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遗诏风波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便猝然在避暑山庄驾崩。道光皇帝即位十多天后,就向托津、戴均元等军机大臣发难,闹出来震动朝野的“嘉庆遗诏风波”。
原来嘉庆死后,托津、戴均元等军机大臣在拥立道光时有所“犹豫”,道光帝怀恨在心,就有了清理这帮军机老臣的想法。正好大学士曹振镛经刘凤诰指点,向道光帝打小报告,说托津、戴均元等在所拟的先帝遗诏末尾称“我皇考(指乾隆)即降生避暑山庄”与《清高宗实录》所记载乾隆帝诞生在雍和宫大相抵触。
道光帝
道光帝借机发难,降下一道谕旨谴责托津、戴均元等军机大臣:
七月二十五日恸遭皇考大行皇帝大故,彼时军机大臣敬拟道诏,朕在谅暗之中,哀恸迫切,未经看出错误之处,朕亦不能辞咎。但思军机大臣多年承旨,所拟自不至有误。…
处理结果是托津、戴均元降级调任,两人被赶出了军机处。
那件出错的遗诏统统追回修改,一正天下视听。负责修改的正是乘机上位的军机大臣曹振镛。
现将遗诏原本和修订本不同之处对照一下。
遗诏原本末尾:
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官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于复何憾?
修订本末尾:
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官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于复何憾?
“神御”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的御容画像,这个在宫中和御园多处都有供奉,并非是避暑山庄所独有,这就和下句“于复何憾?”在承接上有所牵强。
而遗诏原本说这避暑山庄不仅是皇帝每年临幸的地方,还是父亲乾隆的出生之地,我死而无憾,这才叫顺理成章。
可就是这“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几个字招惹了祸端,托津、戴均元心里也是憋屈,我们明明是引用了嘉庆帝生前钦定的《御制诗》的说法,我们何罪之有?
嘉庆和乾隆御制诗表述不同
那么乾隆到底降生在避暑山庄呢,还是降生在雍和宫?这个还真说不清楚。因为嘉庆和乾隆两人在御制诗里表述就不一样。
关于乾隆皇帝的身世,清朝的官方记录很明确,《清高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
高宗纯皇帝,讳弘历,世宗宪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仁慈淑慎,恭俭宽和,事世宗宪皇帝,肃范彤阉。勤襄内职,储祥毓厘。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于雍和宫邸。
雍和宫在康熙时代是一座喇嘛庙,乾隆的父亲雍正被封为雍亲王后以此为府邸,乾隆即位后就把雍王府改名为雍和宫。
乾隆本人的《御制诗集》多次写诗声明强调自己出生在雍和宫。乾隆四十三年(1778)新春,在《新正诣雍和宫礼佛即景志感》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诞生地:到斯每忆我生初。
第二年在《新正雍和宫瞻礼》一诗中,又有“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生初”两句,更具体地指出了自己出生在雍和宫东厢房。
又过了一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已届古稀的乾隆到雍和宫礼佛时,不仅说“十二初龄才离此,讶今瞥眼七旬人”.而且在诗句下自注说:“康熙六十一年始蒙皇祖养育宫中,雍正年间遂永居宫内。”
乾隆72岁时,在“人日”,也就是正月初七,写下了《人日雍和宫瞻礼》,有“设以古希有两论.斯之吾亦始成人”之句。他更是在诗句下自注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如此斩钉截铁的语气,不能不让人寻味。
乾隆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也就不一一例举了。他在乾隆四五十年间开始密集写诗声明强调自己的确出生在雍和宫,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在反驳什么。
乾隆的“御制诗”可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它有着和官方文书一样的权威。乾隆在世时,《御制诗集》已经刻板印行,一些皇子皇孙和部分亲信大臣、封疆大吏都能看到。
不知道为什么身为皇子的嘉庆,竟然没能领会乾隆的良苦用心。
嘉庆帝
嘉庆元年(1796)八月十三日,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在避暑山庄过万寿节。嘉庆贺诗一首,首联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并在下面注释说:“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山符仁寿,京垓亿秭,绵算循环,以怙冒奕祀。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康熙辛卯年即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在这一年题写了“避暑山庄”匾额。“都福之庭”从上下文看就是指避暑山庄,也就在这一年,乾隆诞生在此。因此,嘉庆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第二年的八月十三日,乾隆又在避暑山庄过万寿节。嘉庆再次献诗,这次把乾隆的出生地说得更明确了。诗的注释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跃龙兴庆,集瑞钟祥。”
