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先秦时期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先秦时期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论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
期刊:《中国园林》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风景园林;先秦时期;涉水实践;传统人居智慧;整体环境观
---------------------------------------------------------------------------------------------------
2.[期刊论文]先秦时期儒、墨、道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期刊:《今古文创》 | 2021 年第 017 期
摘要: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为主“三足鼎立”的学派现象。其中美学是他们学说观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儒家的“倡乐”和墨家、道家的“非乐”不仅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文化融合和时代变更的过程中,儒、墨、道三家的美学思想早已渗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历来对于阐述儒、墨、道美学思想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是所涉及的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将儒、墨、道三家的美学思想分别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美学思想在政治思想、人格塑造、艺术审美三方面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道家;墨家;美学思想;现实意义
---------------------------------------------------------------------------------------------------
3.[期刊论文]新疆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发现的"鹿"形象探讨
期刊:《文物鉴定与鉴赏》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我国是鹿类动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从考古发现来看,从先秦时期以来,鹿在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很多很重要的角色.新疆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发现的以"鹿"为形象的文化遗存很多,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意向表达,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鹿;形象;意义;功能
---------------------------------------------------------------------------------------------------
4.[期刊论文]《诗经》与先秦时期的教育
期刊:《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年第 014 期
摘要: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此时期的《诗经》教育是由大师和大司乐来完成;春秋时期官学的乐教、诗教仍与西周时期一样,仍由乐官执掌,而在私学教育中的诗教则是由孔子及其弟子们来完成.先秦时期的《诗经》教育主要是伴随着礼乐而进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礼乐功能逐渐衰弱.尽管孔子一直倡导"克己复礼",诗教却出现了个人伦理化的倾向,走向了文本教化.这一转变,证明了诗教在先秦时期就已发生变化,且教育内容和相关阐释一直是以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为中心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诗经;诗教;教育
---------------------------------------------------------------------------------------------------
5.[期刊论文]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从化流溪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预测模型
期刊:《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21 年第 005 期
摘要: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从化流溪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海拔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从化流溪河流域先秦遗址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显著,其中河流缓冲区(距河流距离)对遗址分布影响最大,海拔高程、坡度影响次之,坡向则对遗址分布影响甚微.遗址预测模型显示较高概率分布区集中分布于从化流溪河中下游干流、潖江河干流及两侧大型一二级支流两岸;较低概率区集中分布于从化流溪河中下游干流、潖江河远离河道的区域.此外,从化流溪河上游广阔地区除大型河流两岸外,多属于低概率分布区.经Kvamme增益统计方法检验,遗址预测模型能有效识别遗址分布较高概率区,将为未来的考古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减少盲目性.
关键词:流溪河;先秦遗址;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
6.[学位论文]先秦时期北方长城地带鍑及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时空范围
三鍑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一)鍑的发现
(二)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目的
第一章鍑的类型学分析
第一节A型筒形鍑
第二节B型鼓状鍑
第三节C型球形鍑
第四节椭方形口鍑
第二章鍑的分期分区研究
第一节分期研究
第二节分区研究
第三章鍑的文化因素分析
第一节陇东及关中渭河流域地区
第二节陕北及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
第三节晋北地区
第四节冀北地区
第四章鍑与其他器类及周边区域出土鍑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与中原器类的比较分析
一、鍑与釜的区别
二鍑与豆的关系
三鍑与中原式铜器鼎、簋的对比
第二节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出土鍑的比较分析
一与新疆地区的比较
二与欧亚草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的比较
第五章鍑的用途及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墓葬中出土鍑的用途
一礼器
二随葬明器
三弄器
第三节岩画中描述的鍑的用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文物与博物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文物考古
---------------------------------------------------------------------------------------------------
7.[学位论文]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滹沱河上游先秦时期聚落形态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一时空范围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三区内的考古工作概况
四研究现状
第二节选题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资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一资料来源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区内现代自然环境
第二节区内先秦时期自然环境
第三章滹沱河上游先秦时期聚落形态
第一节上段地区先秦时期聚落形态
一高程分析
二坡度分析
三坡向分析
四河流缓冲区分析
五聚落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下段地区先秦时期聚落形态
一高程分析
二坡度分析
三坡向分析
四河流缓冲区分析
五聚落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下段地区先秦时期遗址预测模型
一样本与变量的选取
二模型建立
三生成考古预测模型
四模型评估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文物与博物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8.[学位论文]先秦时期吴国青铜鼎研究
目录
著录项
学科:考古学;先秦时期考古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9.[学位论文]GIS技术支持下的泾河流域先秦时期人地关系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GIS与聚落考古研究简史
1.1.2 选题缘由及时空范围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1.2.2 研究目标及意义
第二章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基本信息
2.1 泾河流域自然地理背景
2.2 泾河流域历史气候背景
2.3 泾河流域以往考古发现
2.4 本文使用的遗址基本信息
2.5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时代划分
第三章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数字地形分析
3.1 高程分析
3.2 坡度分析
3.3 坡向分析
3.4 遗址坡度坡向相关关系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自然资源分析
4.1 太阳辐射分析
4.2 河流缓冲区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空间分布概率分析
5.1 遗址空间分布概率预测模型与最大熵模型
5.2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的最大熵模型分布概率预测
5.3 分布概率与历史气候关系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泾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空间分布分析
6.1 空间分布随机程度分析
6.2 空间分布密度分析
6.3 空间分布聚类分析
第七章 泾渭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综合考察
7.1 泾河流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
7.2 渭河流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
7.3 泾渭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分布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
附录二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分布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
附录三夏商周时期遗址分布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文物与博物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10.[学位论文]先秦时期自我管理思想研究
目录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思路
1.4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先秦儒家自我管理研究
2.2先秦道家自我管理研究
2.3先秦墨家自我管理研究
2.4先秦其他学派自我管理研究
2.5文献述评
3.1自我管理的主体
3.2自我管理的客体
3.3自我管理的环境
4先秦时期自我管理的目标
4.1儒家:追求理想人格
4.2道家:内在精神愉悦
4.3墨家:保持生命价值
4.4其他
5先秦时期自我管理的方法
5.1儒家
5.2道家
5.3墨家
5.4其他
6先秦时期自我管理的特征
6.1追求理想境界
6.2注重人生修养
6.3辩证的人生观
7先秦时期自我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7.1管理者发挥榜样作用
7.2构建良性的企业文化
7.3推进心本管理的践行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著录项
学科:企业管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发表评论