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可以推荐些好看的历史书籍吗?

可以推荐些好看的历史书籍吗?

可以推荐些好看的历史书籍吗?推荐五本我看过的历史书籍给你,分属不同的类型。关键是读起来很过瘾,不枯燥,很有趣,让人能像读小说一样投入。当然,这些书很正经。并不是那种浪得虚名的,戏说、穿越、伪历史。

推荐五本我看过的历史书籍给你,分属不同的类型。

关键是读起来很过瘾,不枯燥,很有趣,让人能像读小说一样投入。

当然,这些书很正经。并不是那种浪得虚名的,戏说、穿越、伪历史。

一、先介绍一位自己喜欢的学者张宏杰的作品《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演变_书籍历史的遗憾

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在于,揭示了上一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如何衰落的。

清朝从雍正开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制度,到了乾隆时代,国库充盈、国力大增。国家有了钱,于是大规模开疆拓土,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

当时清朝的GDP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了国家的鼎盛时期。

但在作者看来,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危机。

因为在长期的专制皇权统治下,“自私、麻木、冷漠、贪腐、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的奴才特质”早已经渗透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和官僚体系的骨髓。

到了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来访时,整个庞大帝国却在世界大势面前茫然无知。错失了最后一次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种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

然而乾隆朝的戏曲发展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走势:既繁荣,又荒芜;既热闹,又单调;既豪华排场,又内容空洞。

因此,乾隆时代既是一个戏曲空前兴盛的时代,又是戏曲衰落的开端。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梅说:“余尝谓乾隆以上有戏无曲,嘉道之际,有曲无戏,咸同以后实无曲无戏矣。”专制统治者刻意制造的春天,最终无不会演变成严酷的冬天。——引自 四 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设” 200页

物质的盛世很容易昙花一现,只有扫灭了一切精神敌人的盛世才可能永恒。而文字狱运动的成功标志着乾隆物质精神的双重胜利:物质上,他已经把传统社会的物质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最大;精神上,他创造了消灭一切异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引自 五 腐败集团化 265页

这本书的作者张宏杰,要特别提一下。

其实,只要读一读他的书就能有自己的判断。

作为普通读者,读史的目的无非是因为爱好和增长见识。

单纯为了学习、应试,不如去看中学“历史教科书”。

依我看, 批判也好,吹捧也罢。

能带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能从读者关注的角度去剖析历史、带给读者思考的书,就是好书。

二、 我推荐的第二本书,是一直大热的《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其实很多人都在推荐,包括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向读者推荐过它。之所以乐此不疲,实在是因为这本书很经典。问世已经30年,却始终引人注目,经久不衰。

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演变_历史书籍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受2017年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的影响。

书籍历史演变_书籍历史的遗憾_历史书籍

剧中美女高小凤,仅恶补了一本《万历十五年》就拿下了昔日的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如今的省政法委书高育良。

让我不禁好奇,这本书究竟讲什么?

于是,我也恶补了一回。

作者黄仁宇,美籍华人,1943年辍学参军,加入驻印远征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闻名于世。

这部书选择了万历皇帝,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申时行,文官海瑞、武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等几位,作为帝国上层阶级的代表,折射了整个社会的阴阳两面。

这五个对后世有影响的人物殊途同归,最终皆身败名裂。揭示了在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下,个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顶多只能延长帝国走向穷途末路的时间。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眈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引自 李贽

宫廷固然伟大,但是单调。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它豪华装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叶打扫,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引自 第一章 万历皇帝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引自 219页

读完这部书终于明白,《人民的名义》剧中之所以反复提及《万历十五年》这部书,就是要隐喻——“要么反腐中兴,励精图治;要么坐待国家沉沦。”这个主题。

这样的书读一本,远胜简单的历史故事书看十本。

如果说我第一部推荐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揭示了上一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如何衰落的。

那么,《万历十五年》就是揭示上上一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是如何衰落的。

都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相信读了上面我推荐的这两部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顺带推荐一下热剧《人民的名义》的同名原著)。

三、如果说上面两本书还觉得不过瘾,下面再推荐一本《上帝之鞭-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的征战帝国》

书籍历史的遗憾_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演变

这部书讲的历史上匈奴、契丹、蒙古这三个部族征服世界的故事。

因为作者是一位作家,所以这部书的文字充满了激情,长长的句子甚至不带标点,读起来让人不得停顿,作者仿佛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描绘与歌颂着一段史诗。

刚开始读的还不太适应,后来不知不觉就被作者的感染了,一口气读下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尤其是第一部分描写阿提拉的那一段。

严格说这不像是一本史书,更像一本小说。

三位草原英雄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经历了各自不同的苦难,都实现了改变历史的壮举。

横刀卧马、驰骋疆场,以草原狼的孤傲与残忍征服了世界。被欧洲人惊恐的喻为上帝派来惩罚世人的“上帝之鞭”!

