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书籍是世界第一的。但是,想通过史书了解历史,却反而是极难的事。
1、读《史书》是一个超难的选择。最近《大秦帝国》比较火,作者孙皓晖在创造小说《大秦帝国》中,费时16年,参考各类相关历史书籍更是惊人。1、古典史料类10部;2、近当代研究史料类33部;3、古典文献类35部;4、古典实用文献类10部;5、专史研究类159部;6、历史哲学类(主要书目)24部。这其中,不同版本的书籍,比如《论语》就有诸多版本,只按一部书计算的。由此可见,想了解秦朝历史,有多难。
2、中国史书繁多,齐全。但同时又是缺乏提炼。比如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这句脍炙人口的、对中华文明最基本的总结,却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发明、在世界上叫响,为中国人普遍接受、并千万次反复引用的。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么多史书、这么多史书作者、这么多历史研究者,花费了2000多年,居然都没发现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又说明什么呢?有历史记载,缺乏对历史的提炼和认识。认识不仅仅是读者的事,史书本身往往就附加了认识。以《史记》为例,“太史公曰”就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和评判,自然会影响读者。
3、选择秦朝的历史,可谓难上加难。大家都说,往往后世朝代都会抹黑前朝,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优越性。而秦朝,可是2000年封建帝制“皆秦政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秦朝被黑是公认的,但秦朝被黑的程度,恐怕就见仁见智了。还是举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例子来说明秦朝的被黑吧。第一,孟姜女是春秋时期人,原名杞梁妻,比秦始皇大了300多岁,孟姜女哭长城需要穿越300年才能见到秦长城。第二,秦始皇请和尚为孟姜女亡故的丈夫做法事,需要秦始皇穿越到唐朝之后,并携带和尚们穿越回秦朝。和尚做法事是唐朝之后的事。儒家主笔的黑秦朝黑的多么离谱、由此可见一斑 。
4、中国史书虽多,但中国更多的是儒家的“春秋笔法”。比如孔子的《春秋》是述而不作(也就是只编撰、非创作)。孔子《春秋》成书了,《春秋》所收录过内容的历史书籍,统统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比如牧野之战,孟夫子一句“以有道伐无道,焉能血流漂杵”,牧野之战就从史书上彻底消失了。“春秋笔法”之下,还能读到原貌的、原汁原味的史书嘛?恐怕比中六合彩更难。
5、史书再难,还是应该读的。个人建议,先去百度搜索一个叫程步的,看他的博客。其中一篇叫《程步读史原则》,值得认真看看,再仔细思考,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具有辨识能力的读史原则,或者办法。有“一双慧眼”,自然可以防毒、防灰。自身水平提高了,中国繁多的、齐全的史书,就都是阅读的目标、都是精神财富了。
最后,祝提问者好运。能通过读史书,提升自己。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