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先说说史官的大概历史,便于理解后文的论述。
我国从夏朝就设置专门记录国家历史的史官,即太史令,而商周时期,太史令职位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为了记录国政国事,这个时期的史官,一般可以参加重大国事活动以及众多国政讨论。到了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设置太史令一职。直至唐朝初年,正式成立史馆,由朝廷重臣担任史书编修。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我国史书编修制度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节点。但也是从唐初开始,也为后代皇帝开了不好的头,这个后文再讲。此后一千多年,沿用唐制,虽在官职名称等上有所变化,但是职责未曾出现大的变化。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描述史官是非常恰当的。古代因实事求是书写皇帝生平的史官而遭杀害的可以说很多,史官在古代可以参加众多国家大事活动,同时作为皇帝的秘书之一,有些皇帝会向史官询问意见,当然,史官仍旧是高危职业。这是皇帝和史官之间的需求不同而造成的直接结果。皇帝需要的是史官写好不写坏,但是史官秉承传承之精神,必须实事求是,一举一动都要记录。皇帝真龙天子,拥有绝对权力,不让史官写史官非要写,这写了还不给看,皇帝受不了啊。可这从夏商周流传,自西汉司马迁之后,司马迁就是史官的标杆啊!所以我国这史官,优良传统是一点儿没丢。
再说说这史书啊,正史,由国家专门机构编修;私家史书。比如《国榷》,史学价值高一些;野史,这是民间读书人或者一些史家所写,史学价值相对较低;所以这历史上,但凡皇帝想改史书也不太敢,一是得罪史官就等于得罪读书人,正史你不让写,那就在野史或者私家史书中写,这私家史书好一些,毕竟也是史学专家,一般尊重事实加考证,可这野史就不好说,要多野就有够野!看司马家就知道了。
唐宋之前的正史,史学参考价值很高,一般实事求是。唐宋之后,大概乱了套了,这里说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晚年想看看史官怎么记录自己的,就找长孙无忌等商量,结果遭到群臣反对,最后也只是看了下起居注。有人说这李二把李大的功劳写给了自己,当个笑话看看得了;还有人说李二玄武门政变运气好,那这李二运气是真的好!教员通读二十四史,读了几十遍《资治通鉴》,都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佑,其次朱元璋尔”多余的就不说了,看客们自行体会。
书回正题,这李世民看了起居注,现在史学界公认的是开了个不好的头,但我觉得,古代“受命于天”的君主专制下,李世民不看,总有人会去看,这不宋朝这赵光义,直接拿着史书自行修改。所以这后世对唐宋之后的史书啊,考证的更多,清朝入关后,直接重修《明史》,随着近些年的研究,这《明史》也是扑朔迷离啊!
李二心胸豁达,直言要按史实书写,当时想看起居注,问褚遂良,褚遂良一口回绝。后来房玄龄、许敬宗将起居注修改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看到“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即玄武门政变,就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并让人“削去浮辞,直书其事”。史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我个人觉得还是由于李世民心胸豁达,才要求直书其事。再说这史学界查阅唐朝史书,所有均保持一致,唯独这玄武门之变有很多争议。再说这史书,欺负孤儿寡母的,黄袍加身的,惑乱后宫的不都记载了,这杨广怎么拿的皇位都记了。
现在有些博主为取流量,混淆视听,搬运视频文案也就罢了,咱看历史,还得保持基本的历史观,最起码的还是要去看看原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