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如何理清宋朝的历史?

如何理清宋朝的历史?

如何理清宋朝的历史?宋朝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光是宋史一套足以够你研读半生。更不用说什么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什么的。只因那个年代修史比较发达,政府修史和私人修史行业蓬勃发展

宋朝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光是宋史一套足以够你研读半生。更不用说什么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什么的。只因那个年代修史比较发达,政府修史和私人修史行业蓬勃发展,所以留下了很多关于记载宋代以前或者宋代时期的历史。所以说如果彻底研读宋朝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学家毕生的精力。

但理清宋朝脉络是很简单的,很多历史书都把“辽宋夏金”这一个时期(有些加上元朝)并称为“多民族政权并立”。这一说法从现在的角度讲是没错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宋朝虽然统一了五代十国,但纵观宋朝三百余年:

北宋时期情况:燕云之地临契丹,河西走廊有党项,大渡河外大理国,交趾化外乱静海。

这就是北宋时期整体形势,辽朝和宋朝自1004年的澶渊之盟后双方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一百多年;而西夏和宋朝自开国打到北宋灭亡,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对双方也是一个消耗战,和和打打,互有胜负到了南宋之后才逐渐是宋夏关系慢慢少打了交道(原因是金朝把陕西关中陇右一带拿去了);大理国和宋朝倒没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静海和宋朝的话除了开国初期玩过几场战争基本也是小打小闹,不足为患。

以上是对外的。

对内的宋太祖开国之初平定二李之乱(不堪一击的内乱);王全斌平定后蜀后,全师雄兵变用了很大力气才把他平定下去,后来又来个王小波李顺起义,舞台依旧在川蜀一带;二三十年后王则兵变,也很快被宋朝的新耀之星文彦博平定;重点就是到北宋末年年间方腊和宋江起义,其中宋江起义都以主角似的被写进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见他的名气,但在当时,闹得最厉害的最让赵家官人头疼的是方腊一伙啊。

经济上依照大家说法就是极度繁荣,人均是怎样的我不讨论,但总量繁华是肯定的,各种讨论北宋生产力的、钢铁生产量、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交通规划、各种科技等等(梦溪笔谈有一些详细的介绍和私家小道消息)首都的的繁华就更不用说了,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以图画和文字形式跟你讲解北宋在赵家的治理下是多么有钱,也有一些人用出现了纸币作为宋代金融发达的见证。

文化上宋词博览大家,各种派别应运而生,范公政治理论、二程之学、陆九渊哲学思想、朱熹哲学思想,等等,整个社会以尊读书人为先。武功在那个年代,真找不到出路,狄青就是个被社会所影响的例子,自己可以查查。印刷术不断更新,书籍不断出版,四大书院在宋代兴起,说多了就不多说了。

外交啊科技啊在宋朝颇有建树,后人其实主要扣病的是宋朝的军事制度,军事不行,有一部分原因则说明了制度不行,制度不行,则说明了政治不行,政治代表一个政府,一个皇朝,有些人也就整个否定了存在于中国的三百年的宋朝了,“积贫积弱”就是他人对宋朝的历史观点。

南宋的话,几乎整个一百五十年间都存在于宋金和宋蒙战争之中,和平年代真的十分可贵,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八十岁寿命的南宋百姓,出生在高宗末年,你可能会经历过完颜亮南侵,孝宗北伐,韩侂胄北伐,嘉定抗金等等。不过,虽然战争频繁,但总的来说,南宋由于土地与人口比以前高度集中,区域经济上比以前更加繁华起来。

而在文化上,由于偏安一隅,词人从以前的温婉风格逐渐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念念不忘收复江山的豪放派词人,另一种是偏安一隅词眼之中中透露出对祖国江山十分失望转而不问尘世的词风。

今天先打这么多,好累。明天再写

————————————————————————————————————

附带我写的《宋代史》,还在写。,顺便宣传一波目录。努力在写,欢迎各位纠正和给出建议,只要不要骂人就行。

出版序言

两宋概况浅说:一个繁荣又被动的王朝

第一章 晚唐及五代的形势与北宋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 晚唐安史之乱后百余年藩镇与唐朝国内外的形势演变

