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近代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按出生时排序)

近代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按出生时排序)

近代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按出生时排序)罗振玉(金石、甲骨文):1866-1940年,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

罗振玉(金石、甲骨文):1866-1940年,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先后出版了《敦煌石室遗书》(1909年)、《鸣沙石室佚书》(1913年)、《敦煌古写本周易王注校勘记》(1916年)、《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年)

章太炎(革命史学):1869-1936年,章门弟子众多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深湛造诣。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其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亦很大。

孟森:1869-1938年(清前期历史),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代表作有《清朝前纪》、《满洲开国史》和《八旗制度考实》等。

梁启超:1873-1929年(新史学),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王国维:1877-1927年(殷商周历史,两重证据法),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成果主要收集在《观堂集林》卷9至卷22的14卷《史林》中,大致包括八个方面:殷周研究、司马迁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古代北方民族研究、辽金元研究、汉晋简牍研究、青铜器物、石经、碑刻、度量研究、敦煌研究,而以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文物和古代北方民族、辽金元研究五大方面成就最为卓著,贡献最为杰出。1925年新印讲义《古史新证》,第一章总论为其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提出“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结合的著名“二重证据法”。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王国维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

陈垣:1880-1971年(元、蒙古民族研究),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1884-1957年(古代史),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代表作为《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金毓黻:1887-1962年(东北史),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著作,编有《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等。其中《中国史学史》国内史学史研究发端之作,不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下。

陈寅恪:1890-1969年(隋唐元代),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郭沫若(马克思主义史学):1892-1978年,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顾颉刚:1893-1980年(历史地理,古史辨),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范文澜:1893-1969年(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新史学宗师”。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钱穆:1895-1990年(史学理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傅斯年(甲骨文、古史辨):1896-1950年,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代表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

翦伯赞(马克思主义史学):1898-1968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吕振羽(马克思主义史学、殷周社会):1900年-1980年,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及《中国民族简史》等。

陈乐素:1902-1990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陈垣的长子。

候外庐(马克思主义学说):1903-1987年,中国历史学家、系马列主义新史学和有奴派的著名学者之一。代表作《中国思想史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1904-1975年,1959年起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合作,首创口述历史工作,以口述笔记方式,为民国史搜集资料。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近代中国的变局》《近代中国史纲》等书。

童书业(先秦、边疆历史):1908-1968年,1949年8月,应聘为青岛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文学所研究员。著有《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先秦七子思想》等。

吴晗(明史):1909-1969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

白寿彝(通史):1909-2000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的创办者之一。师从顾颉刚,与郭沫若、臧克家、季羡林为好友。他编著的《中国通史纲要》《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回族 人物志》。

谭其骧(历史地理):1911-1992年,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主编及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最权威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

侯仁之(历史地理):1911-2013年,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论》和《北京历史地图集》等。

史念海(历史地理):1912年,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二、三集),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陈旭麓(通史,新史学):1918-198年,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著有《初中本国史》、《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胡绳(侵华史):1918-2000年,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著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论文集《理性与自由》《枣下论丛》,编著有《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

李侃(民国史):1922-2010,1958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编辑组副组长等。《文史资料选辑》、《辛亥革命回忆录》、清代与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资料》、《中华民国史》等,参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清史近代史部分的拟订工作。

漆侠(农民战争史):1923-2001年,中国历史学家。漆侠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宋史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对中国封建社会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基本理论、宋代经济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宋代政治、经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巨大。

田余庆(天平天国史):1924-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田余庆先生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曾与金毓黻合编《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参加编著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获国家教委特等奖。

黄永年(通史):1925-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等。与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为翁婿。

齐世荣:(史料学)1926-2015年,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创建者。著有《20世纪的历史巨变》(与廖学盛共同主编)、《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主编)、《绥靖政策研究》(主编)、《世界史》(与吴于廑共同主编)、《精粹世界史》(主编)、《史料五讲》等。编译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和《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译著有《西方的没落》(合译)等。

章开沅(辛亥革命):1926-2021年,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他主要从事辛亥革命研究,兼及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近年则致力于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社会环境的剖析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与林增平共同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并主编《辛亥革命史丛刊》《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等。

杨天石(国民政府、蒋介石):1936年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

张海鹏(历史地理):1939年5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独著,长城出版社,1984年。

罗志田(中外关系,思想史):1952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究方向主要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外关系史,《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

杨奎松(共产党史):1953年10月生,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共党史、中外关系史,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著有《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等作品。

李育民(中外关系史):1953年2月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在国内率先开创了近代中国条约制度研究,长期从事的近代中外条约研究。

茅海建(鸦片战争):1954年,早年师从陈旭麓教授。《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戊戌变法的另面》《依然如旧的月色》《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戊戌变法史事考》《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

陈谦平(民国史):1955年2月生,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涵盖“中华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等方面。

朱英(社会史):1956年10月目前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尤其是近代商会、商团史。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辛亥革命史研究。

王奇生(国民党史):1963年11月6日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留学史、中国现代政党史、中华民国史、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是华文出版社2010年12月31日出版的一本书。

袁成毅(中日关系史):生于1964年2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日间的战争赔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浙江通史》民国卷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民国浙江政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文献:

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文字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及相关各院校师资简介整理而成;

上一篇: 追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
下一篇: 两会访谈 | 努力建成赓续中华文明的“种子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