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要讲的人物 ——庞籍
他是韩琦、范仲淹的好友,还是司马光、狄青的恩师;青年刚中进士时,就被认为他日必成大器;他忠清正直,上表防止朋党,被朝野誉为"天子御史";他妙计平定西夏,使李元昊不得不妥协称臣;他“晓律令,擅长吏事”,治军严谨,士卒畏服。可是他却在民间野史中,成为一大奸臣,他就是庞大师--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臣包拯。他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美德被人人称颂,鲜为人知的是,影视戏剧里和包拯唱对台戏的“大奸臣”庞太师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宋朝名臣。
庞太师替谁背的“锅”
有些人指出,庞太师的原型其实并不是庞籍,而是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
只是,明明姓氏都不一样,难免也有含沙射影之嫌。
对于那些影视文学对庞太师的丑化,实在是意难平。
力保宋仁宗亲政,统一朝堂意见
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真宗皇后)垂帘听政,章献太后逝世时又留下遗诣,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二十三岁的仁宗十分不甘心一直受制于人,便在朝堂引发了是否亲政的争辩,庞籍当时就站出来,力主仁宗亲自执政,还当众烧掉了支持垂帘准则的《内东门议制》。
这个举动直接给了仁宗夺回政权的底气,很多摇摆不定的大臣决定支持他,仁宗彻底从傀儡皇帝的身份摆脱出来。因此,仁宗对庞籍非常信赖。
仁宗亲政时,当时的国情形势不太乐观,当时的庞籍只是一个言事官,不畏强权的他上奏,主张皇帝用人应该要有判断,避免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升官要按照各自的政绩和风评来,公平的晋升制度有利于打破官官相护的局面。并且,国家事务不能只听取宰相一个人的意见,要听取所有人的意见。
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此话一出,马上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肯定,因为庞籍通宵达旦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国家的经济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被大臣誉为“天子御史”(皇帝的监督人),也是这个举措让朝堂风气逐渐清明起来。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不畏强权,不惜得罪宠妃
仁宗亲政期间正值青年,难免沉迷美色,而宠妃尚美人仗着恩宠经常到派人去开封府传达旨意,干预政事,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庞籍对这种行为非常抵触,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严厉拒绝。
还将美人派来的人痛打一顿,大声宣告:但凡后宫的传令,概不接受!
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整顿军纪,收复失地,镇守边陲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后,经常滋扰大宋边境,包藏吞灭宋朝的野心,为了防止西夏继续嚣张,庞籍临危受命担任陕西体量安抚使,与西夏周旋多年。
在这期间,庞籍做了两件事:
(1)自供自给的军需政策
军资一直都是战争中很重要的部分,而当时数万士兵的物资用度非常紧张,于是庞籍想到了“自给自足”的解决方法:招募当地的百姓,鼓励他们耕种提供军粮等,当时的基地是寨子,在他的带领下,步步为营,以“温水吞青蛙”的方式逐步收复了被西夏侵占的领土,劣势地位逐渐扭转。
(2)减少军费,重视民政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在局势稳定后,庞籍将年纪偏大或者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士兵进行转岗,将他们安置到务农一族,省下来的钱又投入到民政上。这样一来,身强力壮的士兵有了更多的资源,军队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和精锐,而身残体弱的也有了更好的退路,还能及时供给物资,民政生生不息。
为了整顿军纪,稳定秩序,刚正不阿的他向朝廷进言:天灾这么严重,宫中的开销还这么大,应该节省财力犒赏战士,这样才能提高战斗力维护西夏的安定。
“天久不雨,灾害严重,宫中奢靡,三官赏赐过重(三官即指内官、医官、乐官),应减少宫中花费,裁减三官,节省财力以赏战功,将士肯于征战,不愁西夏不平”
后来西夏派人前来和庞籍谈判,表面是“谈判”实则是想偷袭,心思缜密的庞籍布下了防备,狡猾的西夏以为胜券在握,出兵攻打却没能讨到丝毫便宜,只好悻悻撤兵。
庞籍用他的智谋和胆识与元昊较量多年,一方面利用西夏内部矛盾制造不合,让西夏自顾不暇,无法攻打大宋;一方面抓住机会休养生息,让陕西府的经济迅速提升到了西夏忌惮的地步。
最后,“不堪折磨”的西夏无奈之下,向宋朝俯首称臣。
庞籍不仅文武双全,他还具有一双识才的慧眼
很难相信,庞籍还是司马光和狄青的恩师(对于恩师一事,司马光是有正史记载,而狄青能够成为一代名将,离不开庞籍的提携。)
培养司马光
庞籍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官场好友,庞籍经常到司马光家做客,与司马光接触颇多。后来,司马光的父母相继去世,庞籍将司马光当做自己的儿子教育和培养,在官场上也给予了他非常大的帮助。
司马光从一个小小的判官两年之内官升好几级做到了大理寺丞,从一个地方官瞬间升为一个朝官,这与庞籍的关照有着极大的关系。
提携狄青
1052年广西发生了壮族首领侬智高叛乱,朝廷多次派军镇压都不成功。时任宰相的庞籍推荐了自己赏识的旧部狄青,当时有谏官提出反对狄青专任,而庞籍坚持赞成狄青专任。
后来仁宗听取了意见,命狄青统领岭南各路军士,熟知兵法的狄青,汲取并总结了之前的教训,制定了鼓舞士气的方案,彻底平定了战乱。
庞太师替谁背的“锅”?
有些人指出,庞太师的原型其实并不是庞籍,而是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
只是,明明姓氏都不一样,难免也有含沙射影之嫌。
对于那些影视文学对庞太师的丑化,实在是意难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