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学术圆桌)

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学术圆桌)

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学术圆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日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史典籍版本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把中华民族瑰宝呵护好、珍惜好。今天学术版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编 者

蕴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把中华民族瑰宝呵护好珍惜好

杜泽逊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继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了国家书房、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参观了“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合璧”和“《四库全书》合璧”库展,详细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丹青著史,盛世修文。“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对新时代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历史典籍版本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融通古今、保护文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上看,广义的历史典籍版本包括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手写本、印刷品等,可谓汗牛充栋。此外,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地上地下遗址、文化遗存,以及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历史传说、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这些共同构成“广阔的文化空间”,也是一座巨大的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蕴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作为古籍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进一步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工作,首要的是全面保护,其次要在调查研究历史典籍版本的“前世今生”上下功夫。就古籍版本而论,比如《九章算术》,据专家研究,这部书定型于汉代,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果。西汉早期,张苍、耿寿昌对其进行过增补删订。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为其作注,唐代李淳风又进一步作解释。唐代曾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规定学习十部算学典籍,叫《算经十书》,其中有《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等。在北宋年间曾用雕版印刷这些算经,南宋汀州又重刻之。然而这些算经大都流传稀少,《九章算经》南宋汀州刻本仅存前五卷,后四卷失传。所幸明代永乐年间修《永乐大典》时,这些算经大都被引用。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精心校订、补图,《九章算术》九卷基本恢复了全貌。回顾历史,《九章算术》定型于汉代,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列入“明算科”,可谓最显赫的时期,其后渐被冷落,到清代又受重视。从这个历史过程中可以发现,历史典籍版本能流传下来并非一帆风顺,但经过种种曲折总算是流传下来了,这充分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精心呵护着。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内涵方面都得到更好的保护整理、出版传播,得到更好的继承传承、发扬光大。

历史典籍版本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需要我们把整理工作做深做细。就古籍而论,做好整理、注释工作并且推出数字化的“成品”,能够让读者方便阅读利用。今天,做深做细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就要继续做好校勘、标点、注释、今译以及数字化等工作,真正让古籍“活”起来。以《永乐大典》的整理修缮为例。我们正在对传世的《永乐大典》进行系统性整理,包括高清影印、标注现代标点、用国家繁体字出版物通用字形予以排印出版、推进数字化等。此外,还在推进“分书重编”工作,就是把《永乐大典》割裂引用的古书逐条拆分、各归其书,从而使《永乐大典》引用的典籍文献辑集成书。“分书重编”属于系统性整理工程,较以往各取所需的辑佚方法有着明显不同,能够帮助读者便捷地掌握利用其有用线索,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让这部巨典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历史典籍版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典籍保护、传承做得最好的民族,这从一个重要方面保障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还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元素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也是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的重要遵循。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保护、整理、注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让其传得久,让人读得懂。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它们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为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坚实基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作者为山东大学教授)

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推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徐 俊

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调研时指出:“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要“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古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加快转化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6月2日,我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现场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深刻体会到,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是我们必须自觉肩负的职责使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一直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整理出版了标点本《资治通鉴》、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大藏经》、《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典籍,还有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宗教、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古籍。这让人们不必去阅读没有校勘标点的线装书就能学习古籍,让许多文献典籍有了随手可得的现代读本,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荣兴盛,不但数量超越过往,而且大力拓展整理出版范围,特别是在出土文献、域外汉籍、地方文献等方面形成新的出版合力。我国还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特别是围绕实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等进行部署,全力打造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志性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响应时代要求,推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又与时俱进,其生生不息的力量不仅来自于传统的深厚积淀,更来自于现实的呼唤和激荡。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要原则。推动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推动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选择与古为徒,而坚持入古出新,这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应有的文化站位。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不断推动古籍典藏的活化利用,不断从中汲取文化财富、精神营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葆有永恒魅力、展现时代风采。

