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清抄本药书《群英会》校注(连载)

清抄本药书《群英会》校注(连载)

清抄本药书《群英会》校注(连载)祖述歧黄意独新,聊将优孟说前因——清代的药性梆子戏我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清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康熙以前,昆曲在戏曲舞台独领风骚;康熙至乾隆中

祖述歧黄意独新,聊将优孟说前因

——清代的药性梆子戏

我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清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康熙以前,昆曲在戏曲舞台独领风骚;康熙至乾隆中,以梆子腔等地方戏为主的花部乱弹与昆曲激烈争胜;至乾隆末以至嘉庆道光时期,花部诸地方戏取得了绝对优势,我国的戏曲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大繁荣时期。花部诸腔来自民间,源于生活,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历史画卷,因此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长期脱离生活的昆曲遂称式微。

在此过程中,一个值得引起注意,却又长期为人忽视的方面是,在地方戏曲繁荣局面的推动下,中医药学开始借助戏剧舞台来表现自己,并占有了一席之地。50年代,路大荒氏着手编辑《蒲松龄集》,有人在山东一带收集到署名蒲松龄的药性梆子戏《草木传》。由于一时尚难认定它的作者确为蒲松龄,故路氏将这个剧本收入《蒲松龄集》的附录,并在后记中写下了“这篇作品是否为蒲氏本人的作品,尚待考证”的话。《草木传》是现知的几个药性梆子戏剧目中,因误入《蒲松龄集》而得以刊载面世的唯一一部。90年代初,我们在山西民间发现并收集到另一部,即道光14年钮延年抄本《群英会》。这是一个未见报道的剧目。《草木传》为10回,《群英会》则少了两回。两剧情节有出入,出场“人物”也以后者为少。尔后,我们又陆续收集到道光19年至民国18年的《药会图》抄本数种,并先后对《群英会》和《药会图》作了校注和点校。至此,有关药性剧的剧目增至4个,除《本草记》访而未得外,其余均已收集在手。积十年辛苦,一方面为发现和保存了我国古典中医药科普创作中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而高兴,也为这项工作终于有了初步结果而暂时松了一口气。

现知的几个剧本,《群英会》共收药名490余种,《草木传》和《药会图》各收药名近600种,其规模已超过了《本草备要》和《本草求真》。三剧所有出场人物,如甘草,菊花,栀子,木香,威灵仙,蜜陀僧等悉取药名。不仅讲述了诸多的药性功用,还涉及到用药禁忌和部分常用方剂的组成。这与一般偏重文学情趣的药名联、药名诗、药名谜语、尺牍,乃至药名传奇、章回小说有着很大不同。作为戏曲,虽然没有《窦娥冤》《赵氏孤儿》那样的悲壮激越,也没有三国戏《群英会》似的波澜壮阔,但它同样具备了戏剧文学的基本要素,人物讲个性,情节有起伏。随着剧情的展开,将药名和它们的性味功能融于故事发展和人物对话乃至诗词歌赋中。其内容严谨平实,不尚浮言,不拘独学,无一般药书之枯躁,也不同于一些文人作品那样的近乎文字游戏。一剧在目,胜读一部通俗本草。这也是象《药性赋》《本草歌括》这样一些医家著作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自19世纪30年代,这些剧本曾在我国北方梆子戏地域广为流传,绵延一百余年。不仅传播了中医药知识,也把古代中医药科普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药会图》和《草木传》共为10回,两剧同体异名。可以肯定,《草木传》作者其实并非蒲松龄,而是“晋之郭子秀升”。秀升字庭选,关于他的身世,所知甚少。仅知他大约在嘉庆13年,在河北满城县官署完成了《药会图》的写作,并且是一位“儒医”,曾否任官尚不清楚。籍贯是山西,很可能为壶关。对于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和他的作品,曾有不止一人写了不止一首赞颂的诗篇,兹录其一,算作纪念:

祖述歧黄意独新,聊将优孟话前因。绘成一幅有形像,画极千秋弱体人。

格外文章能赞化,局中草木自生春。紫团深处琴音奏,谁作高歌步后尘。(浙·绍周寓庄)

上一篇: 六岁便成为皇后,“独宠”后宫历经四帝,死后却发现是处女之身?
下一篇: 酷刑活剥人皮灌水银是真还是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