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是被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遗忘的二级学科,和课程专业。其实它相当重要。最重要的地方,文献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可以和任何的学科展开交叉。比如语言文字学文献,经学文献,文学文献;同时它还拥有极强的工具性效果。理工科的大学生本行是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文科大学生的本行应该是检索文献,处理文献资料。
古典文献学的学科,是有重要价值的:
古典文献学可以教你知道,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什么书,怎么利用书,如何去找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
其实,还是汉语言文学考研分数,二级学科最低的专业,是性价比很强的考研专业(很多高校都会有古籍整理研究所,他们的研究生招生是独立的)。
再不济,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一定要写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布局,就体现了你基本专业功夫。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本书是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献学课程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讲述文献学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和工具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辩伪、类书与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
网络有配套学习视频:
杨琳:《古典文献及其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琳的《古典文献及其利用》既有纸质文献也有电子文献的检索方法,本教材介绍了类书、政书、丛书、出土文献、图像资料和书目的利用,资料新(截止至2021年9月),实用性强,本教材在介绍中融入作者利用文献的体会及研究成果,绝非泛泛而谈的古典文献检索和工具书使用,建议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本书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本教材也可作为工具书来使用。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作者精益求精,一再修订,自版2004年问世后,至今已推出第五版。每一版都尽力搜集文献,在同类书中非常难能可贵的,特别是本书的电子文献利用部分,与时俱进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三夕版本的古典文献学优秀在于还设计了练习题,思考题与练习题都用繁体字,以便提高大家对古典文献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做。
祝鼎民:《中文工具书及利用》,中华书局。
本书针对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课程的教学要求编撰而成,内容涉及我国古代辞书和现当代辞书,涉及的辞书主要包括语言类和专科类字典、词典、年鉴、手册等,按查字词、查人物、查地名、查引文典故、查年代、查典单制度、查相关资料的需求,突出对相关汉语工具书编撰特点、检索方法、版本变化情况的介绍与论述。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中华书局。
本书是关于古籍整理方面一部非常实用的教材类读物。作者黄永年根据自已多年从事古籍整理的经验以及古籍整理自身在方法、工序、相关知识上的特点,将全书分为八章阐述,包括: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译、索引、其他,涵盖了古籍整理的各个方面。全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也有一些理论上的总结,系统性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
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写材料,都分别根据考古学和文献上的资料,详细研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