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神秘断代,诡异封神(三)充满血腥屠杀的禅让制

神秘断代,诡异封神(三)充满血腥屠杀的禅让制

神秘断代,诡异封神(三)充满血腥屠杀的禅让制(一)神秘的尧舜禹禅让制,真的是禅让吗?《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一)神秘的尧舜禹禅让制,真的是禅让吗?

《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由此可见《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并非孤证。从侧面也说明了尧舜禹禅让制的不靠谱,其传位过程定然充满了政变、血腥和屠杀。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原本

正史中记载,尧舜禹的传承机制是禅让制,通俗讲就是部落首领把自己的位子让给有才能的人继承自己的事业,带领部落族人继续发展。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原本

正史记载的禅让制,记载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当生产力极大提高,肚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三天无食,吃饱饭的欲望不再那么强烈时,控制的欲望、占有的欲望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会再满足于原始的共产主义了,随着小家庭的出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私有欲、家天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王朝兴替、篡位谋权的事也就屡见不鲜了。

先讲一下《竹书纪年》的出土过程。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最后一统,司马氏建立晋朝。晋武帝时期,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准(估计是都说不清这个人到底叫什么,说不准是谁,就叫不准吧)盗掘魏襄王墓,进入墓内发现大批竹简,于是绑竹简以作火把,把金银细软盗走,留下了满满墓室的竹简。后世有个东陵大盗孙殿英,和这位不准老兄一样的“有眼光”,大家注意这个有眼光是打了双引号的,臭贼就是臭贼,没眼界没知识,大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慈溪和乾隆的皇陵,只取黄金珠宝、珍珠美玉,价值连城的字画书籍全部扔掉,说不得孙殿英是这个不准的投胎转世。村民们看到被打开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便告知官府。来了几个官员,看到竹片大小一样,上面有字,字迹整齐,数量巨大。于是把竹片拾掇到一起,装了几车运走。这批竹简由汲县运到京师洛阳,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谁知这几车竹片,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惊世骇俗、惊天动地一件大事。这就是《汲冢书》或者叫《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这部书记载了五帝、夏、商、周、魏(战国)的历史事件。

今天咱们就从竹书纪年的角度,讲讲其中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只讲野史,各论正史。

这里先讲一下尧的出身。每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显赫的家族,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尧也不例外。首先,尧是黄帝的玄孙。前文说道黄帝取西陵氏部落之女嫘祖生子玄嚣(少昊)和昌意,黄帝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儿子派到别的地方做部落首领,其中玄嚣年少时为凤鸿部落的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昌意生子颛顼(华夏五帝之一)、高阳(秦人之祖)】;玄嚣生子蟜极,蟜极通过打拼成为部落分支首领,蟜极生子帝喾(天帝的原型,与刑天大战);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成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帝喾有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分别是尧、契、弃,其中尧和契是“败家子”,后来都改姓了,其中尧改姓复姓伊祁,名放勋(自此之后,尧的后人再无名人),契被尧封到商地做藩王,后契改姓子姓,子契成为商人始祖,弃(后稷)仍旧跟随姬姓,姬弃成为周人始祖。

现在理一下。尧的皇位继承顺序为:伏羲→少典→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尧。所以说每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显赫的家族。尧继承黄帝部落大首领之后,派神箭手后羿射日解决天气炎热的问题,派鲧治水灌溉良田,制定历法四时有节,推广农耕填饱肚子,整饬百官完善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尧传承黄帝衣钵,继天子位,家天下,按道理尧应该传位于他的儿子丹朱,而非舜。当年的禅让制很可能充满了血腥,舜作为权臣,很可能得到了四岳、皋陶、禹、弃、契等支持,发动了政变,夺天子位,囚禁尧,流放尧之子,这也能解释当初支持舜继位的弃和契,一个西迁庆阳,一个远遁巴蜀,远离中央政权,狡兔死,猎狗烹。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

再讲一下舜。舜,本姓姬,因出生在姚的,故改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舜也是黄帝后裔,是黄帝八世孙,舜的父亲叫瞽叟(gǔ sǒu),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

理一下。舜的家族顺序为: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到舜这一代时,家族败落,家境贫寒,其实从舜的曾祖穷蝉开始就已经开始没落了,因为那是穷得只能靠吃蝉维持生计了,所以叫穷蝉,前文说过古人起名字一般都会和个人经历和环境有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舜孝顺友爱,善于制陶,逐渐的在姚地打出了名声,恰巧尧是个惜贤爱才的首领,于是遍访姚地,把舜招进公务员队伍,入朝为官,让他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后来尧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尧对舜的考察很满意,于是让舜开始摄行政务。好不容易草鸡变成了凤凰,当年的穷小子做了驸马权倾朝野,怎么甘心让到手的荣华富贵付诸东流呢,也要尝一下大权在握的滋味,于是舜极尽隐藏锋芒,韬光养晦(这让我想起了李登辉接班蒋经国之事),终于在尧年老体衰,还有二十八年阳寿之时,勾结四岳、皋陶、禹、弃、契、,八恺、八元等人,奋力一击,囚禁尧,流放丹朱。

舜继位后,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事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

最后讲一下禹,上古华夏最著名的水利专家。舜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竟没有成功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是被权臣禹篡位,从此开启夏禹家天下的历史闸门。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本姓姬, 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 鲧的儿子。

禹的家族顺序为: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鲧→禹。禹和鲧,这父子俩都是古华夏的水利专家,尧舜之时,华夏饱受水患,权臣四岳推荐鲧治理水患,采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却未能平息水患,舜大怒,将鲧流放羽山,囚禁至死。禹接过父亲的嘱托,扛上了治水的大旗,心中也深深埋下了对舜仇恨的种子,毕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眼前更重要的是解决水患,立下不朽之功,赢得舜的信任和诸侯的支持,才能居庙堂、掌大位、报父仇。

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带领着弃(后稷)、益等人一起视察河道,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疏导河川治水的正确思想,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从西向东,一路测量地势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禹带领族人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此时,禹在族人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诸侯们也以禹马首是瞻。舜感受到了威胁,很担心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能继承王位,于是开始着手弹压禹,计划为商均登基铺平道路,但是诸侯们纷纷离开了商均去朝见禹,得到了诸侯的支持,禹奋起反抗,将舜赶下王位,远远流放,至死不归。于是禹建夏朝,开启夏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华夏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诞生了。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书籍_竹书纪年原本

按照正统政令,长子长孙继承制,尧这一脉才是黄帝部落的正统传人和继任者,如果没有意外,接下来应该是尧的儿子丹朱继承王位,王天下,但历史没有假设,黄帝部落的传承被舜和禹打破了,最终侧枝旁系的禹成了最终赢家,姒姓开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夏王朝统治。各位,大家记住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历代国君姓姒,第一人君主叫姒文命(也就是禹),第二任就是姒启,最后一人叫姒履癸,也就是夏桀。

上一篇: 神话是否可能是真实的?
下一篇: 总台精品文化节目捐赠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