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史散文
秦汉历史散文,又叫“史传散文”,代表作品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前 145~前 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人,伟大的史学家、作家、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名 将李陵辩疏减罪,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出狱之后,他怀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胸襟与悲愤,竭尽毕生精力,发奋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又叫《史记》,被后世尊 为“史圣”,与司马相如并称“文章两司马”,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全书包括 12 篇“本纪”(帝王史传)、30 篇“世家”(诸侯史传)、70 篇“列传”(名人史传)、10 篇“表”(记载大事)和 8 篇“书”(记载典章),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即“纪传体”),具有实录的精神、文学的笔法、 高超的技艺,代表着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撰写的编 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璧”,对后世的叙事散文起到了标准、示范作用。《史记》位居《二十五史》之首,与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班固(32~92)字孟坚,著名史学家、作家,东汉安陵人。他的《汉书》是我国古代官方正式修订的第一部史书,共包括 12 篇“纪”、8 篇“表”、10 篇“志”、70 篇“传”;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将司马迁首创的“本纪”、“列传”、“书”等体例分别改成“纪”、“传”、“志”),删除了司马迁首创的“世家”(将该类史传直接归入到“传”中),新增设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内容;他 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所作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为《文选》首篇;他是经学理论家,所著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得到了理论化、法典化。
《史记》“文直而事核”,夹杂着浓郁、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文学性比较强,艺术效果比较突出;《汉书》“文赡而事详”,叙事客观,讲究体例,史学价值相对比较高,而文学和艺术成就则稍逊。千百年来,《史记》和《汉书》并称“良史”,司马迁和班固并称“班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