努力还原古籍的文本面貌并做到精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这阐明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职责使命。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古籍原貌和风格的原则,精心校勘、改错、补残、注释,并聘任专家负责指导和审定工作,确保整理质量和权威性。同时,要科学规范地给古籍添加标题、进行分段、制作目录,使古籍文献通俗易懂、方便携带和查阅,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此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还要加强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系统研究,精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避免庸俗化、简单化。

满足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古籍阅读需求。古籍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可以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益启迪。自1958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历次古籍工作规划都将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作为重要内容。古籍整理出版不仅满足了学术研究工作者的资料需求,也顺应了人民群众阅读古籍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围绕青年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创新古籍资源的普及推广方式,让中华文化经典从古董架子上走下来,融入时代、融入学术、融入文化、融入生活。

积极推动古籍整理出版相关学科健康发展。推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而专业的学科体系作支撑。古籍整理出版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新征程上,我们要重视古籍整理出版相关学科发展,全面梳理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机构设置、政策管理、运作机制、成果评价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研究各类古籍整理的方式、方法、范式及其形成和确立过程,综合研究古籍整理出版遇到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问题,选择重要古籍整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多方位考察研究,探讨新时代古籍整理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为推动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为中国版协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加强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克勤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作为古籍工作者,在座谈会现场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古籍工作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扎实推进新时代古籍深度整理、研究和解读,进一步提高古籍工作质量,激发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活力。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物质载体,古籍整理出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天津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等机构的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国家版本馆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新时代以来,我国古籍工作深入开展、硕果累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中华文明具有的5个突出特性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位列首位。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与中华文化包括文献记载尤其是古籍保护传承分不开的。先秦以来的数千年间,文献记载绵延不绝,据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现存古籍品种约20万种。这些古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的生动体现。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珍贵文献已经散失。新时代,我们不仅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好境内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献,还要做好散落失管古籍的征集保藏。比如在敦煌文献出版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早在30多年前就已着手开展敦煌文献的整理出版,将珍稀的海内外敦煌文献刊布于世,大大推动了敦煌学的发展,扭转了一度存在的“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现象,使中国敦煌学研究成为当今敦煌学研究领域最令人关注的部分。

扎实推进新时代古籍深度整理、研究和解读,除了做好保护和整理工作,还要对经典文献进行准确阐释,推进文化传承。当前,尤其要加强传世文献的系统整理出版,加快各类出土文献整理研究成果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整理出版了大量古籍,其中有不少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的范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资治通鉴》的整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虽然重要的古籍多已整理出版,但仍存遗珠之憾,尚有不少具有重大价值的古籍亟待整理出版。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已经整理过的古籍也有修订乃至重新整理的必要。特别是近20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涌现,考古研究不断深入,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和整理出版的热点,并有力推动早期中国史研究。所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续努力,力争打造一批古籍新善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既有薪火相传,更有与时俱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依据新的时代发展需求,直面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古籍整理出版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在内容、手段、方法上大力创新,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运用新的学术观念、理念、语言对传统经典进行再诠释,推动这些创新成果及时出版,打造新时代的传世精品。在内容创新方面,对于能够体现中华文明诸多重要元素如社会理想、治理思想、大一统传统、家国情怀、生态理念、哲学思想、思维方法、交往之道等的古籍文献,要积极开展系统挖掘整理,着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内容,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还应看到,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古籍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因此,需要在传播手段和方法方面大力创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受众容易接受的语言阐释经典,尤其是做好经典名著的普及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出版,为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同时,要进一步创新技术手段,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包括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统筹古籍数字化版本资源建设与服务,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这些工作既是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沿课题。

作为古籍工作者,我们要以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来扎实推进新时代古籍深度整理、研究和解读,把打造传世精品作为目标追求,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6日 09 版)

上一篇: 莓茶在历史典籍中都是怎样记载的?效果到底如何?答案都在这里!
下一篇: 司马光逸事原文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