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宁远之战,袁崇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宁远之战,袁崇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宁远之战,袁崇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认真做事情,准备充分,自然能得到战神的青睐。袁崇焕之民族英雄的背后,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张廷玉明史,袁崇焕传记

认真做事情,准备充分,自然能得到战神的青睐。袁崇焕之民族英雄的背后,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

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

张廷玉明史,袁崇焕传记,节选,

天啟二年,時關外地悉為哈剌慎諸部所據,崇煥乃駐守關內。

未幾,諸部受款,經略王在晉令崇煥移駐中前所,監參將周守廉、遊擊左輔軍,經理前屯衛事。尋令赴前屯安置遼人之失業者,崇煥即夜行荊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將士莫不壯其膽。

已,承宗鎮關門,益倚崇煥,崇煥內拊軍民,外飭邊備,勞績大著。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

三年九月,承宗決守寧遠,命滿桂偕崇煥往。初,承宗令祖大壽築寧遠城,大壽度中朝不能遠守,築僅十一,且疏薄不中程。崇煥乃定規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上二丈四尺。大壽與參將高見、賀謙分督之,明年迄工,遂為關外重鎮。

桂,良將,而崇煥勤職,誓與城存亡;又善撫,將士樂為盡力。由是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士。

四年九月,偕大將馬世龍、王世欽率水陸馬步軍萬二千,東巡廣寧,謁北鎮祠,曆十三山,抵右屯,遂由水道泛三岔河而還。尋以五防敘勞,進兵備副使,再進右參政。

备注,明实录,

孙承宗上言:『臣于九月初八日遣镇臣马世龙、王世钦、道臣袁崇焕率水陆马步兵丁一万二千人东巡至广宁,抵北镇祠,历十三山,抵右屯。以陆营屯贼东二十里,遂入舟师,应三岔河、二家沟,以都司杨朝文探盖州。其镇道泊高坟登桅远望,约有贼骑三千据庙,正纵舟欲前而去。是役也,练我胆志,通我间谍,凡三州情形、两河地势、水陆机宜、兵马虚实,颇得其大。时臣住宁远,而抚臣喻安性同镇臣尤世禄复历锦州抵右屯,遂与诸臣安哨兵于锦州、松山以堵西虏,接归正之民,更以两前锋轮驻中左所,而两营之兵番分哨于松、锦之间。盖去宁远凡二百里,而哨探既远,耳目既明,诸臣以十月十三日旋宁远,唔臣于中右所,相与计恢复大略,无一人一语不欲同心僇力,灭此朝食。尽以为时机决不可错,而抚臣更急于为备。盖从来议论合一,志气奋扬未有若此者。臣念今天下唯此一事为最重最大,当边人心意未一,何敢语及天下?即今边人心意既一,而中朝议论或有未定,又何敢拗执于边人?臣行令镇道严防精练,务践所司,且得抚臣提掇督促。适督饷右御都史毕自严来关,遂与商议,但苦粮料无资耳。』

至五年夏,承宗與崇煥計,遣將分據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繕城郭居之。自是寧遠且為內地,開疆復二百里。

十月,承宗罷,高第來代,謂關外必不可守,令盡撤錦、右諸城守具,移其將士於關內。

崇煥曰:「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第無以難,乃撤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盡驅屯兵入關,委棄米粟十余萬,而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

我大清知經略易與,六年正月舉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抵寧遠。崇煥聞,即偕大將桂,副將左輔、硃梅,參將大壽,守備何可剛等集將士誓死守。崇煥更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鹹請效死。

乃盡焚城外民居,攜守具入城,清野以待。令同知程維楧詰奸,通判啟倧具守卒食,辟道上行人。檄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將士逃至者悉斬,人心始定。

明日,大軍進攻,載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煥令閩卒羅立,發西洋巨砲,傷城外軍。明日,再攻,復被卻,圍遂解,而啟倧亦以然砲死。

初,中朝聞警,兵部尚書王永光大集廷臣議戰守,無善策。經略第、總兵麒並擁兵關上,不救,中外謂寧遠必不守。

及崇煥以書聞,舉朝大喜,立擢崇煥右僉都御史,璽書獎勵,桂等進秩有差。

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

备注,补充一下觉华岛内容

天启六年一月,明朝的辽东爆发战争,努尔哈赤率领努尔哈赤正月举大军西渡辽河。

袁崇焕与麾下歃血为盟,焚毁城外民居,坚守宁远。

努尔哈赤强攻三日,无法攻下宁远,随之分兵攻陷觉华岛,杀参将金冠,屠杀岛上军民。

而袁崇焕不但坚守宁远城市,同时收拢溃兵前往支援觉华岛。

尽管觉华岛以明军惨败告终,但是这个罪过,是因为有一个统帅拥兵十万却不救援,他就是高第辽东经略,还有他的部下杨麟总兵等人都有罪责。同时,另一支叫毛文龙的队伍不能牵制敌人,也是导致觉华岛惨败的原因。