千百年来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却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看完之后我的感悟是:只要有人类存在,历史也在有意无意中重演。

江山自有人才出,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人物出现,他们依然会在自己的时代创造出传奇。

剧本类似,只不过演员或场景不同而已……

四、下面推荐的这一本,是有关商业间谍的历史书《茶叶大盗》

这本书的题材特殊,讲了一个叫罗伯特·福钧的东印度公司雇员,在利益驱使下凭借自己的植物学知识,中国盗取优质茶种的故事。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演变_书籍历史的遗憾

作者是个美国人,中国人用外国佬的视角看200年前一个英国间谍潜伏到中国,打探商业情报,偷取茶叶种子的故事。那种感觉还是有点奇怪的。

那时候,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都是公认的奢侈品、硬通货,全世界的白银因此都流通到中国。

巨大的商业利益,引来了福均这样的商业间谍。

他们在尝试着直接偷窃茶种到欧洲栽培失败后,他们想起了在印度寻找相似土壤自己去培育。尽管终于培育成功,但已经是此茶非彼茶了。

阿萨姆红茶闻起来有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尝起来则有股辛辣的烟味。时至今日,拍卖会上的上等茶叶佳品中也鲜见阿萨姆奶茶的身影。只有那些追求阿萨姆红茶在冲泡时所分泌的浓郁气息和一股麦芽香的人才会欣赏这种茶叶。它的长势也不是特别理想,每亩茶的产量所得收益少得可怜......

对阿萨姆红茶的实验改造一连持续了几年,东印度公司最终意识到这种茶叶永远卖不出像他的竞争对手那样的高价,毫无疑问,也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取代中国茶叶的位置。

基于以上结论,东印度公司很不情愿地放弃了自己在印度的茶叶资产。——引自第304页

据福均估计,每制备出的100磅茶叶中就混杂有超过半磅的石膏粉和普鲁士蓝。

据信,每个伦敦人平均每年要消耗掉大约一磅茶叶,这意味着中国茶叶实实在在地毒害着英国茶叶消费者。

尽管中国人朝茶叶中掺入添加剂的行为并非出自恶意,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外国人想要的是“看上去”翠绿翠绿的绿茶。——引自第304页

全书的写作手法像小说,尽管其中一些章节因为描写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读起来有点让人感到心酸。

但总体来说,因为作者写的有趣,所以整本书读起来还是相当很轻松愉快的。

五、最后再推荐一本有趣的历史书《烟火撩人-香烟的历史》

这是一本讲述“小物件,大历史”的书。

书籍历史演变_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

与世界上很多故事一样,吸食烟草最初盛行于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

随着殖民者的拓荒,烟草逐渐被带到了欧洲,并且经历了一轮由推崇到泛滥再到反思与克制的过程。

无论是歌颂也好、抵制也罢,吸食烟草成瘾的习惯终究被人类保留了下来。究其原因,除了存在上瘾的因素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在于烟草税的巨额利益所驱动。

欧美国家是如何从最初将烟草文化提升到国家精神,之后又以健康、自由的名义蜕变成抵制烟草大本营的?

为什么国外香烟包装上都印有极具冲击力的警示图片,而国产烟包装越来越精美并且创意十足?

看完这本书,相信你自有答案。

最后,借用一个读友的评论来结束对本书的推荐, “世界的香烟史,是一次人类的集体外遇。为了诱惑,失去了理智,最后变成了一个困境。”

小结一下:以上五本历史书籍概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几个方面。这些书的共性就是,可读性强,好看、有趣、增长知识。

如果有空,不妨找来看看。

上一篇: 历史地理学推荐书目
下一篇: 关于历史传说的成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