第二节 五代十国的历程

第三节 契丹政权的兴起与幽云十六州

第四节 宋太祖赵匡胤的军旅生活

第五节 陈桥兵变 北宋王朝的建立

第六节 “二李之乱”和威服藩镇

第二章 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先南后北”战略

第一节 “杯酒释兵权”下的中央禁军的调整

第二节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第三节 “宰相须用读书人”

第四节 荆湖、川蜀的统一和平定

第五节 岭南、江南的统一和归顺

第六节 攻灭北汉与宋辽战争:高梁河之役大败及宋辽此后战局的分析

第七节 宋室内部皇系矛盾的激化

第八节 太宗的“雍熙北伐”和中后期与辽的局部战争

第三章 北宋“澶渊之盟”前后的政治形势

第一节 宋太宗一朝政治得失

第二节 来自西北党项李氏家族的危机

第三节 宋真宗继位与“咸平之治”

第四节 “澶渊之盟”

第五节 真宗一朝的东封西祀与朝中“五奸”

第六节 天禧党争

第七节 仁宗继位和刘太后执政

第八节 太宗、真宗、仁宗初期三朝的兵民变乱

第四章 士大夫活跃的时代和“庆历新政”的尝试

第一节 仁宗亲政下的政治风气

第二节 宋朝与党项关系的恶化与西夏建立后的战争冲突

第三节 士大夫的政治改良:庆历新政

第四节 宋与辽、越南关系的政治恶化与冲突

第五节 “嘉祐之治”与仁宗时代的文人“涵养”与“精神”

第六节 宋英宗四年的执政生涯

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的前后历程和影响

第一节 宋神宗和王安石

第二节 “熙宁变法”及王安石的政治蓝图

第三节 神宗年间的“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

第四节 神宗亲自主持的变法:“元丰改制”

第五节 熙河开边和宋夏冲突的延续

第六章 宋哲宗、宋徽宗一朝与他的班底

第一节 高太后与“元祐更化”

第二节 哲宗“绍圣绍述”和洛蜀朔党争

第三节 哲宗一朝的西北用兵

第四节 “建中初政、崇宁党禁”

第五节 宋徽宗中后期与他的一国朝臣

第六节 北宋末年的兵民起事

第七节 联金攻辽 宋金关系的逐渐恶化与战争冲突

第七章 南宋的抗金斗争(上)

第一节 “靖康之耻,二圣北狩”

第二节 康王登基与河北义军的联合抗金

第三节 “搜山检海追赵构”

第四节 富平之战:关中、陕西的失守和宋军退守川蜀

第五节 农民武装与流寇集团

第六节 南宋朝廷抗金初期的“主和派”与“主战派”斗争

第八章 南宋的抗金斗争(下)

第一节 伪齐国的建立与南宋收复中原的初期努力

第二节 南宋“中兴四将”与川蜀家将集团军

第三节 和议的前夕:北伐形势一片大好

第四节 高宗与秦桧的不谋而合

第五节 和议后的南宋朝廷

第九章 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第一节 “正隆南侵”和孝宗即位

第二节 隆兴北伐与抗金高潮的再次潮起

第三节 孝宗一朝的文治武功

第四节 光宗与李皇后

第五节 绍熙内禅

第六节 “庆元党禁”:外戚与皇亲的政治斗争

第十章 “奸佞”、“权臣”迭起的士人时代

第一节 韩侂胄与宁宗初期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 “开禧北伐”与“吴曦之叛”

第三节 史弥远“扶植理学”与打击理学名士

第四节 宋宁宗中后期与宋理宗初期的政治形势

第五节 宋理宗亲政后的“端平更化”

第六节 南宋宰执贾似道与“阎马丁当,国势将亡”

第十一章 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一朝的抗蒙斗争

第一节 “联蒙抗金”与端平入洛

第二节 第一阶段宋蒙战争(1235~1241):窝阔台汗时代

第三节 第二阶段宋蒙战争(1258~1259):蒙哥汗时代

第四节 第三阶段宋蒙战争(1267~1276):忽必烈汗时代

第五节 襄樊、四川、钓鱼台城宋蒙“拉锯战”

