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既然《风中奇缘》卫无忌原型是霍去病,那霍去病的感情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

既然《风中奇缘》卫无忌原型是霍去病,那霍去病的感情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

既然《风中奇缘》卫无忌原型是霍去病,那霍去病的感情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艾玛谢邀。简单回答:史书上没写他的感情经历,通常这意味着他的感情经历就是正常的娶妻生子。如果他的感情经历狗血又缠绵,那么史书上会留下让你回味无穷的一句话

艾玛谢邀。

简单回答:

史书上没写他的感情经历,通常这意味着他的感情经历就是正常的娶妻生子。

如果他的感情经历狗血又缠绵,那么史书上会留下让你回味无穷的一句话,比如说卫青的身世:「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你看这。

再如「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你再看这。

霍去病都没有,说明他在这方面没什么值得一提的。

---------------------------------------文章扩写的分割线----------------------------------

下面我扩展一下,详细谈一谈相关问题。

为防止之后问题被更改,我先把原问题截图放在下面:

野史是不是真正的历史_野史是什么_野史是真的吗

仅就汉史而言,我回答霍去病相关史实是颇为有愧的,因为实在是不大了解汉史。但既然这个问题是电视剧衍生出来的,我也就随便聊聊现代古装电视剧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

那就是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没什么关系」呢?这里面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电视剧本身特点造成。电视剧有什么特点呢?是商业化的产物。换句话说,人家要收视率啊。霍去病其人,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在史书上不过几页纸的记载,史记列传上还是跟他舅舅写在了一起,想扩展成35集电视连续剧,这需要极大的脑补和深度扩写。

——说不好听点,瞎编呗。

第二个原因,是如今我国历史古装电视剧非常不好的风气造成的。由于普通大众对历史常识的极度匮乏,古装电视剧制作商们用极其土鳖的审美情操蹂躏着我们观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反正没几个人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他们怎么说话,怎么穿衣吃饭……

——说不好听点,骗傻子呗。

题主啊,你要记住:历史是由正常人构成的,不是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抓马的。

如今的制作商们似乎认为,如果你没跟心爱的妹子在一匹马上搂搂抱抱策马奔腾,你就不是一个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如果你没被其他人抢过心爱的妹子,你就不是一个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如果你没跟心爱的妹子在野外半推半就的上演OOXX的戏码,你就不是一个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如果你没有在爱情和野心中挣扎,你就不是一个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无时不刻带着冕旒,你就不是一个狂霸吊炸天的汉唐皇帝;如果你没有整天日头顶24K黄金打造的金丝翼善冠,你就不是一个狂霸吊炸天的明朝皇帝;如果你没有身披黄袍到处行走,你就不是一个狂霸吊炸天的清朝皇帝;如果你没有恨不得把全世界复杂的花纹都承包在你的衣服上,你就不是一个狂霸吊炸天的各朝皇帝……

女性就更加无法逃脱这魔咒,如果你没有被一袭花衣包裹的像个寿司,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汉朝女主;如果你没有身后拖曳一条摊开的大裙,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唐朝女主;如果你没有露出深邃的事业线,你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唐朝女主;如果你没有头戴黑板插满鲜花,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清朝女主;如果你没有十指戴满长指甲抓人一抓一脸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清朝皇后……算了,清朝剧目繁多,吐槽下去简直停不下来。

题主啊,你知道为什么历史学家如今不愿意做古装电视剧的指导吗?因为狗血拦不住啊。

且不要说如《风》这般从晋江言情小说改编来的剧本,就是号称「还原真实历史」的历史剧也一样如此。朱家溍先生曾为《火烧圆明园》做指导,我随便选一些《故宫退食录》先生委婉的评论:

在拍摄的前连天,李先生我和我打算出现太和门内骑马的画面,我的回答是“不可以”,并说明“法驾卤簿”中“仗马”是有一个校尉牵一匹备鞍鞯的马,在全幅“卤簿”的队伍中只是牵马而立,不能骑着马跑进来。不料拍摄时仍然是骑着马……

选秀女的一场,咸丰戴着瓜皮小帽,从饺子上看见长春宫院中一群秀女在说笑,就跳下来看他们用手卷做老鼠玩。官员和修女都叩头称“万岁”,咸丰还说“平身”,这都是不可能的。这一段我在剧本上是按档案记载修改的。咸丰戴常服冠、穿常服袍褂、乘步舆到延晖阁的楼下升座,看秀女。各旗的秀女一律停在神武门外,由带领的官员引秀女进御花园东门,一个行列绕道延晖阁前;每个秀女到御案前站定,等唱名后走过去,不跪,不叩头。选中与否都走过去,出门上车回家。选中的以后另有旨。执事的官员也不跪叩,并且不应有兵丁站岗的行列,更不会有穿甲胄的兵。因为清代中后期,所有官和兵的甲胄,只有在“大阅”典礼时才穿用,平时和战时都不穿。秀女们只应穿家常衣裳,不应穿一律的服色。皇帝不说“平身”,官员们也不呼“万岁”。这是戏曲词,生活中是没有的。

(《故宫退食录》下册 520页起)

之后还有很多,尤其是还说到了「脱光了嫔妃卷被子里,太监扛给皇帝送去」根本就是野史。

导演为何询问了专家,却又不遵照专家的意见呢?都是为了观众们啊!在导演眼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脸谱化的(错误)信号,我们这些鱼唇的观众就看不懂他拍的古装剧。

——「牵着马怎么有骑着马威风?!观众不爱看,就骑马;兵丁不穿甲胄怎么能叫兵丁?!不好看,就拍穿甲胄的;人人都是常服袍褂,怎么凸显得出来皇帝?!皇帝就得穿大黄袍;妃子不脱光了裹进去,观众怎么兴奋?!管它是不是野史,脱光了进去……」

拍摄《火烧圆明园》的时代,古装剧尚没有今日这般群魔乱舞,都有如此之多的错误,更勿论今日之古装剧。今日的古装剧,可是连专家都不过问的,直接自己随便拍了。

注意了,这不是一部两部的问题,是部部如此。更令人憎恶的是,有些不要脸的导演和剧组,居然好意思打着「还原真实历史细节」的旗号来宣传,做人基本的下限都没有了。

说回《风》这部剧,就更是如此了。它的出身,就不是那么太好。有些朋友知道了,《风》这部剧是桐华的小说《大漠谣》改编而成的。《大漠谣》最初发在晋江小说网上,呵呵,该网站主打言情小说,严格说来本是本言情小说——言情小说的特点,当然是什么狗血就写什么。什么「爱美人不爱江山」、「为美人放弃人生的节操和信仰」,这不都是小萝莉们的G点嘛~从琼瑶奶奶开始就是这风格,如今当然也一样。

人世间的狗血虽原因不同,但是「瞎编」这一基本套路总是一成不变的。从小我写作文就懂得「无巧不成书」的道理,总喜欢写些「走在大马路上认识的朋友忽患白血病身残志坚也要读书懒惰的我深受感动赶紧向着榜样学习成为了天天向上的好孩子」这种自己都不会信的鬼话……古代小说作家,无非是把这些鬼话编的更成体统一点罢了。

因此你问一本言情小说关于感情的部分是不是也与史实类似,就如同询问这世界上有木有都教授那般的男子一样,答案就是:「你若相信,你便天真」。

听哥以一句话:

古代电视剧和小说看看就算了,千万别当真。它们就是那都教授。

上一篇: 聊斋志异《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 聊斋志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