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化阐释》
(方艳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
《穆天子传》不仅因其文体学的开拓性意义而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更因其包孕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以穆王征巡的方式,展演了在那一段历史空间里,人们的思想、情感、精神、信念,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先民对于民族文化追本溯源的询问与认知。借此烛火,可以照见更为久远深长的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根与文化之源。本书采用文学人类学方法对《穆天子传》进行文化阐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研究史回顾与前瞻。
国内关于《穆天子传》的研究,较重要的始于清人孙诒让、黄以周、龚自珍。民国期间研究者众多,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一个研究高潮。如张公量、顾实都有系列研究问世,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建国后的第一个三十年中,研究成果数量上虽不多,但顾颉刚、王范之以及台湾学者卫挺生等人的研究可以说开了一个《穆天子传》研究的新局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穆天子传》研究阻滞于《穆天子传》性质等关键性问题,进展缓慢。《穆天子传》之域外研究与国内的研究之间有密切关联,这是应被重视而少有提及的。其中欧美学者如法国学者雷米•马迪厄和林恩·波特等人,以及日本学者小川琢治等做了重要的工作。关于《穆天子传》的真实性问题,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讨论,而其真幻结合的叙事特征应该说完全符合“神话历史”的逻辑。
二
《穆天子传》的成书背景。
如果将《穆天子传》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来看待,它诉说了什么?又是如何诉说的?这当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但认真说起来,却并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文化文本的阐释者而言,最先需要了然于心的应该是:它究竟在何种历史语境中产生?而“这一”特定情境中出现的“奇异”的花朵所呈现于后人眼前的“那一段”独特的时光才是关注的重心所在。人们对历史的追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源于对其中失落的一段集体记忆的缅怀与困惑。从历史接受看,与《穆天子传》所塑造的骑马英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人以其“获没于祗宫为深幸”的评判,这种变化反映了农耕生活和游牧生活之间的一种文化疏离感。《穆天子传》既是对西周王者巡行的记录,也是对其政权版图的描绘。它所反映的是在周代确立的大国一统的文化扩展模式。从权力话语的集中表述这个角度来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王者之书。
三
《穆天子传》的成书主旨与周人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其根本意义在于解释王权的神圣来源问题,并以此维系新社会的正常运作。《穆天子传》在其开篇就设立了一个由“帝-河伯-天子”三者构成的神话叙事模式。而这一神话叙事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的原因。穆王的西巡祭水,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对先周文化传统的追溯。从现实的角度看,乃是寻求“上帝”的庇护与“河宗氏”的支持。其西行至昆仑丘,观黄帝之宫、封丰隆之葬,乃是前往原始大水神的圣殿所在,进行祭拜的朝圣行为,在这一层意义上,可以将穆王之路视作朝圣之路。
四
穆王之路是玉石之路的原因及意义。
为什么说穆王之路乃是玉石之路,它的意义何在?《穆天子传》与《山经》一样,揭示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玉石文化传统。周穆王的西行昆仑寻玉,是在寻宝的表层意义下,追溯夏人和周人以玉为象征的自身文化传承。三千年前周穆天子对于玉石的狂热追逐,既是在王玉或礼玉文化的形成期,对自文明之初就已然开始的巫玉文化信仰的一次有意识的郑重回眸,也因此促进了政权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五
穆王具有“神巫化”的某些特点的原因。
为什么说穆王具有“神巫化”的某些特点?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传奇人物?这可以从其以“灵鼓”为佩、八骏为骑的形象以及“饮血青白”、“黑水留骨”的行为两方面来解释。周穆天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位独具面目的“神圣的国王”。他的征巡四方使其成为中国历代帝王中首屈一指的传奇英雄。同时也使得他在之后的几千年岁月中饱受后人的误解与非议。对于其西巡的时间、地点、意图的论证与解析应该说有助于还原一个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富于逻辑性的、真实可信的王者形象。
六
《穆天子传》中反映的用玉情况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
一方面,考古发现已经初步证明《周礼》所载玉礼器体系为真实的历史,这在《穆天子传》中也有所反映。另一方面,穆王以巫者为向导展开的玉石之路不仅反映了在历史转折时期,东西文化的交融,商周文化的继承与嬗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昭王南征而不返的政治压力之下展开的文化振兴的努力。
七
《穆天子传》的生命观念如何体现了古人对于永恒世界的追寻以及希望超越生死的梦想?
《穆天子传》中出现的“玉女”形象寄托了当时人们的生命观念和死亡意识。自始至终伴随着周穆王追寻之旅的是和玉——不死之药密切相关的神圣女性。但到达了世界的边缘,完成了和“玉女”的圣婚仪式,经历了死亡的考验之后,本应获得不死之药的穆王并没有从此摆脱死亡的恐惧与悲哀。第六卷作为《穆天子传》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隐含的是上古先民对于“死亡”的认识与接受。从西王母到盛姬,从其象征意义上说,是由不死之迷思回归于必死之现实。女性伴随着穆王完整的寻玉的过程,却也是以玉为媒,祈求长生的梦想破灭的过程。
作者简介
方艳,安徽桐城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化学、艺术学。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穆天子传》的文化阐释(完成),《中日帝王叙事的比较神话学研究》(在研)。
文学人类学
编辑 | 周奕含
在田野中发现,
在书斋中思考,
在交流中完善。
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
实时更新讲座、讲读会信息,
分享书评、影评、摄影、田野报告……
欢迎投稿:its2011@126.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