历、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乘。
兵六局,局设局郎一人、丞一人。
又置门官: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奉天门、左右顺门、左右红门、皇宫门、坤宁门、宫左门、宫右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
东宫门官、春和门、东宫后门、宫左门、宫右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
贺宗哲遁去。
先是,宗哲攻凤翔,指挥金兴旺、知府周焕等婴城拒守,矢石并下,敌众不敢近,乃以荆为龟笆,五人负之,连络至城西北,攻凤凰寨。城上投藁焚之,敌辄以铁钩攫(抓取)藁而去。复坠石压之,而敌攻不已,兴旺与焕等谋曰:“彼之急攻,谓我援兵不至,必不能出战也。若出其不意出师捣之,可以折其冲。”于是,分兵出西、北二门奋击之。复自城上缒兵下搏战,敌稍却,有顷,卷营而去。众欲追之,百户王辂曰:“彼未败而退,必伏兵诱我也。”遂敛众,遣骑往侦之,至五里,彼伏果发。既而,敌众复还,攻城益急,众见敌势盛,欲从北门鼓行趋长安,兴旺与辂叱之曰:“死生当与城俱,以报国家!岂可去也?”众乃止。
(王)辂先承上命往临洮收集李思齐降卒还京师,遇乱因以其众入城,与兴旺并力备御。旺以辂所将皆新附之众,虑其生变,乃绐(dai哄骗)众曰:“王百户兵新至,宜有以犒之。”遂括(捆束)城中牛畜,复以布囊盛草,若将饷辂士马然。辂众以为然,并守益力。
宗哲攻城凡十五日,或隧地或突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城中随方备御,敌不得入。至是,闻庆阳已下,乃引去。
事闻,上遣使劳兴旺等,赐白金(每)人百两。
右副将军冯宗异,自驿马关遣人送贺宗哲麾下降将崔知院等二十七人、马二十四匹至大将军营。
以商暠为广西行省参政,周添祥为广东行省参政,韩原为福建行省参政,梁子忠为尚宝司卿,陈子琳为刑部侍郎。
甲申(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二),上以每岁祀天地、社稷、岳镇、海渎、灵星诸神皆设坛,祭有定期,然祭之日或为风雨所飘,顿而升降,出入之际,奔走百执事之人冠服沾湿,非惟不便于行事,又因以亵神,因谕礼官“考求前代有于坛为殿屋、蔽风雨、便于行事者”。至是,礼部尚书崔亮奏:“考宋祥符九年议,南郊坛祀昊天上帝,或值雨雪,则就太尉斋厅望祭。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当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圆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为望祭之所,遇风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
亮又奏:“灵星、寿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诸神,即《周礼》幽荣之祭也。汉尝立灵星祠以祀之,然星之祭所以坛而不屋者,将以通天地风雨霜露之气也。屋而祭之,似争(违抗)于《礼》,故唐宋不用。然诸坛既为殿屋,则灵星诸祠亦为殿,望祀为便。”
上曰:“风雨星辰之神,其气流通,其神无所不在。且祭坛有屋,所以栖(歇息)神灵风雨,便于行事,何不可也?灵星诸神,其准汉制,于城南为坛屋以祭。”
亮又奏:“太常议,寿星于圣寿日致祭,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示与民同受其福也。八月望日则祀灵星,皆遣官行礼以为常制。” 从之。
丁亥(9月26日,农历八月廿五),礼部奏:“按《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pao葫芦),丸(泥制)器尚质故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丸簋。今祭祀用磁(通“瓷”),已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之簠簋登豆制异。今拟凡祭器皆用磁,其式皆仿古之簠簋豆登,惟笾以竹。”诏从之。
赐国子生冬衣。
大将军徐达师次驿马关。
戊子,监察御史睢稼言:“《周官》有悬法象魏之文,《礼经》载乡饮读法之说,皆导民之礼法,而远刑辟也。今新《律》颁布天下,乡井细民犹有不通其说者,宜仿古人月吉读法之典,命府州县长吏,凡遇月朔,会乡之老少,令儒生读《律》,解析其义,使之通晓,则人皆知畏法而犯者寡矣。”
上曰:“感人以法,不若感人以心,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也。故羞恶之心生,则非僻之私格;外防之法密,则苟免之行兴。卿言读《律》,固可禁民为非,若谓使民无犯,要当深求其本也。”
命赏征陕西、北平将校还者,文绮帛(每)人二匹。
命江西行省平章陆仲亨署大都督府事。
置海南卫,以指挥佥事孙安守之。
己丑,大将军徐达师至原州,右副将军冯宗异、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俱以兵会。
庚寅,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霤(liu房屋),人之所居;曰灶、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于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群臣则四品以上祀中霤、门、灶三神,五品以下祀门、灶二神,庶合礼意。”上命著为令。
遣使谕元将扩廓帖木儿曰:“昔帝王之得天下,当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朕自起兵淮右,收揽群雄,平定华夏,惟西北边备未撤,盖以尔守孤城,保其余众远处沙漠,朕甚念之。是用特与湔(jian)涤(洗去前嫌),示兹至怀,必能知时达变,慨然来归。其部下将帅及各部流移军士,多我中土之人,果能革心从顺,文武智谋当一一用之。有愿还乡者,听其(便)。贺宗哲、孙肃、赵恒等,朕悉涵容,皆所不计。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朕言不再,其审图之。”
改骁骑卫为龙虎卫。
置燕山前、后二卫。
改福宁州为福宁县。
临川守御千户胡朝宗受贿,法当死,上出幸三山门,朝宗父母拜伏道左,涕泣哀诉:“惟有此子,死则老无所依。”上闵之,俾减死论终,养其父母。
大将军徐达闻贺宗哲由六盘山遁去,遣都督副使顾时、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将骑万人追之。
是月,诏儒臣修纂《礼书》。时上以国家创业之初,礼制未备,敕中书省令天下郡县举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参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其年过五十、及四十非深知经术者,勿遣。于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时曾鲁以《元史》方成共(通“恭”,敬奉)奏,留之,因命与诸儒同纂修。
上遣金吾卫千户秦毅赍敕书往谕大将军徐达曰:“顷以中原扰攘,西陲未靖,命大将军统帅六师奉行天讨。今元都底定,关陕悉平,将军之功大矣!朕深闵将军久劳于外,尝遣都督佥事吴祯往谕朕意,未闻班师之期,朕日望之。敕至,可即日上道。其镇守方略,悉如前敕。”
召河间----长芦转运使周浈入朝。
礼部言:“光禄寺卿职奉御膳,今宰相、儒臣侍食,亦(光禄寺)卿供之,于礼未安。宜设直长四员,遇百官赐食御前者,则令供事。”从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