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视频专访丨《典籍里的中国》导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

视频专访丨《典籍里的中国》导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

视频专访丨《典籍里的中国》导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channelId11209bc7c604f274eb5aab9bb8e971f3d85视频专访《典籍里的中国》导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嘉 宾:卢小波 《典籍里的中国》总

channelId11209bc7c604f274eb5aab9bb8e971f3d85

视频专访《典籍里的中国》导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

嘉 宾:卢小波 《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

嘉 宾:左 兴 《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近一档节目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这个节目的名字就是《典籍里的中国》,甚至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学习典籍的热潮。今天我们邀请到这个节目的两位导演,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请他们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典籍里的中国》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读书这样一个话题。一位导演是卢小波,你好。

卢小波:你好,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卢小波。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左兴。

左兴: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左兴。

主持人:欢迎二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我们怎样在这么浩大的典籍当中,去选择这几本著作进行制作节目?

卢小波:《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主要是通过我们把一些经典的典籍,像我们所播出的《尚书》《天工开物》以及《史记》等,通过戏剧加影视化的这种呈现方式,以古今对话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然后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左兴:我们这些典籍从哪里来?这些书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赓续延绵,传到现在。首先是这个书为什么能留到现在?以及现在为什么还要读它?留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直到现在为止,在历朝历代都能被奉为典籍,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标准。

主持人:我记得《典籍里的中国》第一个节目《尚书》,我第一次看到应该是在微博里,一下子就上了微博的热搜,中间的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到非常感动,好多网友在下面评论说,看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看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反应。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良好的一个效果?

卢小波:什么东西才最珍贵?我们的祖先,先贤们,他们最先进的思想,或者说思想和标准,这种标准和行为规范,影响着我们的过去,同样也照亮着我们的未来。典籍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数千年来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是先贤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整个思想内容的一个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活水和源头。这些典籍不能只活在图书馆里,也不能只活在学者的论述中,一定要活在我们年轻人的心目中。

主持人:我注意到咱们第一期播出的内容是《尚书》,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期?

左兴:如果说想到要去做典籍,要去读典籍,可能第一部就会想到《尚书》。

卢小波:在《尚书》这期节目进行审片的时候,我记得康震老师说,我是流着泪,边流泪边看完《尚书》这一集节目的,他的儿子就特别不理解,他以为他爸爸在看一个言情剧或什么的,结果过来一看,发现是撒贝宁和一个老头在对话。然后过了一会,他在后面看了一会也不再说话了,就一直默默无闻地陪他看下去。

康震老师跟我们讲这个故事,他说到底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让他自己如此的激动?他后来总结说,他觉得是节目带给他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他从这里边看到了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到了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带给他内心的震撼。背后的原因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典籍的解读,通过读这些书,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知道我们从哪来,到哪去,知道我们中国之所以是中国的缘由。

主持人:刚刚卢导说过一句话,就是说不能让这些书放在图书馆里,放在学者的书架上,要让大家都看到这些书,我们都知道这些古代的典籍读起来是非常生涩的,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那么我们如何将这种非常厚重的材料,变成人人都能够看懂的视听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这一方面咱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卢小波:一本书,一个人,一个大故事,包括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一个核心思想。我们把一本书首先是将它人格化,寻找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故事可能是跟这本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可以是这本书的写书的人,也可以是这本书的护书人,或者说这本书的传承人。那么通过这个人物的故事,然后串起这本书整个的前世今生。

我举个例子,你比如说我们选择《尚书》,我们选择的人物是它的护书人,或者说它的传承人伏生的故事。由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穿越到古代,跟伏生这个护书人进行对话,通过对话的空间,把展现出伏生一生怎样以命护书、怎样传承的故事串起来,在中间顺便把相传孔子编撰的一些书中的故事穿插进去,包括还有一些大禹治水,大禹定九州,还有牧野之战等放进去了。

主持人:我觉得咱们这个节目可能在社会当中就是充当了一个领读者的角色,在领读者的带领下,更多的人去深入典籍,深入到图书馆,然后去看里面的故事。左导,您那边有什么好的反馈吗?

左兴:如何让上古典籍成为网红,当今的网红。我们看到这个节目播出了几期以后,比如说第一期我们看到伏生的时候,无数的网友被伏生的一次回眸给打动了,就是一眼望穿千年的感觉。当我们在制作《天工开物》的时候,我们在梳理作者宋应星的生平,我们梳理到什么?原来这本书是三个兄弟的共同的梦想铸造而成的。那又读到了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其实就是经世济用。我觉得《天工开物》还有一句话。

卢小波:“贵五谷而贱金玉”。

左兴:对,真正的核心思想就是农为邦本。这本书的开篇《乃粒篇》说“贵五谷而贱金玉”,就是这本书第一篇讲的是种粮食,最后把所有的制作金银珠宝的技艺放到了最后,这就是作者的思想。

读《尚书》我们记住了什么?我们记住了“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所以说我们希望在每一集节目里,最终都让观众记住几句这个书的核心思想,记住这几句话,记住这个人,也就记住这本书了。

主持人:卢导,在节目制作的过程当中,您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呢?

卢小波:我也觉得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真的能体会到咱们现在的一些思想和一些行为,包括一些影响我们整个行为的那些思想内涵也好,行为方式也好,实际上都能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找到源头。这种源头的寻找过程,或者说这种学习的过程,会引起你自己思想的共鸣,这种共鸣就会潜移默化地让你觉得读这本典籍会非常有意义,也会感觉到这种收获的满足感。这不仅是做这个节目之后,播出之后观众反馈的满足感,而是因为这本典籍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当代读书人来跟它对话的过程。

主持人:现在看来,我们为什么在当代还要去读古代的这些经典?读这些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卢小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际上作为我们民族的基因,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里,实际上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句话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文化不兴”,也讲了同样的道理。要想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话,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典籍,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一代一代地读下去。

左兴: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有时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们自身需要寻找的答案,在书里都会找到。对于《典籍里的中国》来讲,大家如果都会有机会去看到这些书,然后记住了这个书,或者说未来有机会去买这个书看一下,可能就达到了我们做这个节目最终的目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二位的介绍,也希望二位能够出更多的好作品,感谢。

上一篇: 话本小说安装包最新版下载
下一篇: 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