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曹操想保全荀彧名节,结果遭到世人嘲笑

曹操想保全荀彧名节,结果遭到世人嘲笑

曹操想保全荀彧名节,结果遭到世人嘲笑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是谁写的_魏略

荀彧辅佐曹操建立了曹魏政权的根基,但在曹操准备正式确立魏国社稷时,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和曹操之间关系随即产生了隔阂,之后荀彧便被曹操从中央调离,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寿春。

想当初,是荀彧劝曹操将汉献帝刘协用作政治斗争的傀儡。帮助曹操架空、篡夺汉朝政权,这种行为与他忠于汉室的说法是十分矛盾的。但荀彧忠于汉室的说法,打自三国起,就开始流传了。想来这种说法,或是因为曹操追思荀彧,而以官方的权威,来保全荀彧的名节。

荀彧对曹操的作用至关重要,说他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都不为过。相比于其他文武,荀彧短暂的在曹操麾下任职后,便迅速成为了名义上还存在的汉室的大臣。

按《三国志·荀彧传》:“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曹操获封大将军的时候,是刚刚将汉献帝刘协从洛阳迁到许昌的时候。荀彧之前一直在曹操帐下担任司马一职,迎接汉献帝至许昌之后,荀彧一跃成为汉朝的尚书令。

尚书令总揽国家政务,与曹操的大将军,一文一武,成为汉室朝廷的重臣。也就是说,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从之前的主臣,变成了同僚。

魏略是谁写的_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

后来曹操转任丞相,想要让荀彧担任三公,荀彧坚持辞让,但他和曹操的这种同僚关系,以及曹操对荀彧的依赖一直都没变过。

荀彧最终在曹操称魏公之前以汉室官员的身份去世,说他一辈子是汉臣,也没什么毛病。而他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去世,说他忠于汉室,似乎也合情合理。

一个亲手谋划了夺取汉室政权的人,怎么会愚忠于汉室呢?

如前面所引,《三国志》的《荀彧传》里,荀彧所任的官职,史书作者陈寿特意加了一个“汉”字,这是很值得玩味的。

同样在这本《三国志》里,魏国其他官员的官职履历都没有出现过这种刻意强调政权所属的情况,包括那个耻为“汉”官的夏侯惇,若不是裴松之注引的《魏书》,后世读者压根就不知道夏侯惇之前担任的伏波将军是“汉官”,后来担任的前将军是“魏官”。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因为蜀汉不置史官,资料匮乏,所以蜀汉的历史记载十分简略;魏国则有《魏书》和《魏略》等多部史书参考,所以较为具体。

陈寿是蜀汉人士,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三国后期晋朝初期。他对自己国家的情况了解都不甚具体,又怎么会对敌国早期的情况了解那么多?想来应该就是他所参考的资料《魏书》《魏略》等书中对荀彧有特殊“关照”,所以他才能在《荀彧传》里刻意强调荀彧属于汉室,不属于曹操。

魏略_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是谁写的

曹操虽然没有像项羽杀掉楚义帝那样杀掉汉献帝,但他的对手刘备、孙权,仍然在舆论上将曹操打作“汉贼”。因为这个骂名,天下反对曹操而支持刘备、孙权的人杰不在少数,曹操为此吃了大亏,而后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以表明自己没有篡汉之心。但随后曹操称魏公、魏王,内部的反对之声越来越强,叛乱迭起不止,内忧外患不断,使得曹操疲于应付。

曹操为了称魏公不惜将荀彧置于死地,这种做法不免让人寒心。不过曹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毕竟他和荀彧有着二十多年的感情,纵使一时绝情,过后追思荀彧时,想必也是非常懊悔的。

曹操深刻体会到了背负骂名所带来的诸多不便,想必这时候的曹操才明白只有荀彧对自己是真爱,董昭等阿谀奉承之徒不过是为一己私利。

可是荀彧已经去世,任何补偿都是无用的。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毕竟只是雄踞一方,没有完成天下一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从这个角度来讲,曹操就是失败的。一个不得人心的失败者,篡夺了汉室政权,后世人们在对其品评时,又怎么会客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夸曹操的人很多,但同时将曹操损到底的人也不少。

曹操是个争议人物,他既然已经懂得了荀彧,又怎么会让自己二十年的老朋友陷入争议当中。

魏略_魏略是谁写的_魏略翻译及原文

魏国政权夺取了汉室政权,而这个魏国政权的根基,就是荀彧帮助曹操打下来的,如果荀彧忠于曹操,那么他就是篡夺汉室政权的主谋。整个事件下来,就成了荀彧怂恿曹操篡夺汉室政权,这样一来,舆论上,势必会出现类似于荀彧是汉贼的说法。

一个被称作有王佐之才的翩翩君子,被说成了汉贼,这是曹操所不愿意的看到的。曹操已经误杀了荀彧,不能再让荀彧背负骂名。

既然荀彧是汉室的尚书令,又是在曹操称魏公之前去世,于是曹操就借此做文章,带头引导舆论,说荀彧是忠于汉室,无力阻止曹操篡汉而为大汉朝死节。以此保全荀彧的忠贞名节。

按《三国志·曹芳传》:“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正始五年(244),魏帝曹芳下诏将荀攸配享于曹操庙里。魏国前后五次选则已故功臣进入曹操庙里享有祭祀,荀攸为第三批进入曹操庙的人,但自始至终荀彧都没能进入曹操庙。

魏略_魏略是谁写的_魏略翻译及原文

曹操能够建立魏国政权,荀彧是最大功臣,不让荀彧进入曹操庙,道理上是讲不通的。裴松之认为,曹操庙里有荀攸没有荀彧,是因为荀彧不是魏国臣子,但实际上,如郭嘉、典韦等也是在曹操建立魏国政权之前去世,严格来讲,也不是魏国臣子,但郭嘉、典韦却先后都能进入曹操庙中。

可见在当时,荀彧是汉臣不是魏臣,就如同铁律一样,无法动摇。究其原因,该是曹操出于对老朋友的追思与懊悔,以自己的权威将荀彧认证为汉室忠臣,乃至于曹操的子孙后代都不曾违背曹操的意愿,故而没有将这位对魏国功劳最大的人物看作魏臣,魏国的史书在记述历史时也遵从了曹操的权威认证,于是有了《三国志》里,陈寿刻意提醒读者,荀彧的官职是“汉官”。

但曹操将荀彧认证为汉室忠臣后,不但没有为荀彧争取到任何赞誉甚至是怜悯,反而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这种嘲笑甚至持续到了南北朝时期。

按《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评:“世之论者,多讥(荀)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

世人都讽刺荀彧一手颠覆了大汉王朝,末了却想做什么大汉忠臣。

一个个翩翩君子被世人这么嘲讽实在是有点悲哀。曹操本想保全荀彧名节,结果让荀彧遭到了世人的嘲笑,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意思。

不过曹操此举也并没有适得其反,在那个非常重视忠孝的年代,荀彧这个颠覆大汉王朝的始作俑者,并没有像曹操那样陷入忠与奸的争议当中。后世对于荀彧几乎是一致褒评,些许为荀彧遗憾的也都是为荀彧失身于曹操而感到惋惜。可见曹操对于荀彧汉室忠臣的认证,还是比较成功的。

上一篇: 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吗?
下一篇: 得与失:论《隆中对》的政治深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