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官一个贩卖干货的官吏
每天饱满的干货,有记载有图
有理有据野史官
铁铉
铁铉,1366年生于河南邓州。(真是人如其姓,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体会)
明朝洪武年间以国子生的身份被授予礼科给事中,是个管监察的言官,后又调任都督府断事、山东参政。他办事精明有魄力,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赏他的才能,为他赐字“鼎石”。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即位,为明惠帝。朱允炆力主削藩,惹得他的叔叔朱棣很不高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理由,于北平起兵南征。
靖难,就是扫平奸臣的意思,目的其实就是争夺皇位,但终究老朱家的天下还是姓朱的做皇帝。也就是说靖难之役其实就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按现在 的说法就是一场内战。铁铉当年拥有国子生的身份,而在明朝有这个身份的人大部分是官员家的孩子,换个说法就是铁铉是个官二代。他也是被朱元璋看重的人,朱 元璋是个看人很准的人,所以铁铉是个人才,他为太祖皇帝的儿子效力或者为太祖皇帝的孙子效力其实都能得到重用。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的核心人物的铁铉在这场 叔叔和侄子的夺皇位的内战中其实并不需要那么认真。
此时,官二代铁铉,33岁,担任山东参政,才华出众,前途无量。如果他参加内战,赢了或许能够比现在升迁的快一些,输了可就是整个家族的性命。
无关政治投机,33岁的铁铉选择了忠诚,忠于为自己发俸禄养家的当朝皇帝朱允炆,更忠于当年为自己赐字“鼎石”的太祖皇帝。
1400年,朱棣以少胜多连续击败了耿炳文与李景隆所统帅的南军之后继续南下围攻济南。此时南军主帅已经逃回了南京,大军已是兵败如山倒。大部分的官员都要么逃去南方要么投降朱棣,但是此前一直为南军运送粮草的铁铉却做了第三种选择——坚守济南城。
铁铉虽然姓铁,名字中也有个金字旁,但是他确实地地道道的文官:国子监毕业,此前担任给事中,现在担任山东参政。到目前为止他都在读书,从来也没有想过金戈铁马,他的人生追求只是做个好官。 但是国家危难容不得他多选,没有大军让他运送粮草了,他能做的只有收编溃散败军退守济南。
此时的济南城还有一个人准备死守,那就是南军中很出色的将军盛庸。在济南会面后,铁铉与盛庸歃血为盟决定死守此地。
朱棣的军队来了,济南对于朱棣太重要了。只要占领此地,就可以隔断南北,退可守住北方为王,进可攻占金陵获取天下。朱棣计划乘着胜军之锐气,尽全力攻击此城,必定不久就能胜利。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精彩异常的事件后,其结果却是围城三月未克。
朱 棣是当世著名的军事家,面对一个没有战争经验的文臣带着一群败军守卫的济南城,历时三月用尽各种办法却始终没有攻克,南进计划也一度受阻。我们可以称之为 文科生的逆袭吗?面对强大的敌人,铁铉没有怯懦,或许每天面对的只有无尽的绝望和城外如潮水一样涌来的的敌人。但他终究还是做到了,做到了很多武将都无法 做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有信仰的人的潜力有多么巨大。在内心忠诚信念的支撑下,他熬过了一波波敌军的围攻,熬过了人心涣散的绝望, 熬过了劝降的优厚条件的诱惑。
济南是守住了,朱棣退兵了,但是朱棣却直接南下攻占了金陵。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即位,建文帝下落不明。铁铉闻之,几次欲自杀,被劝止,带残兵驻淮南以图复兴,兵败后被擒。
铁铉被押送到了朱棣面前,他背对着朱棣对朱棣骂不绝口,坚持立而不跪。朱棣想让铁铉回身往自己这边望一下,铁铉却始终没有回头。
朱棣知道自己的皇位来的并不光明。他迫切需要这些忠心于建文帝的人来支持自己,但是看到铁铉的表现他知道不可能了。愤怒的朱棣令人将铁铉的鼻子、耳朵割下,煮熟后塞入铁铉的口中,问他滋味如何?
我们不可能知道铁铉当时的感受,一个读圣贤之书的士人,或许从小就没有受过这等痛苦。铁铉忍住自己的痛苦,厉声喊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什么不好吃?
朱棣害怕了,史书中并没有写出,但是我看得见,一个威武的中年人在一个没有了鼻子与耳朵的文人面前有些发抖。那一幕,谁敢说成王败寇,谁敢说历史是任胜者打扮小姑娘。
朱棣杀了铁铉,是用最残酷的刑罚凌迟处死。铁铉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六岁,铁铉之妻杨氏及两名女儿被没入教坊司充当官妓,儿子铁福安流放河池,83岁的父亲铁仲名和母亲薛氏被安置到海南。只是后来杨氏病死,两个女儿不肯受辱,后来朱棣也将她们赦免嫁给士人。
朱棣怕铁铉,并不是力量上的怕,他怕的是铁铉所代表的那种精神。自己得到天下的方式本不光明正大,自然怕别人将来效法自己。为了打压这种力量,他采取了上述方法:你们不是要青史流芳吗?我就让你们家人为奴为妓,看你们子孙世世卑贱。
铁铉死了,朱棣恨他又敬他,每次对群臣讲起铁铉时候,朱棣都会称赞铁铉的忠义。济南人更将铁铉市委城隍神,祈求他能继续保济南城平安。
时 至今日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讨论铁铉的忠义是不是愚忠。看到网络上有些文章言铁铉内战将领而已。可能有骨气的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弱者会给自己找八万个理由。如果一件事情自己做不到,请不要去指责那些做到了的人。
图为铁公祠的铁公塑像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野史官,带你看消失在历史浪潮中的真相
有理有据野史官,感谢大家观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