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俑
编者按:影响骑兵出现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种,骑兵俑,在中原农耕王朝驯服战马的过程中,完备的马具是相当重要的。以往存在着马镫在中国骑兵由辅助地位转向独立兵种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冷研之前在《马镫真是中国发明的吗?它是如何改变世界历史,让骑兵最终称王》说过,实际上在马镫未被应用之前,骑兵在骑射之外的作战尝试就已经开始了。
骑兵俑(骑兵俑在几号坑)
在复杂作战环境中,骑兵俑,由无镫骑兵代替战车的尝试在一直进行着,为适应战争中愈发苛刻的作战条件,以突击敌阵为主要功能的骑兵,也就是“突骑”自先秦至两汉渐进的发展着。马镫的发明与依靠骑兵冲撞的战法出现,实际上并非是一种因果关系。马镫对骑兵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假,但并非是决定作用。在马镫被应用之前,实际上中国的骑兵战法就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今天就来说说对于中国骑兵,骑兵俑,最为关键的技术转型时期,也就是两汉时代的中国骑兵是如何发展的。
骑兵俑在几号坑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军事技术大发展的一段时期,特别是北魏开始定居之后,不仅南朝,甚至过去以骑兵为核心的北朝,都建立了可以形成坚固阵形、依仗大型椭圆形或者长方形盾牌、身披重甲的重步兵队伍。南朝的重步兵更是非常普遍,几乎是军队的核心。因此双方的“披坚执锐冲坚阵”的具装铁骑需求就更高了,南北双方均建立了以具装重骑兵为核心的骑兵队伍。至隋朝时期,也延续了这一状态。
具装重骑兵之间的战斗
隋末唐初统一战争时期,双方仍存在较多“披坚执锐冲坚阵”的场合。诸如著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亲率1000名精锐的“玄甲军骑兵”发动猛烈的冲锋,直接贯穿了整个窦建德大军的军阵,而胜利之后,“太宗亲披黄金甲,阵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也说明当时他的作战部队中是有大量马铠存在的。
骑兵俑的外貌描写
战国时期,冶铁技术不断发展,骑兵的佩剑长度开始增加,韧度也在不断增强,慢慢出现了专为骑兵制作的“卜”字形戟。此后很多作战兵器渐渐改为铁制,例如戈、戟、矛、戈、等,经此改良其锋利程度得到极大增强。
在新武器的强大威力下,各国纷纷放弃原有笨重的车战装备,改用成灵活巧妙的骑兵作战。如赵武灵王曾有“胡服骑射”的改革,此后规模化的骑兵部队逐渐出现。
新装备的骑兵不仅有着战车稳、准、猛的优势,还具备战车没有的轻便灵活,不用再受地形影响。
相比于战车作战,它整体体型小,能减小中矢目标,再对比战车装备更是简单便捷,一名骑兵只需装备一匹战马。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少了战力资源,还能适应更多的战术需求,骑兵俑,可谓是如虎添翼。
2.相马术的成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