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去上任走了半年。当时我就一个感慨,一个才高八斗的封建时代知县,怎么千辛万苦都去,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不如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员吗?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
冯梦龙(1574-1646)是明朝中晚期的著名文学家,苏州人,但曾经在福建省寿宁县当过四年的知县,被福建省列入古代六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冯梦龙的一生主要是从事文学创作,做官只做了4年。他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在苏州当地很出名。57岁时,补岁贡。冯梦龙这个贡生不能做县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他就去了丹徒县(今镇江)做训导,在当地工作了4年,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被派到寿宁县。
此时的冯梦龙已经60岁了,寿宁县在当时属于标准的山高水冷之地,城关海拔将近800米,非常偏僻,那么冯梦龙去不去呢?冯梦龙去。为什么要去?那时候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有个主流的观念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管好家庭,但是如果想要报效天下、报效苍生,当时不做官是不行的,封建社会并没有提供其他的渠道。
除了这4年的寿宁为官生涯,冯梦龙大部分时间还是从事文学创作的,所以现在往往评价他是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在文史领域,冯梦龙一生写了3000万字左右的作品。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通俗文艺作品,比如“三言”中的120篇话本小说,这些作品是面向市民百姓的,冯梦龙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以后世的眼光来看,颇具前瞻性。
冯梦龙的作品大致可归为十大类。
◆第一类——话本小说。
代表作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各40篇。
◆第二类——讲史小说。
代表作《东周列国志》,把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用很生动的语言改编出来,成为著名的通俗文艺作品。
◆第三类——民间小曲、民间山歌以及民间笑话合辑。
◇《挂枝儿》,主要记录了当时苏州的民间小调。
◇《山歌》,主要是搜集苏州地方的山歌。
◇《笑府》,基本也是苏州地区采集的笑话。
◆第四类——笔记小品。
冯梦龙有四部非常精彩的笔记小品:
◇《古今谭概》,就是将接触到的过去文献或者野史里面记载的内容,以及自己听到的故事中精彩的东西,都汇总起来并加以评点,其中有不少很深刻的思考。
◇《太平广记钞》。《太平广记》本来是当年宋太宗命人编纂的一部大书,冯梦龙看了这书以后,把里面他认为精彩的部分抄录下来,分门别类并也做了评点。
◇《情史类略》,是专门讲古代爱情故事的。
◇《智囊补》,讲各种智慧故事的,并附有评点。
◆第五类——散曲和诗歌。
◇诗作散见《寿宁待志》。
◇曲作散见《太霞新奏》。
◆第六类——戏曲。
◇改编《墨憨斋定本传奇》。
◇30岁所著《双雄记》。
◇任寿宁知县时所著《万事足》。
◆第七类——历史类著作,比如地方志。
《寿宁待志》是冯梦龙在寿宁为官期间,编的一本县志性质的书。此书没有套用旧县志的八股形式。为什么要取名为“待志”呢?他的观念是,事物都是有个认识过程的,过去的县志,肯定有很多东西写得不清楚,他认为自己写的也一定有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地方,需要“等待”以后的人继续来补充完善。基于这样的想法,冯梦龙把这本书叫做《寿宁待志》。
冯梦龙的《寿宁待志》国内原本已亡佚,仅见于书志目录。1981年,寿宁县将日本上野图书馆藏的孤本《寿宁待志》以胶卷本的形式引进回来,经点校后交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冯梦龙为官实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第八类——史论史评。
这些主要是冯梦龙晚年写作的。清军入关之后,明朝眼看就要灭亡了,为什么明朝会灭亡?冯梦龙就写了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评论文章来分析总结这个问题。
◆第九类——史传。
这方面冯梦龙最有名的作品是写王阳明的《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
◆第十类——儒学研究著作。
冯梦龙研究儒学也写了不少著作,如《孟子指月》《春秋衡库》。
总的来说,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定位,最重要的还是文学家,其代表作就是“三言”。(作者:王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