而不是怪罪于,派遣援兵救觉华岛的袁崇焕。

简而言之,山海关不救援,毛文龙不牵制,才导致了觉华岛惨败,损失了数百艘战舰和上万人。

这一战后,袁崇焕接任了觉华岛,这是一座残破的港口,队伍溃散。

面对惨状,袁崇焕并没自暴自弃,而是待从头、收拾旧岛屿。

天启六年间,袁崇焕汇聚水兵,任命水军将领,整编水军队伍,逐渐整合了了战斗力。

当时的明朝有盟友,就是朝鲜。

朝鲜驻扎着一支明军,将军叫毛文龙,他认为守住宁远很困难,但是他守朝鲜肯定很容易,还牵制敌人。

所谓牵制厉害,可辽东明朝沦陷了几十座城市和大批村庄,毛文龙不能牵制后金。

毛文龙守朝鲜的厉害,很快就得到验证了。

天启七年,八旗军大批进攻朝鲜,随之沦陷了朝鲜的许多城市。毛文龙无法守住地盘,退入海洋上的岛屿,立刻向明朝中央求救。

袁崇焕当机立断,派遣了觉华岛水军,出发支援朝鲜。同时明朝的山东也集结了大批水军,一起出发支援朝鲜。

这批支援的水军汇合了毛文龙,配合朝鲜义军,反复缠斗八旗军,在河流跟村庄之间苦战。

最终朝鲜国王与八旗军和谈,八旗军全部退出了朝鲜国。

此战,明朝成功地保住了朝鲜。

是袁崇焕重建觉华岛水军,驻扎朝鲜,配合队友对抗八旗军,才保全了朝鲜王国。

距离袁崇焕接手觉华岛,已经过去一年了。

一年后,袁崇焕离任的时候,留下了战力强悍的水军队伍。

相关史料:

高第言,初闻奴报过河,即檄觉华岛将官凿冰自卫,乃风雪严寒,冰开复合,奴兵猝至,将多死之——明实录,天启六年一月

崔呈秀,言,宁远解围,而觉华屠焚,此非杨麒事哉,虏去不追,虏掠不御,革任回卫,未尽厥辜,宜捕逮戮之于市,得旨,杨麒应援不前,致有觉华岛之失,回卫未尽其辜,著削了籍为民——明实录,天启六年三月

茅元仪,记载,今日有一事,边人不言,中朝不言,而实关系安危。仪虽去国之人,而国恩难报,敢不吐露,以备采择。觉华之失,非小失也,战船五百余艘,所存无几,水犀几及万人,避难辽民不啻二万,尽供屠割。储粮储刍,以及龙宫寺近运往彼者,几三十万石,火药铅子各数十万斤,如仪所制造铁铳万门、竹铳三万门、车千乘,牌万扇,弓弩矢各数千万,其存者当无一二也。不唯元仪三年心血付之一炬,而国家物力,关内、宁前二道所拮据而办,贮之水中央以为老家者无不尽之矣

旨: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去宁远亦如之,远不相及。毛文龙当自己审处奏报,以图结局,勿徒以献俘塞责。——明实录,天启六年四月

兵部叙袁崇焕报,各堡官如孟继孔、孙呈惠、王太运、周良驭、张存仁、余国凤、戴光祖、孙定辽、赵邦宁,马兵一、二百或数千,俱攒而入在大营中,从北应援。

水营游击姚禹贤、乔桓、季士登,都司王锡斧,守备王鳖、查应才,各简其船上劲兵,援之于南。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明实录,天启六年四月

袁崇焕疏,岛上尚有残船四十只,都司佥书陈兆兰,诸葛佐,各领兵千人——明实录,天启六年四月

兵部覆,辽东巡抚袁崇焕更定营伍,填补将领,陈兆兰为水兵中营游击,诸葛佐为水兵左营游击,张斌良为水兵右营游击——明实录,天启六年六月

毛文龙言兵事,以地势论,宁远至辽潘,俱系宽平,坦道无险,要含藏难以出奇攻袭,东江则山险可以设疑,出奇可以制胜——明实录,天启六年八月

巡抚辽东袁崇焕言,东虏既围铁山,复同朝鲜旧国王往王京,臣发水兵应援东江——明实录,天启七年三月

辽东巡托袁崇焕报,发水营都司徐勇曾先出,张斌良继之,汪翥劲后,各舟二十只,兵士五百人,先令哨东横,又行参将徐率水兵千人继发,夷兵东犯朝鲜,臣久已知之。——《两朝从信录》,卷三十三,天启七年三月。

兵部言,辽抚自奉捣巢之命,又发徐琏水兵千人,驾帆而东——明实录,天启七年三月

登莱巡抚李嵩报内臣胡良辅等,于四月十三日开洋东援,登镇官兵八千八十九名,计船八十一只,镇臣随四臣开洋去讫,游艇战舰,衔尾东渡——明实录,天启七年四月

太监刘应坤,题,奴兵正月初攻高丽,今关津水兵渐集,毛镇复乘间出奇,因而王京获守,奴从昌城满浦遁归沈阳。览奏,水兵东援,海外孤军增气,黠奴撤众还沈,属国获全,厂臣妙算——明实录,天启七年五月

明实录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明实录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清实录雍正朝实录_明实录

袁崇焕接任了觉华岛,这是一座残破的港口,队伍溃散。

一年后,袁崇焕离任的时候,留下了战力强悍的水军队伍。

上一篇: 雍正最宠爱的妃子是年妃吗?
下一篇: 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常识根本就是错误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