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9 09:47 今晚报
历史上最早提及妈祖为“波神”的著作,是北宋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而妈祖传说以庙记形式被记载下来,最早出现的地方史志,则是南宋《咸淳临安志·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恰恰就在这二者之间,宋代出现了以妈祖为题材的两篇小说,那就是宋洪迈《夷坚志·林夫人庙》和《夷坚志·浮曦妃祠》。
洪迈《夷坚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书所记皆神怪之说,故以列子夷坚
事为名”,为“迈杂录仙鬼诸事”,“而道闻琐事亦多足为劝诫,非尽无益于人心者,小说一家历来著录”。
《林夫人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兴化境内即今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名叫海口的地方,原来有座林夫人庙,不知建于何年。祠宇虽然不大,但该神一向以灵验著称。凡是来往于海上的客商,都要先到林夫人庙占卜祷告,祈求保佑,才敢乘船出海。据说有人在大洋中遇到险风恶浪时,曾经向空中跪拜哀告,求林夫人显灵。果然就会看到一位女神降于篷船的桅杆之上,化险为夷。
同里有一位姓吴的老翁,为人豪爽,他的山上种满了茂盛的大树,郁郁苍苍。家里的大粮仓,也都装满了五谷杂粮。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要买他山上的一片林材,吴老汉要价三千缗铜钱。(宋时的一千钱为一缗,三千缗就是铜钱三百万)可是那客人只肯出三百缗,也就是三百千钱。吴老汉笑着说:“你是求我卖给你这些木材的,怎么只给我十分之一的价钱,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没有谈妥。这天晚上,天气突变,风雨大作,一直到天亮。待风停雨歇,吴老汉打开房门,却看见大门外的地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三百千钱。正在惊异间,又有人跑来报告,说昨天客人想要的那片林材,风雨过后多半都已非倒即折,还有好多折倒的木材不见了。吴老汉赶到山上一看,那些还躺在原处的林材上都写着“林夫人”三个字。吴老汉这才猛然醒悟,知道是神所为。急忙来到庙里烧香焚纸,跪拜谢罪。看到很多木材一夜间都被运到庙前的空地上,明白神的意思是要修庙。于是吴老汉决定,把这座山上的所种之树,全都献出来,又把那三百千钱还给庙里,作为修建的费用。
这是一篇笔记体小说,所记“林夫人”即林默,即妈祖。《夷坚志》作者洪迈,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五年。这时有关妈祖的传说在民间已盛传。
与《林夫人庙》同时写的另一篇妈祖题材小说《浮曦妃祠》,载于《夷坚志》戊卷一。全文如下:
“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有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得三吉珓。迨出港,果有六船翔集洪波间,其二已逼近。舟人窘迫,但遥瞻神祠致祷,相与被甲发矢射之,忽烟霁勃起,风雨交至,惊波驾山,对面不相睹识,全如深夜。即而开霁帖然。贼船悉向东南去,望之绝小。立之所乘者,亦漂往数十里外,了无他恐。盖神之所赐也,其灵异如此。夫人今进为妃云。”
这篇小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主要人物崇福夫人(妈祖宋时封号)没有出场,只有船夫、郑立之及海盗船的活动。在贼船即将逼近之际,矛盾激化之时,只一阵忽来的急风骤雨和滔天大浪,把民船和海盗船各置东西,居然相隔数十里之遥,矛盾解除,小说收尾。情节设置巧妙,没有落入俗套。崇福夫人虽未出现,但在“烟雾”、“风雨”和“惊波”之后,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林夫人庙》和《浮曦妃祠》,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较具体描写妈祖的小说。它开妈祖题材小说创作之先河,无疑对后世尤其是明代的妈祖题材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小说内容直接取材于妈祖民间传说,又是经作者田野调查所得,因此这是继《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之后,历史上较早开始搜集和整理妈祖传说的著作。这在妈祖传说形成初期,尚停留于民间口头传播之时,尤其难能可贵。《林夫人庙》开篇对妈祖拯人患难的“灵异素著”、“见神出现于樯竿者”等描述,一直为后来历代地方史志所认同。相隔近一百年后的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顺济圣妃庙》条所写“林氏女数著灵异”,丁伯桂《庙记》亦写“神降于樯”,几乎同出一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