第六节 理宗、度宗、恭帝三朝朝廷内外政治形势

第十二章 “流亡小朝廷”:宋代士大夫的最后努力

第一节 临安沦陷后的全国抗蒙形势概括

第二节 “流亡小朝廷”:宋端宗时期的政治内部形势与抗蒙斗争

第三节 文天祥反攻江西与湖广抗元

第四节 “崖山海战”:宋末帝的最后反抗

第五节 文天祥与他的精神内涵及故宋人物的下场

第十三章 两宋时期的政治、职官制度、地方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第一节 宋代中央政治框图历程

第二节 宋代的法律制度和监察制度

第三节 二府三司制与两宋宰执权力的变化

第四节 台谏制度下的宋代言官特色

第五节 三省六部:隋唐官制的延续与演变

第六节 两宋时期的文武阶官与散官

第七节 宋代地方管理制度和地方官制

第八节 “职”、“官”、“差遣”的分化

第九节 学官与阶官俸禄:宋代官员福利的变化

第十四章 宋朝经济与土地、人户政策的变化

第一节 从北宋初年“不抑兼并”到租佃制下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南宋时期人地集中的加强

第三节 水利工程的组织建设与漕运的兴旺

第四节 两宋时期丁户与赋税的算法历程

第五节 新型农作物的推广和农作工具的改进

第六节 官役与工役、杂役的管理

第十五章 两宋诗词与文经史学的繁荣、官办教育与书院的兴盛(上)

第一节 两宋时期宋诗的演变

第二节 北宋年代的文人和宋词

第三节 南宋时期的文人、宋词

第四节 经史学的繁荣和发展 私家修史的兴盛

第五节 宋代蒙学的兴起

第六节 宋代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的蓬勃发展

第七节 武学、算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的设立

第十六章 两宋诗词与文经史学的繁荣、官办教育与书院的兴盛(下)

第一节 宋代地方书院的建立与兴盛

第二节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荐举“恩科”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宋代通俗文学与宋朝晚期曲学的兴起

第四节 两宋散文、地方志的发展

第五节 金石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十七章 宋朝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第一节 北宋年间文人涵养和思想培养

第二节 “二程”理学与北宋中后期党争的思想争议

第三节 鹅湖之会: 从朱熹与陆九渊看“理学”的分歧与派别

第四节 两宋道教的派别分化和兴盛

第五节 佛、道教寺观与僧尼的不断增加

第十八章 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和海上贸易的繁荣

第一节 宋代对吐蕃诸部、大理的关系

第二节 宋代对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三节 宋代对越南、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关系

第四节 两宋时期“海上贸易”下的经济与文化来往

第五节 北宋年间对辽、夏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六节 南宋年间对金、夏、蒙古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七节 浅析宋代航海业发展与东南沿海的开放对海上贸易业的推动

第八节 宋朝的贸易管理机构

第十九章 土地高度集中年代的“城镇经济” 和“乡村经济”

第一节 两宋商业的高度繁荣

第二节 商品货币业制造推动与纸币的出现和发展

第三节 “清明上河图”: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第四节 乡村“集市”、“草市”的出现

第五节 宋代手工制造业的繁荣和特色城镇的涌起

第六节 两宋时期海陆交通和官道

第七节 宋代的榷卖制度和商业管理

第二十章 两宋时期军事制度与“积弱”关系

第一节 “更戍法”和宋代兵统、调权的分化

第二节 “守内虚外”的中央和地方军制

第三节 “以文为崇,以武为耻”的社会风气

第四节 宋代兵额激增与政府收编流民的关系和对国家财政的影响

第五节 浅谈宋代军事的弊端与“积弱”之说

第二十一章 宋朝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

第二节 宋代节日和家庭习俗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嫁娶诞葬礼仪

第四节 宋代时期宫廷和市井的生活娱乐

第五节 两宋人民的衣服装扮与饮食习惯

第二十二章 宋代科学、天文、医学事业的繁荣

第一节 沈括的“梦溪笔谈”与其科研成果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冶炼业与制造业

第三节 宋代“三大发明”的诞生与应用

第四节 两宋时期的天文学和气象学

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医学文化的发展和理论总结

第六节 两宋时期“热兵器”的运用

附录一 宋代皇帝在位及其年号

附录二 两宋时期大事年表

附录三 两宋时期宰辅表

附录四 宋代各时期地图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上一篇: 中华珍贵典籍实现跨时空传播
下一篇: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