通过嘉庆的题诗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嘉庆是认为自己的父亲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而他的看法极有可能就是历史史实。
嘉庆八年,嘉庆的《御制诗初集》刊行,里面就有嘉庆为乾隆祝寿的这两首贺诗。也就是说此时他还认为皇父诞生在避暑山庄。
嘉庆十二年,嘉庆在审订馆臣们编纂的《清高宗实录》、《清高宗圣训》时发现了问题:皇父明明出生在避暑山庄,这帮人却写成了雍和宫。盛怒之下,立即饬令查覆。
随后,《实录》馆副总裁刘凤诰呈上乾隆的《御制诗集》,并在关键处“夹签”。当嘉庆看到“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这些关键句后,才幡然醒悟,懊悔不已。
于是他修改了自己的意见,以钦定的方式将“诞上于雍和宫邸”写于高宗《实录》和《圣训》。但此事仅有少数编纂《实录》的馆臣知晓,他也没有大张旗鼓,下令将嘉庆八年刊行的《御制诗初集》收回。这就让一些王公大臣,不仅自己坚信乾隆皇帝降生避暑山庄,而且还以为嘉庆帝也一直坚持此说,最终引发了“遗诏风波”。
清宫档案揭示乾隆母亲是汉人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自己出生雍和宫,那么他即便出生在避暑山庄又有何妨呢?
如果乾隆是出生在避暑山庄的话,那么生母是不是雍正皇帝的孝圣宪皇后、乾隆登基后尊为崇庆皇太后的满族人钮祜禄氏就大成问题了。
1711年(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雍正赴避暑山庄向正在那里的父亲请安,17天后乾隆就出生了。如果乾隆的母亲是满族人钮祜禄氏的话,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绝无可能挺着大肚子从北京赶往避暑山庄。那么,生乾隆的,必定是另一个女人。
那么这个女人又是谁呢?没人能说清楚。但群众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她”可以是“山庄丑女”,也可以是“傻大姐”;“她”可以是满族人,也可以是汉族人。在各种传闻中,雍正成了饥不择食的禽兽,乾隆则成了“私生子”和“杂种”。
所以,乾隆必须要出生在雍和宫,这不是一件小事,这关系到大清的皇统社稷。
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我是倾向于乾隆诞生于避暑山庄。但过去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乾隆就出生在雍和宫,他的母亲就是满族人钮祜禄氏,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传说不足为信。
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的一份雍正初册封妃嫔的原始档案,让乾隆生母系满族人钮祜禄氏这一结论显得漏洞百出。
这件档案全文如下: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请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这份档案和张廷玉编纂、乾隆钦定的《清世宗实录》中的记载出入很大:
(雍正元年二月)甲子,谕礼部:奉皇太后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清宫档案中封为“熹妃”的是“钱氏”,而《清世宗实录》中封为“熹妃”的是钮祜禄氏,孰真孰假呢?
档案作为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其真实性和权威性要高于奉旨修订润色的《清世宗实录》。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封为熹妃的钱氏,和那个满族人钮祜禄氏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为什么乾隆要把钱氏改为钮祜禄氏?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钱氏是谁?
清史专家闫崇年先生给出的答案是:
格格钱氏与钮祜鲁氏是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同一天、都是受皇太后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个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他的母亲总要有一个高贵出身,因此将熹妃钱氏篡改为钮祜鲁氏。
如果钱氏是乾隆生母的话,那么她应该是汉人,或者是汉军旗人。如果钱氏也不是乾隆生母,那么乾隆生母也极有可能是汉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