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古代为什么不用散兵坑对付骑兵?

古代为什么不用散兵坑对付骑兵?

古代为什么不用散兵坑对付骑兵?可以肯定的回答有,而且掘壕沟对付骑兵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常规操作。仅以明清战争涉及的一个史料《满文老档》举例(其实我是懒得翻其它书了)。1见斐芬山上尚有敌兵一万。

可以肯定的回答有,而且掘壕沟对付骑兵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常规操作。

仅以明清战争涉及的一个史料《满文老档》举例(其实我是懒得翻其它书了)。

1见斐芬山上尚有敌兵一万。大贝勒三次使人告於汗。时汗於斡珲鄂谟之野,见明一营兵万人携枪炮、战车、藤牌等一应器械而行。汗率兵不满千人往战,明一营兵万人掘壕置枪炮列战车藤牌应战。

2 当斡珲鄂谟之军回返时,大贝勒遣人至告汗曰:“乃於尚间崖后有明一营兵掘壕扎寨。其兵约有四万。”

3下面攻沈阳城时这个对壕沟描述比较全:

十三日卯时,绵甲兵携盾车,往攻城东。明人掘堑十层,深一人许,堑底插有尖木。堑内一箭之地,复浚壕一层,壕内侧以一二十人始能抬起之大木为栅。栅内又掘大壕二层,宽五丈,深二丈,壕底插有尖木。壕内侧排列盾车,每车置大炮二门、小炮四门,第车间隔一丈,筑土为障,高至肚脐,障间设炮各五门。

为了对付壕沟,清军“”右翼四旗兵因骑战不便,皆下马步行,穿行於两壕之间,以薪柴填内壕而战。”抱柴薪填壕沟。

不仅明军会挖壕沟,清军也会。不仅会挖沟,还会筑墙围困。

大凌河之战:

“”初七日,汗谕诸贝勒、大臣曰:“我若攻城则士卒受伤不若环城掘壕筑墙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即战之。外援若至,我即迎击。计议已定,城之四面尽掘濠沟。壕沟周长三十里,城与壕之间有三里。壕深一丈,广一丈,壕外砌墙,高一丈,墙上有垛口。於墙内五丈外掘濠,其广五尺,深七尺五寸,覆以黍秸,掩土其上,於周围尽扎营。营外亦掘濠,深五尽,广有五尺。防守既固,因於城内之人不能出,城外之人不能入。”

对于战争,古人与今人的区别仅仅是没有那么多科技和知识,不代表今人能想出来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作战方式古人就想不出来。

上一篇: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下一篇: 满文老档的起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