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国有哪些名头很响却已经散佚的古籍?

中国有哪些名头很响却已经散佚的古籍?

中国有哪些名头很响却已经散佚的古籍?魏国信陵君兵法,明代密探对东北的机密报告,被清代彻底摧毁,清摧毁一切自己的记录,东北有不少空白记录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夷坚志》是南宋笔记小说集、志怪小说集。

魏国信陵君兵法,

明代密探对东北的机密报告,被清代彻底摧毁,清摧毁一切自己的记录,东北有不少空白记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夷坚志》是南宋笔记小说集、志怪小说集。

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夷坚志》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

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

这些记述,似都照实笔录,为研究宋代社会生活,保存了不少可贵资料。

全书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原有420卷,今仅存二百零六卷《夷坚志》之繁浩,为后人叹为不可及。

洪迈及其《夷坚志》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晚号野处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自幼即过目成诵,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因其父洪皓曾忤秦桧,出为福州教授,秦桧死后,始得回京,累迁吏部郎兼礼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出使金国,书用敌国仪,金人令改“陪臣”二字,执不可,为金人所困辱,自旦至暮,水浆不进,卒遣还,竟以“使金辱命”罢职。隆兴元年(1163),出知泉州,后历吉州、赣州、婺州、建宁等州府,迁敷文阁待制,进敷文阁直学士。淳熙十三年(1186),任翰林学士。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终年八十岁,谥文敏。洪迈以博洽受知孝宗,谓其文备众体,供职史馆后,予修《四朝帝纪》,又撰《四朝史》,著有《野处类稿》二卷、《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及《夷坚志》等行世。

《夷坚志》之书名,源出《列子·汤问篇》:“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四库全书总目》云:“是书所记,皆神怪之事,故以《列子》夷坚为名。”洪迈自比为与大禹、伯益同时的夷坚,而以其书与专记山川特产与珍禽异兽的《山海经》相比肩,“颛以鸠异崇怪”(《夷坚丙志序》),反映了洪迈与正统观念相异的一面。他在《夷坚丁志序》中反驳那种说他“不能玩心圣经,启瞷门户,顾以三十年之久,劳动心口耳目,琐琐从事于神奇荒怪,索墨费纸,殆半太史公书,曼澶支离,连犿丛酿,圣人所不语,扬子云所不读,有是书不能为益毫毛,无是书于世何欠”的指责时,亦举太史公之书为自己辩解道:“彼记秦穆公、越简子,不神奇乎?长陵神君、圯下黄石,不荒怪乎?书荆轲事,证侍医夏无且,书留侯容貌,证画工,侍医、画工,与前所谓寒人、巫隶何以异?善学太史公,宜未有如吾者。”在《夷坚支乙序》中又说:“老矣,不复著意观书,独爱奇气习犹与壮等。”正是终生为这种“爱奇气习”所溺,为之欲罢不能,加之他本来就博闻多识,又采用了“每闻客语,辄记录,或在酒间不暇,则以翼旦追书之”(《支庚序》)的写作方法,于是越写越多,越写越快,从二十岁开始,积六十年而不舍,终成《夷坚志》之煌煌大著。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四百二十卷,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按天干顺序编次,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有序三十一篇,冠于各志之首。今所存仅二百零六卷,约二千七百馀篇(则),有中华书局何卓点校本。

《夷坚志》历来备受推崇,陆游《题〈夷坚志〉后》云:“笔近反《离骚》,书非《支诺皋》,岂惟堪补史,端足擅文豪。”(《剑南诗稿》卷三十七)清陆心源《〈夷坚志〉序》更赞扬说:“自来志怪之书,莫古于《山海经》,按之理势,率多荒唐,沿其流者,王嘉之《拾遗》,干宝之《搜神》,敬叔之《异苑》,徐铉之《稽神》,成式之《杂俎》,最行于时,然多者不过数百事,少者或仅十馀事,未有卷帙浩瀚如此书之多者也。虽其所载,颇与传记相似,饰说剽窃,借为谈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于文思隽永,层出不穷,实非后人所及。……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说之渊海也。”洪迈是以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为楷模的,他在《夷坚辛志序》中说:“初著此书时,欲仿段成式《诺皋记》,名以《容斋诺皋》,后恶其沿袭,且不堪读者辄问,乃更今名。”(原序已佚,据赵以时《退宾录》卷八转述)《夷坚支甲序》又说,他本来是要以十二辰来名续书的,后“以段柯古《杂俎》谓其类相从四支,如支诺皋、支动、支植,体尤崛奇”,于是将《夷坚志》十卷以后写成的书分别命名为支甲、支乙、支景(因避其曾大父洪炳之讳,不用丙,而按唐人所借,但称曰“景”)之类。但是,《酉阳杂俎》的支动、支植,是出于作者的预先构思,其分类自有明确的内涵,各卷之间又有一定的照应;而《夷坚》所题之支甲、支乙,与内容毫无关系,纯是一种胡乱的编排,显得紊杂而芜蔓,正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评论的那样:“稗官小说,昔人固有为之者矣,游戏笔端,资助谈柄,犹贤乎己可也,未有卷帙如此其多者,不亦谬用其心也哉!且天壤间反常、反物之事,惟其罕也,是以谓之‘怪’,苟其多至于不胜载,则不得为异矣。世传徐铉喜言怪,宾客之不能自通与失意而见斥者,皆诡言以求知;今迈亦然,晚岁急于成书,妄人多取《广记》中旧事,改窜首尾,别为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亦不复删润,径以入录,虽叙事猥酿,属辞鄙俚,不恤也。”少所见,则多所怪,而《夷坚志》有关卜问功名、阴德报应、人鬼艳遇之类的故事,重复出现,情节雷同,描写粗糙,甚至强以为文,实难唤起读者的新奇感,大抵属于鲁迅所说的那种“看到厌而又厌”的东西,诸人之言,实属溢美。人们看重此书的,恐怕还是它的“补史”价值,受到较高评价的如《侠妇人》、《蓝姐》诸篇,都非神怪小说。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3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1] 。

《容斋随笔》是全书的总名,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

洪迈《容斋五笔七十四卷》

洪迈《容斋五笔七十四卷》

五笔》。《随笔》先后用了18年的精力,《续笔》用了13年,《三笔》5年,《四笔》不到一年;洪迈没有说《五笔》写了多少年,因为还没有按原计划写完16卷,只写到十卷便去世了。他为《四笔》写序时,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九月,那么,自此以后至其嘉泰二年(1202年)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时间,应当就是他写作《五笔》的时间。

积40多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巨著,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之所以历时长久,主要是尤其笔记体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显然,必须费时读千百部书,才能集腋成裘。

上一篇: 聊斋志异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下一篇: 漫谈《聊斋志异》中的景物描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